她聽了,問道:“那麼,你是誰?”兒子答道:“我是你兒子的魂靈啊。”她大驚,問道:“那麼,我真正的兒子呢?”兒子答道:“他已經落海淹死,永遠也回不來了。”
母親有些淒然,蒼茫中,兒子又不見了。第三次相見。
是在一個日出的早晨。還是那茫茫的大海中,又是一片白帆揚起。風浪中,她見到她的兒子了。此時,她的兒子身著錦袍,腰紮玉帶,頭戴紗帽,滿麵春風地來到了她的麵前。她又是欣喜地問道:“兒啊,你咋才回來呢?”
兒子答道:“我已經考中,獨占鼇頭,奪得狀元,並且在外麵做官了。”她聽了,說道:“這麼說,是你沒時間回來看媽了。”兒子答道:“是的。我這回是來接你的,咱好永遠在一起,以享天倫之樂。”母親聽了,滿心歡喜,不由得嗬嗬大笑起來。哪想,她的這一聲大笑,竟然驚醒了自己。這時她才發現這隻是南柯一夢。等她睜眼再去望時,眼前什麼都沒有了。隻是有那茫茫的海洋。此後,老母親照樣地登山望著,一次又一次,隻將荒坡都踩成了道。隨著她一次次地登山眺望,她也一天天地變得年邁了。一日。她又艱難地登上了山頂。這是她最後一次登上山頂了。待她爬上山頂時,竟閉上了雙眼。說來也奇,老人死後,身子並未有倒下,而是直直地站立著。日久,便化作了這山。從此,這山便被喚作望兒山。
世上的事情無獨有偶。在此山南還有一山名叫“饅首山”。
因為它長得像一個圓圓的饅頭而得名。人們都說,那是給這位老母敬獻的供品,以體量她做母親思兒的一片心。
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是用來說明此種情況的。
民謠雲:天為蒸籠地為鍋,柴在深山水在河。萬裏雲霄皆為氣,敬母獻此大餑餑。王爾烈聽完故事,撲通給老方丈元空跪下了,說道:“師父,你不要說了,我明白了,這是在說我,今後,我一定將心撲在學業上,不辜負你的一片期望,這也是父母的一片期望。”元空法師聽了,輕輕將王爾烈扶起,為王爾烈的頓悟而欣慰。與此同時,木魚庵禪師釋玄子也將陳月琴找來。她也沒發火,而是對陳月琴講起了《西廂記》書外的一些趣談。簡短地說,釋玄子禪師告訴陳月琴在最初的版本唐代元稹的《鶯鶯傳》中,張生與崔鶯鶯並未成就良緣,並將以前版本的題詩念給她聽:
翠鈿雲髻內家妝,嬌怯春風舞袖長。
為說畫眉人不遠,莫將愁緒對兒郎。
詩,又雲:
修娥粉黛暗生香,淚眼盈盈向海棠。
待到月斜花影散,一番春思斷人腸。
釋玄子的話觸動了月琴,既驚歎於禪師的見多識廣,又羞愧於自己的莽撞行為,急忙給釋玄子跪下,將自己的遭遇和盤托出。釋玄子輕輕扶起陳月琴,說到“你明白了就好,不過後來的《西廂記》中張生與崔鶯鶯終究走到一處了。”聰明的陳月琴馬上明白了釋玄子的意思,急忙再次叩頭,承諾一定將自己這段感情處理得當。
經過這次談話後,兩個年輕的戀人都有了改變。陳月琴還俗,重新穿此時,麵對王爾烈提出的應試要求,元空法師沒有直接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問到:
“方才,鍾鳴幾通?”王爾烈答:“一通。”上女兒的紅裝,居於深閨,操起花針女紅,端起書本詩章,做起女兒的事情來。王爾烈在龍泉寺西閣,足不出戶,潛心讀書,決心闖出一番大業來。
後來,釋玄子禪師出麵到女方陳家說和,男方有王爾烈二嫂曹彩鳳的支持,她說服了老夫人派人到陳家提親,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本是千山龍泉寺和木魚庵清靜禪林的一段所謂醜事,反而成就了一段木魚姻緣的佳話!王爾烈與陳月琴成婚後,仍舊在龍泉寺西閣就讀,元空大師悉心指點,加上王爾烈自己靜心學業,成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