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時,二人都大吃一驚,那女尼正是王爾烈青梅竹馬的戀人陳月琴。前文曾提過王爾烈在酒館認識的那個姑娘便是她,當初王爾烈的二嫂曹彩鳳得知二人的故事,有意撮合,便將月琴接到府裏,先作傭女使用,讓她負責爾烈書房及桌上桌下的事。然而老夫人崔雲鶴相中了劉家的女兒,劉氏,名淑香,美貌,琴棋書畫無有不通者,並且與王家門當戶對,最終選取劉氏作為王爾烈的妻子。但曹彩鳳仍不忘王爾烈與陳月琴之事,對王爾烈說:“陳姑娘作不了正室,將來也可以納為偏房”。此話傳到陳月琴的耳朵裏,非常氣憤,一時受不了,離開了王家,從此算作一刀兩斷。哪知今日偏偏遇見了。碰巧釋玄子禪師出來相迎,二人的心事才沒被看破。王爾烈從釋玄子禪師那裏得知,陳月琴出家已經一年多了,出家後的法號是“紅了”。其他的事情,也不便多問。臨走時,紅了借相送的名義,悄悄塞給王爾烈一張字條,確立約會的地點和時間,王爾烈看了,點頭示意。
月滿中天的夜晚,一個衣著清秀、美貌如花的青年書生來到了王爾烈的身邊。這個人就是女尼紅了,也就是姑娘陳月琴。他倆幽會的地方在王爾烈讀書的西閣的偏北側。那裏有一塊巨大的岩石,上麵鐫刻著“吐符應生”
四個大字,人們都以吐符應生石稱之。二人在石下互訴衷腸,陳月琴讚歎王爾烈知識更加淵博,王爾烈則說月琴比以前更加美麗秀氣,月琴聽了,深深依偎在王爾烈的懷裏,王爾烈緊緊地摟住月琴,天上一塊雲抱住了月亮。不知道過了多久,那輪隱藏在雲裏的月亮已經出來了。王爾烈望了望,深有感觸地說道:“天美,地美,月美,林美,泉美,人美,真是具美也。”陳月琴也隨之重述道:
“具美。”“具美”二字,後來被王爾烈書寫並鐫刻在龍泉寺後山的獅子峰巨石上,據說這就是為著紀慰此時他二人幽會事的。
元空釋玄解木魚圖強殿試同老主
木魚庵的相遇,讓王爾烈和陳月琴這對昔日的戀人重新燃起往日的激情,此後兩人便經常來往幽會。有時是月琴扮作男裝,有時是王爾烈扮成女裝,以拜訪學友為名義,在龍泉寺和木魚庵間往來,山間林木茂盛,花草叢生,溪泉相和,蟲鳥低鳴,正是情侶談情的好地方,千山的吐符應生石和獅子峰下,木魚庵的木魚石邊和羅漢洞裏,留下這對戀人傾吐的呢喃和纏綿的身影。
開始的一段時間,龍泉寺的元空法師和木魚庵的釋玄子禪師都沒發覺二人的異常舉動,直到有一天,元空法師到西閣書房省視學生的課業,猛然發現那個書生模樣的“學友”又來了,仔細看來,發現書生的行為樣式有些不對,再看看王爾烈,形色有些忸怩和躲閃,等到書生離開時的回眸一望,元空法師大吃一驚,書生是一個女嬌娘,這還了得!與此同時,木魚庵的釋玄子也察覺出經常會見紅了的女尼模樣紮眼,再仔細端詳,女尼竟是俏兒郎!麵對這突然的發現,元空和釋玄子並沒有立刻動怒和聲張,元空派了普丘跟蹤王爾烈,釋玄子派了綠了跟蹤陳月琴,事情很快被查清。麵對王爾烈的越矩行為,元空法師平心靜氣地將王爾烈叫到龍泉寺講經堂內,對他講述了一個古老悠遠的故事:
元空講到在遼陽南的遼南一帶,有一座山名叫望兒山。那座山,當人們從南麵去看時,就會發現它像一個老母親立在那裏向南嘹望。傳說,很早以前在望兒山下這個地方,住著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過著清苦貧寒的生活。老母日耕夜織,省吃儉用,供兒讀書;兒子刻苦攻讀,又很孝順,隻盼望能夠科場取中。後來,逢科考之年,兒子乘船跨海進京赴試。不幸途中遇險,船沉人亡。在家中的老母並不知道此事,隻是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年複一年地登山眺望。也許是由於望久了。在眺望時,竟幻化出一些圖景來。一次,她竟然望到她的兒子歸來了,茫茫的大海中,揚起一片白帆。風浪中,她的兒子向她奔來。她驚喜地向兒子問道:“兒啊,咋回來了?”兒子答道:“遇到了風險,不能前行了。”她又問道:“那麼,功名呢?”兒子答道:“暫時不取了,先在家陪伴老母。”她不滿意了,說道:“進取向上,豈能半途而廢!”兒子見母親不悅,便退去了,立刻就不見了。又一次,她竟然又望到她的兒子歸來了。還是在那茫茫的大海中,又是揚起了一片白帆。風浪中,她的兒子向她奔來。她再次驚喜地問道:“兒啊,這回可是真的回來了?”兒子答道:“不,你的真兒子並未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