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城,遼陽州,州城銜古道。”大家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二人,當時王爾烈和崔瑾心裏也明白,這是老師特意為他倆出的題目。王爾烈不假思索,脫口便道:“東門外,東門裏,裏外通今風。”眾人齊聲喝彩。崔璨並沒有回頭,而是繼續出題道:“東門試駿,風浩浩,常伴分鬃烈馬。”於是他馬上接口回答道:“西城競鵬,雲飄飄,久隨並翅蒼鷹。”崔璨心裏暗暗稱讚王爾烈在小小年紀竟有此鴻鵠之誌。心想他日後肯定會有一番大的作為。這樣一來二去的對對聯當中王爾烈並未被師傅所出的難題難倒,作為獎賞,崔璨破天荒的帶著自己的學生到附近的酒肆“天然居”去吃飯,他們師生二人萬萬沒有想到竟然由此引出一段情緣佳話來。
話說這家酒肆是由一個姓陳的商人所開的,是陳家祖上留下的產業。雖說店麵不大,但店主憑借其周到的服務招攬了不少的回頭客。在師生飲酒酣暢之間,不時有個女子前來添酒上菜。一個是青春年少,一個是二八佳人,酒席間二人詩酒對答漸生情愫。在他們離席之際陳姑娘送客門前,竟有一些離別的惆悵,陳姑娘名月琴,也算是才女一個,深情款款的吟了一句詩:“座上不忘豪客飲。”似乎是無意間,實是情有所指,王爾烈聽此也鼻子一酸,接道:“門前切記醉人歸。”王爾烈深感姑娘情濃意重,於是連忙補充道:“醉人歸目無離日。”二人此時心有靈犀一點通,陳姑娘是何等聰慧之人,馬上心領神會地答道:“醒眸送時有來時。”二人萬萬沒有想到由此便留下一段愛情佳話。當然二人以後的愛情發展那是後話了。
千山求學木魚奇緣
關東大地素來多豪傑之士,而孕育他們的這片土地則是廣漠的原野,起伏的山巒。而代表關中特色的當數千山了。千山古稱千朵蓮花山,又名千華山,也叫積翠山。
要是說起這些山名,據史書記載還有不少有趣的傳說哩:
傳說遠古洪荒年代,在眾神當中有一位美貌賢惠的女神,名字叫積翠仙子。她心地善良,為了讓人間有著無盡春色,便用天上五彩繽紛、色彩豔澤的雲錦編織蓮花。不料當她繡織到第九百九十九朵的時候,被殘暴跋扈的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勃然大怒,他認為凡間不應擁有此等美景,令天兵天將把她抓回天庭予以審問。積翠仙子見自己的夙願難以達成,於痛苦焦急當中,將已繡好的九百九十九朵蓮花灑向了人間。於是那九百九十九朵美麗的蓮花,便化作了關中大地上的九百九十九座美妙奇麗的山峰。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的積翠仙子,於是將這裏的山稱之為積翠山了。青少年時代的王爾烈便是在這座富有傳奇色彩的地方開始了他最為重要的求學之旅。
乾隆十四年(1749年),王爾烈赴千山龍泉寺西閣就讀。王爾烈到千山就讀事出有因,首先龍泉寺西閣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留下許多青年才俊年少時求學的足跡。它曾經是曹雪芹祖父曹寅最初讀書的地方。曹寅家居遼陽,遼陽廣博的圖書收集為其知識的增長以及智力的開發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他對千山的印象非常深刻,日後,每當有詩著,皆署“千山曹寅”雲雲。而王曹二家關係甚厚,且有姻親。曹寅的四世孫女曹彩鳳,嫁王縉的二兒子王爾傑為妻,便是王爾烈之二嫂。王爾烈開始啟蒙教育時,其塾師便是曹寅孫、曹彩鳳叔曹霖。曹霖與曹霈乃同族兄弟,為同代人。曹霖為塾師時,同時教授王爾烈及曹家塾前幼子曹琰。待王爾烈稍大後,他便成了曹府的常客。曹寅之後,又有納蘭性德來千山求讀。納蘭,亦作納喇氏,初名成德,後易名性德,字容若,滿洲正白旗遼陽人,大學士明珠的兒子,康熙十二年(1673年)進士,官至侍衛,曾多次扈駕出巡。納蘭性德31歲英年早逝,他去世後,他的座師徐乾學將其詩詞著述輯刻,成為後來傳世的《通誌堂集》。《通誌堂集》中,多有詠唱關東大河山川的詩詞,王爾烈非常喜歡,經常詠誦。王爾烈的生父王縉、從父王組,也曾在千山就讀,千山稱得上是他的先輩讀書發跡的地方。其次,王爾烈到千山讀書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龍泉寺方丈元空法師與他甚熟,元空法師學富五車,跟隨他必然能得到很多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