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文壓三江 鑒修四庫 王爾烈(1)(3 / 3)

王爾烈來到龍泉寺,拜見了元空法師,便住進了西閣。元空法師以其博大精深的佛學哲理以獨到的方式引領王爾烈進入知識之門,教授為人處事的原則。元空法師給王爾烈上的第一課便顯現出佛學大師的獨特智慧以及育人的開拓性。王爾烈住進龍泉寺的當晚,月明星稀,鬆濤作響,更加顯得山穀萬籟俱靜。王爾烈一時睡不著,站在院內觀賞夜景。伴隨山中天籟之聲,元空法師講經的聲音從講經堂裏飄出,王爾烈聽來,覺得是佛家之音,與自己沒關係,無趣地返回屋子,正昏昏欲睡之時,元空法師來到他屋內,二人敘說起來。元空法師問到:“此來有何感受?”王爾烈道:“我隻是想讓法師早日給我上課,以開愚頑。”元空聽了,笑道:“你的第一課,我已經給你上過了。”王爾烈納悶,說道:“上過了?哪裏?”元空道:“你方才不是站在外麵聽我講經了嗎?我已看你站在月下了。”王爾烈道:“不過,那是佛家之經典,與我這個學子有何幹?”元空道:“同出一理也。我不是說過這樣的話嗎,‘要從動中識靜,從靜中悟性’。其實,潛心學界,用心求知,也是佛心也。”

王爾烈並未全懂他的話,想再聽下去。不料,元空卻講起千山的景致來。他說道:“龍泉寺有十六個景觀,其為:門塔影、講台鬆風、瓶峰晨翠、螺峰夜月、吐符應生、龜石朝日、蟠石龍鬆、象山晴雪、獅口鍾聲、石門彌勒、龍泉演梵、石徑梨花、悟公塔院、西閣客燈、鼓亭落日、萬鬆主照。其實,也不止這十六景,你看那千山山脈,重巒疊嶂,再配以那無盡鬆濤,茫茫林藹,森森花草,兼流泉汩汩,鳥語聲聲,寺鍾悠遠,豈不形成一個巨大、浩瀚、波瀾壯闊的鼓樂海洋!即便你靜下來,其聲則起矣;待你動起來,其聲則靜下哉。動潛於靜中,靜生於動裏,這不正是我今天之所述嗎!”元空接著說道:“你讀書求識,亦同一理。在你誠心靜下來求讀時,即使外麵有萬頃鬆濤湧來,你也會不覺其聲;待你鬆弛誌向,闖浪於繁華世事時,縱然外麵已是萬籟俱靜,你也會意馬心猿。這也當是你所以要到千山來求讀的根本原因了。”王爾烈深感元空所談哲理之深邃,說道:“這皆在於悟性啊。”元空說道:“正是此理。你能悟出這話,就說明你已經有悟性了。”元空給王爾烈規定下三條學習範例,即:第一條例:鍾一鳴也;第二條例:鍾一鳴也;第三條例:鍾一鳴也。王爾烈不懂,便直盯盯地望著元空。

元空道:“鍾鳴,乃學業之督促也。鳴一,能背誦文章三篇者,可中拔貢;鳴一,能背誦文章五篇者,可中舉人;鳴一,能背誦文章十篇者,可中進士。汝當以此勉之。”

此後王爾烈讀書變得勤奮起來,但他畢竟還是個青春少年,難免浮躁和稚氣,元空法師倒也不責怪。多日後一天,元空法師對王爾烈說要他收拾一下,隨同他一起去木魚庵拜會禪師釋玄子。

第二日,師徒用過早飯便上路了,木魚庵是一女庵,位於千山中溝,因木魚石而得名。木魚石為一表麵平坦的岩石,擊之則聲篤篤,猶如和尚、道士、尼姑念經時所敲的木魚聲,因而以“木魚石”稱之。由龍泉寺去木魚庵,中間經過一個蓮花湖,元空與王爾烈泛舟湖上,那撐船的長篙一打,將水中的人影打亂了。恰在湖邊汲水的木魚庵小尼姑笑道:“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

王爾烈覺得聲音熟悉,在元空的暗示下對道:“佳人汲水,繩係波底觀音。”那女尼聽了,提桶就走,但也覺得聲音非常熟悉,發愣之時,元空和王爾烈已來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