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楹聯,對陳廷敬的一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副楹聯和匾額至今還掛在山西陳廷敬老家的皇城相府內。據說當時康熙在書寫這副對聯的時候還動情地說:“朕特書此匾與卿,自此不再與人寫字矣”。由此可見陳廷敬在這部大型工具書當中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更為惋惜的是,就在字典初具規模的時候,陳廷敬於公元1712年4月病逝於任上,不能不令人感到痛心。雖然他未能看到《康熙字典》的最後成書,也未能參與成書時康熙皇帝舉辦的大型慶典,但他的精神與貢獻卻永遠地留在了《康熙字典》中,也永遠地鐫刻在中國的文化史當中。經過大約六年的艱辛努力,這部大型工具書終於問世,康熙對這部工具書冠以“善兼具美”的極高評價,同時以自己的年號為這部工具書命名《康熙字典》。於是,《康熙字典》就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書。
這一切應該是對九泉之下的陳廷敬最好的安慰吧!
飲露花中如美酒談詩泉上似高賢
陳廷敬一生的著述頗為豐富,在史書的記載當中,他一直是以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的形象出現在曆史舞台上。其實陳廷敬除了具備出色的政治才能之外,他對文學具有深厚的造詣。這跟他從小受到的嚴格教育是分不開的。尤其在晚年的時候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文學創作方麵。
其主要的文學作品有《午亭文編》、《尊文閣集》、《河上集》、《杜律詩》、《老姥掌遊記》、《三禮指要》、《說岩詩集》等。後人把他的詩歌風格概括為“清雅醇厚”,並且得到了康熙皇帝以及後人的極大稱讚。
他的《午亭文編》是詩文作品中的上品,受到了時人以及後人高度的評價,文學史為稱燕許手筆,毫不誇張地說應該是居於當時權威地位的文學家和詩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