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戍邊功臣 戎馬帝師 孫承宗(5)(1 / 2)

努爾哈赤看到,阻礙自己攻破城池的主要是袁崇煥。

他駐守的寧遠堅不可摧,如今又來救援京師,就想除掉他,於是就派人使用離間計,放出風來說袁崇煥想謀反。

崇禎皇帝本來就懷疑袁崇煥,況且有不經請示擅殺毛文龍的事,也擔心他在寧遠擁兵自重,就相信了傳言。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一日,思宗以“議餉”的名義召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等人入朝,當場質問袁崇煥以前殺毛文龍和現在要進京犒賞軍隊這兩件事,袁崇煥一時間答不上來,當場就被逮捕,打入死囚牢。

袁崇煥被捕以後,很多人落井下石,內閣大學士溫體仁連續五次上疏,認為袁崇煥欺瞞皇上,私通敵人,極力主張殺掉袁崇煥。兵部尚書梁廷棟曾經和袁崇煥在遼東共事,也跟他有過節,這時候乘機攻擊袁崇煥。朝中大臣中有很多人看出這是一樁冤案,但是因為害怕溫體仁和梁廷棟位高權重,不敢相救。

由於袁崇煥在前線與眾位將士同生死、共患難,有很高的威望,所以,他的被捕引發了混亂。將士們一片驚惶,不知所措,軍中很多人大哭,弄得人心惶惶。在城頭上,士兵們亂擲石塊,因不滿而謾罵,使得一萬多精銳部隊頃刻瓦解,一哄而散。

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四日,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見袁崇煥被捕,害怕朝廷也把自己殺掉,就和副將何可綱等人率領自己所轄部隊一萬五千人向東潰散,聲勢很大,嚴重影響了軍心民心。崇禎皇帝聽說以後,有些後悔,在這危急時刻,不該先殺大將。現在,隻有袁崇煥能收拾局麵。他讓人到獄中取來袁崇煥親筆信,派使臣飛速追趕,想要召回祖大壽。但是,祖大壽已經回到錦州。使臣又追到錦州,拿出袁崇煥親筆信讓祖大壽看,祖大壽才下馬捧著書信,大聲哭喊,悲痛欲絕,全軍將士無不落淚,一片哭聲。孫承宗聽說以後,急忙派遣都司賈登科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安慰祖大壽,同時命令遊擊石柱國去安撫各軍。

祖大壽見到賈登科以後,遺憾地說:“我們的士兵急急忙忙去京師救援,打了許多勝仗,希望得到豐厚的獎賞,誰知道卻被城上的士兵罵為賊,並且投石塊砸死很多人。我們派遣的巡邏士兵,被當作間諜殺掉。我們這樣舍生忘死,拚命廝殺,卻被當作罪人,我們沒有辦法,隻好逃跑。”

石柱國追上逃散的軍隊以後,將士們都嚴陣以待,拿刀動劍,很有敵意。等到說明來意,士兵們都哭了:“督師袁崇煥既然被殺,又將用大炮擊斃我們,所以我們才逃跑啊。”石柱國再向前追,祖大壽已經走遠了,隻好原路返回。他把這些情況報告給孫承宗。孫承宗知道皇帝很著急,連忙寫下奏疏,上奏道:“祖大壽聽說袁崇煥被殺,疑心自己被牽連,又不肯受滿桂節製,所以對士兵說皇帝將要殺死他們,不是所有的部下都想叛變。所以,應當大開生路,收服眾人的心。遼將中很多都是馬世龍的舊部,臣根據情況,派馬世龍去告知皇上的本意,那些將士必然放下武器歸來,祖大壽不足以憂慮。”

思宗很高:興,同意孫承宗的做法。孫承宗寫了一封密信告訴祖大壽,抓緊上奏士卒混亂的原因,並且要立功贖罪,而自己當代替祖大壽向皇上解釋。祖大壽收到信以後,同意了孫承宗的建議,把自己帶領軍隊向東潰敗的原因一一列出,反映了廣大將士的心聲。思宗下詔,既往不咎,並且賞賜一些物品安撫士兵,命孫承宗移師鎮守山海關。諸位將領聽說孫承宗、馬世龍到了,很多人自發地歸隊。祖大壽的妻子左氏也勸說他,祖大壽這才完全心回意轉,集合好士兵,隨時等候命令。

當初,潰敗的士兵退出山海關以後,關城被敵人搶劫,鬧得家家戶戶人心惶惶,都關著門,買賣也不做了。

孫承宗來了以後,人心才開始穩定下來。以前的關城長十六裏,衛城隻有二裏。現在讓敵人破壞得不成樣子,於是重新修築城牆,架上大炮,嚴加防範。城中的水不夠用,一晝夜內竟然打了一百眼井。以前那些無所事事的人,都分派給具體的任務,巡邏的、守糧倉的,各就各位。這樣內部就減少了作亂的因素,外部如果有刺探軍情的,也都及時地被巡邏抓住。山海關整頓好以後,派遣馬世龍率領步兵、騎兵一萬五千人支援北京保衛戰,派遊擊祖可法等人率騎兵四個營向西去戍守撫寧。

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祖大壽整頓好軍隊,入關拜見孫承宗,他的親兵五百人全副武裝等候在關門口。

孫承宗推心置腹地跟祖大壽談話,祖大壽深受感動,當天就把自己所統領的步兵、騎兵三萬列在教場中,舉行誓師典禮,彼此完全消除了誤會。當時清軍已經攻下遵化城,正月四日占領永平,正月八日占領遷安,緊接著攻克灤州。同時分兵攻打撫寧,因為祖可法等人堅守城池,所以沒有攻下來,又向山海關進軍,離山海關三十裏安營紮寨。副將官惟賢等拚命苦戰,山海關安然無恙。

清軍又回師攻打撫寧和昌黎,守軍頑強抵抗,沒有攻下來。這時戰局已經穩定,孫承宗重新經營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