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戍邊功臣 戎馬帝師 孫承宗(3)(3 / 3)

於是他就稱病辭職,卻沒有得到朝廷的批準。

孫承宗經過這一番的鬥爭,朝臣們也有所忌諱,不敢阻礙他的守關大計。天啟四年(1624年)九月,他命袁崇煥同大將馬世龍、王世欽率水陸馬步軍一萬二千人,東巡廣寧,經過十三山、右屯、三岔河,改由遼東灣航海返回寧遠,向後金顯示了明軍的實力。

當寧遠城修繕完畢以後,此時的遼東一帶,守備俱足,糧草充盈,孫承宗想起兵大舉討伐後金,永遠消滅這個心腹之患,於是他上奏說:“我軍的前哨已經設置大淩河一帶,請火速撥發餉銀二十四萬兩,那麼,我們可以一舉消滅後金。”熹宗一聽,大喜過望,當即傳旨,命有關部門立刻撥發。兵部尚書和工部尚書在一起謀劃道:“孫承宗的糧餉充足以後,他立刻就會膽大妄為,不如隻答應他而不給他,讓他在來回傳送文書的過程中耽誤時間。”孫承宗再三上疏催促,把具體情況如實反映到熹宗那裏,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如果錯過去,後悔就來不及了。熹宗向各部催促,他們卻以各種理由拖著不辦,終於,討伐大軍因為糧餉不到而不能發兵。

宦官弄權忠臣辭官

魏忠賢是肅寧(今河北肅寧)人。年少時不學無術,本名李進忠。萬曆年間自閹入宮,認識了熹宗的乳母客氏,兩個人打得火熱。熹宗即位以後,因為客氏的推舉,被提拔為司禮太監。他有機會接觸熹宗之後,經常誘導熹宗聽歌看舞、狗馬射獵、遊逸無度,逐漸取得了熹宗的信任。後來讓他兼管特務機構東廠,改名魏忠賢。他掌握大權以後,培植黨羽,打擊異己。後來引薦他的黨羽魏廣微進入內閣,從此以後權勢一天天的膨脹起來。

熹宗即位以後,東林黨的人主導朝政,奸邪的人多被排斥。被排斥的人大多數歸附於魏忠賢,於是就結成死黨。

魏忠賢讓他的黨羽攻擊正直的大臣,汪文言、趙南星、楊漣、高攀龍等人,或被殺害,或丟官罷職。他有機會就安插自己的黨羽在要害部門。他的權力之大,竟有人稱他為“九千歲”。

當初,孫承宗在邊疆屢立戰功,深得皇上信任。魏忠賢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曾經極力拉攏。有一次,魏忠賢派他的黨羽劉朝等四十五人前往山海關犒賞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