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宦海沉浮 論語治國 趙普(1)(2 / 3)

趙普與趙匡胤的初次相見是在滁州,當時趙普為郡之參佐,斷事敏捷,案件無差錯,趙太祖聽說他的名聲後召見他並與之徹夜深談,並且從此之後很器重他。趙匡胤初識趙普是微服私訪趙普於村中私塾,從此二人結識。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當時也領兵在淮南作戰,不料在滁州生病,趙普不僅日夜侍奉,而且與趙匡胤父子攀附為同宗。不久,後周退兵,滁州又歸於南唐,趙普被調任為渭!川(今甘肅平涼)軍事判官。同年,趙匡胤升任為殿前都指揮使,隨後又兼領匡國軍節(同州,今陝西大荔)節度使,任命趙普為節度推官,趙普從此投入趙匡胤的幕府。顯德四年,趙匡胤改領義成軍(滑州,今河南滑縣東)節度使,第:二年又改領忠武軍(許州,今許昌)節度使,此後趙普一直留在趙匡胤的幕府。原來屬於劉詞的幕僚楚昭輔、王仁贍也先後投奔入趙匡胤幕府,後來都成為趙匡胤的心腹。顯德六年六月,趙匡胤升任為殿前都點檢。同月,周世宗死,這樣年僅7歲的柴宗訓即位,為趙匡胤篡奪帝位提供了契機。七月,趙匡胤改領歸德軍節度使,趙普升為節度掌書記。從此為二人的政治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開始了趙普富於傳奇的政治生涯。並且成為中國封建王朝改朝換代的又一次曆史契機,他的幾度宦海沉浮也慢慢拉開了帷幕。

輔佐太祖陳橋兵變

趙普雖然讀書不多,但自幼學習吏事。跟隨太祖之後與趙匡胤同為後周世宗柴榮部下。話說二人相識之後,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去世後,由其遺孀輔佐幼主宗訓即位。當時趙匡胤執掌護衛皇帝的禁軍,擔任殿前都檢點的要職,這一權利非同小可,而且為以後趙匡胤發動兵變奠定了基礎。建隆元年即(960年)春,趙匡胤放出謠言說契丹勾結北漢入侵。後周宰相範質倉促之間派趙匡胤率軍北征,可謂正中其下懷。當人馬行至開封東北四十裏的要道陳橋驛時,將士托故不向前行,把趙匡胤灌醉,而趙匡胤也頗有些半推半就,將士然後以杏黃龍袍加於其身,按照律法披龍袍即謀叛,趙匡胤似乎在既成事實麵前,假惺惺地從後周幼主恭帝手裏接過所謂的“禪位”書而正式當了皇帝,建立了大宋王朝。

曆來關於太祖即位眾說紛紜,這段曆史雖然也留有蛛絲馬跡,但許多曆史學家認為趙匡胤即位是被迫的,按他的仁愛本性是決不會從寡婦孤兒手中奪取政權的。這段曆史公案我們暫且不論。但是是誰煽動部將為謀富貴而擁立新主呢?為什麼留京守衛之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都虞侯王審琦都願意擁立趙匡胤為君主呢?為什麼兵變前趙匡胤之弟趙匡義與掌書記趙普早已知道實情而不稟報呢?兵變之時為何又由他們枕戈待旦守護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呢?難道這一切僅僅是巧合嗎?穿越曆史的長河我們來探詢這些謎團,撥開層層迷霧,似乎這些情況都不言而喻,趙普於其中起了智囊軍師的特殊作用,而且似乎也做了太祖皇帝心中想做而又不便明言的事情。這些事情是舞槍弄棒、崇尚武力的將領,包括其胞弟趙匡義在內都難以考慮周全的。所以在此次兵變當中,按所起的實際作用來說,這位從滁州戰役時就與趙匡胤合作的趙普,建立了特殊的功勳,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孰料在論功行賞時,除了一批原來地位重要的擁戴趙匡胤的將領比如石守信、高懷德等大將得到晉升要職以外,而趙普僅得了個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的一般官職。

這一切似乎對建立特殊功勳的趙普頗為不公平。其實政治權術在此發揮了特殊的功效。實際上工於心計的趙匡胤在初得政權之後,一切尚未穩定,同時也考慮到趙匡胤幕僚們原來的官職太低,所以他不得不繼續重用後周宰執範質、王溥以及魏仁甫為相,吳廷祚為樞密使,借此維係舊官員之心,而不致於削弱剛剛接管的國家機器。

這一點上,作為與太祖有特殊交情的趙普是有所體諒的。

所以他照舊要為新王朝的穩固效犬馬之勞。在隨後升遷的幕僚中,位列第二的趙普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參與掌握樞密院的軍事大權。同年五月,從征平定潞州李筠。八月,即升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在趙匡胤幕僚中第一個升為兩府大臣。從此次事件我們也可以看出趙普作為一個政治家、大謀略家的胸懷和遠見卓識。自此以後太祖也更為器重他,成為大宋股肱之臣,並且屢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