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剛直敢言 知人善薦 狄仁傑(1)(2 / 3)

侍禦史的職責是審訊案件,監督彈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盡職守,堅決按國家的製度辦事,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司農卿韋弘機為了博取高宗的歡心,營建了宿羽、高山、上陽等宮殿,宮殿的規模頗為壯麗。

其中上陽宮臨洛水而建,有一條綿延達一裏長的長廊。

宮殿落成後,唐高宗十分滿意,很快住了進去。狄仁傑對韋弘機這種為了取悅皇帝而不顧國家與百姓利益的小人深惡痛絕,便上奏章彈劾他引導皇帝追求奢華的生活。高宗知道了狄仁傑的用心,就照章辦事,把韋弘機免職了。狄仁傑不但自己不取悅皇帝,更不允許其他大臣阿諛逢迎以損害國家的利益。他的剛正不阿在當時是人盡皆知。

左司郎中王本立仗著高宗的恩寵任意行事,大臣們有所顧忌都畏他三分。惟獨狄仁傑沒有私心,以國家的利益為重,毫不留情地揭露王本立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朝廷把他交付法司。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暗示狄仁傑高抬貴手,不要彈劾他。狄仁傑以身護法,直言:

“國家雖然缺乏英才,但絕不缺少本立這類人!陛下為何因為憐惜一個罪人來損害王法的威嚴。您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就請您把我流放到荒無人煙的地方,以讓後世的忠貞之臣作為鑒戒!”高宗看到狄仁傑如此堅定,就打消了赦免王本立的念頭,將他交付法司,按罪論處。

從此以後,朝廷的製度有了威嚴,誰也不敢任意妄行了,都照章辦事。這都是狄仁傑為人剛正,敢於直言,勇於維護國家製度的功勞。狄仁傑的剛直很為高宗欣賞。唐高宗曾讚歎狄仁傑是“真正的大丈夫”!

狄仁傑擔任過寧州刺史。右台監察禦史晉陵人郭翰巡察隴右地區,所到之地多有所揭發彈劾。郭翰進入寧州境內後,發現這裏情況完全不同。寧州的老百姓都爭著歌頌狄仁傑的美德。狄仁傑在朝廷做官時,敢於違背皇帝的意願,維護國家製度的尊嚴;在地方做官時,為官清廉,執法不阿,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員。

狄仁傑的剛正有時也會使自己處於不利的地位。

他任豫州刺史的時候,張光輔的部隊駐紮在那裏。他的部下依仗平叛越王李貞有功於朝廷,多次向狄仁傑勒索。狄仁傑不予理睬。張光輔大怒,威脅狄仁傑:“你們敢輕視我們全軍將士!”狄仁傑麵不改色,針鋒相對:“河南作亂的隻有一個越王李貞,現在一個李貞死了,出現了一萬個李貞!”張光輔責問這話是什麼意思,狄仁傑說:“您統兵三十狄仁傑到職後,讓百姓們返田耕作。他還安慰百姓說:“敵人距離還遠,用不著這樣!萬一敵人來,我自己抵擋他們。”百姓很高興,安心耕種。萬,所要殺的隻限於越王李貞。城中人聽說官軍到來,越城出來投降的人很多,四麵都踩踏成道路了,您放縱軍士凶暴地搶掠,殺掉已經投降的人用以報功,流血染紅郊野,這不是一萬個李貞又是什麼!我恨不能得到天子的尚方斬馬劍加在您的脖子上,我視死如歸,絕不後悔!”張光輔被說得啞口無言,無法反駁,就上奏說狄仁傑不恭順。狄仁傑因此而被降職。

但狄仁傑以國事為重,剛正不阿的品行,始終為人賞識。到了武則天時代,狄仁傑受到了重用。武則天樂於聽取這位地位等同於老師後來被尊稱為“國老”的人的意見,即便是被要求當麵改正錯誤。在旁人看來,這位帝師很少顧忌“學生”的威嚴,隻以“國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