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2反並購的手段(1 / 3)

隨著傳媒業並購風的盛行,越來越多的傳媒公司從自身利益出發,在投資銀行等外部顧問機構的幫助下,開始重視采用各種積極有效的防禦性措施進行反並購,以抵製來自其他公司的敵意並購。反並購可以運用的經濟手段主要有:提高並購者的並購成本、降低並購者的並購收益、並購並購者等。

5.2.1提高並購者的並購成本

1.資產重估

在現行財務會計中,資產通常采用曆史成本來估價。常見的通貨膨脹使曆史成本往往低於資產的實際價值。多年來,許多公司定期對其資產進行重新評估,並把結果編入資產負債表,提高淨資產的賬麵價值。由於並購出價與賬麵價值有內在聯係,因而提高賬麵價值會抬高並購出價,抑製並購動機。

2.股份回購與死亡換股

股份回購是指目標傳媒公司或其董事、監事回購目標傳媒公司的股份。股份回購能夠減少故意接管者所能獲得的股票數,因為一旦目標傳媒公司將這部分股票購回,襲擊者就不可能再得到了;此外,股份回購還可以通過回購股份消耗公司的一部分資源,該資源就不再可能被接管者用以清償其在並購中所承擔的債務。但是,該方法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由於發行在外的股票數減少,接管者獲得控製權的股票數也就減少,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定向股票回購,這意味著公司需要從那些可能會把股份賣給接管者的人的手中買回股票。

回購股份在實戰中往往是作為輔助戰術來實施的。如果單純通過股份回購來達到反並購的效果,往往會使目標公司庫存股票過多,一方麵不利於公司籌資,另一方麵也會影響公司資金的流動性。目標公司財務狀況是製約這一手段的最大因素。

死亡換股即目標公司發行公司債、特別股或其組合以回收其股票。這同樣起到減少在外流通股份和提升股票價格的作用。但死亡換股對目標公司的風險很大,因負債比例過高,財務風險增加,即使公司價值不變,但權益比重降低,股價不見得會隨在外流通股份的減少而升高。更有甚者,即便股價等比例上漲,但買方並購所需要的股數也相應地減少,最後並購總價款變化不大,目標公司可能隻是白忙一場。

3.尋找“白衣騎士”

“白衣騎士”(white knight)是指在“敵意並購”發生時,目標傳媒公司的友好人士或公司作為第三方出麵來解救目標公司、驅逐“敵意並購”者。尋找“白衣騎士”是指目標公司在遭到“敵意並購”襲擊的時候,主動尋找第三方來與襲擊者爭購,造成第三方與襲擊者競價並購目標公司股份的局麵。顯然,“白衣騎士”的出價應該高於襲擊者的初始出價。在這種情況下,襲擊者要麼提高並購價格,要麼放棄並購。往往會出現“白衣騎士”與襲擊者輪番競價的情況,造成並購價格上漲,直至逼迫襲擊者放棄並購。如果襲擊者誌在必得,也將付出高昂代價。

為了吸引“白衣騎士”,目標傳媒公司常常通過“鎖定選擇權”或稱為“資產鎖定”等方式給予一些優惠條件,以便充當“白衣騎士”的公司購買目標傳媒公司的資產或股份。根據美國羅伯德的論文《企業吞並:美國公司法商業判斷原則與資產鎖定之關係》,“資產鎖定”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股份鎖定,即同意“白衣騎士”購買目標公司的庫存股票或已經授權但尚未發行的股份,或者給予上述購買的選擇;二是財產鎖定,即授予“白衣騎士”購買目標公司重要資產的選擇權,或簽訂一份當“敵意並購”發生時即由後者將重要資產售予“白衣騎士”的合同。

比如盛大並購新浪,新浪管理層做了三手準備,即一邊與陳天橋談判,一邊實施“毒丸”計劃,阻止盛大在二級市場上並購更多的新浪股權,更重要的還在試圖引進雅虎等國際投資者(即“白衣騎士”),以打破現在的力量均勢(《白衣騎士暗助新浪龍虎鬥到三國爭霸》,引自《證券時報》。)。

4.“金降落傘”、“灰色降落傘”和“錫降落傘”

公司並購往往導致目標傳媒公司的管理人員被解職,普通員工也可能被解雇。為了解除管理人員及員工的這種後顧之憂,美國有許多傳媒公司采用“金降落傘”、“灰色降落傘”和“錫降落傘”的做法。

“金降落傘”是指目標傳媒公司董事會通過決議,由公司董事及高層管理者與目標公司簽訂合同規定:當目標公司被並購接管、其董事及高層管理者被解職的時候,可一次性領到巨額的退休金(解職費)、股票選擇權收入或額外津貼。1985年亞瑞德公司與西格納耳公司合並成亞瑞德-西格納耳公司時,前者須向其126位高級幹部支付慰勞金(金傘)計2280萬美元,西格納耳須向其25名高級管理者支付慰勞金2800萬—3000萬美元,後因被訴而削減了一些數額。該項收益就像一把降落傘讓高層管理者從高高的職位上安全下來,故名“降落傘”計劃;又因其收益豐厚如金,故名“金降落傘”。

“金降落傘”的使用一般被認為是合理的。有人認為這是基於管理人員補償的默許合同的概念。還有學者認為,如果由於意外的控製權變動,管理者失去工作的可能性很高,所以他們就不願意投資給公司專門的技術和知識,從而對公司的長期發展不利;而采用“金降落傘”就可以減少這一不利因素。最顯而易見的是“金降落傘”促使管理人員接受可以為股東帶來收益的控製權變動,從而減少了管理者與股東的利益矛盾及因管理人員抵製而造成的交易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