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殊途(2)(3 / 3)

戴軍有一首歌唱道:“你是我的角色,你對我的劇情負責。哪怕是最後一次選擇,你也要選我,沒有如果。”“超訪”若是一部電影,這便是最好的主題曲。

這部電影一定會用一個長鏡頭拉出一道時空的鏈條。從北邊的小西天,劃過東邊的聚龍花園,再一直定格到萊錦創意園中的兩棟樓。鏡頭帶過北京的車水馬龍,華燈霓虹,也有安靜的街頭巷角,凡人凡夢。羽毛筆和舊台本,就任意地散落到景致中吧,轉過身去的人影已辨不清,就在光影餘存的舞台中央與歡笑淚水一起慢慢消融。

然而真正的問題還是出現了--這部電影有了主題曲,有了鏡頭畫麵,卻還是不知如何講出那第一句旁白。原來最簡潔的概括並不是什麼時候都那麼有效。有時越想要一語點破,就越無法斷定12年的隱喻。很難想象,當所有的故事都交疊於一處,又有哪一句話、哪一個詞足以概括這一輪時光呢?

下一個路口

時光,是一場輪回。

2012年10月,演員李菁菁做客“超訪”。和她一起來的還有4個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同學。這一期的沙發被換成了幾張課桌,於是20年後的大家重新回到了“課堂”。戴軍對李靜說:“看到那邊的6個字了嗎,你念一下。”李靜念道:“李菁菁同學會。”戴軍說:“那你坐在這裏幹什麼。坐過去!”李靜撒嬌道:“不要嘛。他們會害我的。”戴軍一臉興奮:“《超級訪問》做到第12個年頭了,我就一個人在這裏主持過一次。這是我第二次自己主持!”而李靜已是笑著坐了過去,“我好舍不得這個位置啊。”

李靜是李菁菁的同學,所以今天也是李靜的同學會,她向往已久的同學會。很多年前,李靜就邀請李菁菁來做嘉賓,可李菁菁說:“靜兒,我還不能來。等哪一天我真的做出成績了,再來。”一年前,演完《金婚》的她終於“堂堂正正”地上了“超訪”,也讓全國觀眾見識到一個大大咧咧的女人竟能那般地細膩溫柔。

從某個角度講,李菁菁和李靜很像,都要強,也都珍惜快樂。她還記得當年的李靜總會揪著一大幫同學,沒完沒了地開會想創意。那時李菁菁在幹麵胡同租了一間小平房,後來這裏簡直成了會議室。李靜說:“菁菁,你也幫我們幹。”李菁菁說:“你這什麼玩意兒我也不懂,你們研究你們的,我給你們做飯。”於是,一群人分工明確地開始了一段不知疲憊的生活。直到困得不行了,就閉上眼睛往身後一躺,床上、地上都無所謂。“我那時就覺得李靜肯定能幹成事。”李菁菁說,“她不睡覺!”

這期節目,老同學們嘰嘰喳喳地說了很多很多往事。實際上他們真正作為同學的時光隻有一年。但這一年在回憶中被拉大,那些本以為已經忘掉的細節,卻在腦海中有如特寫般清晰奪目。李靜一直在笑,而且在戴軍眼裏這種笑叫作“原來的笑容”,就和他第一次見到那個梳著兩根大辮子的姑娘時,從她臉上看到的笑容一樣。最後戴軍說:“這一年真的可以記一輩子。”時光是一場輪回,而記憶的主人並未回到原點。他們站在這裏,就如同大中午站在了幹麵胡同的小平房裏,看著陽光在空無一物的空間中投下真實的景象。下午要去做什麼不重要了,那一刻隻想等著李菁菁的菜出鍋。

於是,一群人露出似曾相識的微笑。李靜說,這就是今後“超訪”要做的事情。對著一個人的蛻變把鏡頭拉大,用一個節目見證成長。12年前的“超訪”,選擇做“一個人的個性”。那時候讓明星說話的地方不多,讓普通人了解明星的地方也不多。他們小時候和人打架嗎?他們是怎樣得到第一次機會的?他們最近在忙些什麼?他們會感到累嗎?這些真實的好奇心是當年“超訪”對話明星的出發點,也是講述一個好故事的切入口。但是今天,這份洞察已經被傳播環境日漸剝奪。打開電視,同樣的人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答案在十幾個訪談節目中同樣精彩著,而無所不能的網絡把明星的種種經曆都變成為了關鍵詞搜索,甚至明星每一分鍾的動態都可以被及時關注,因為我們有了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