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級地麵各頻道進行合理規劃,有助於最大化地發揮區域媒體優勢,並消除內部紛爭。具體來說,規劃有幾個思路:
第一,用一個或者兩個頻道的組合做全省區域的聚焦。其目標是滿足廣告主對於全省性傳播的需求。最好是強力打造一個頻道,最多用兩個頻道來解決省內的有效傳播,因為廣告主永遠討厭複雜。
以安徽影視頻道為例。上有央視、省級衛視,下有各城市頻道,省級電視台被夾在中間,似乎有些苦不堪言。但安徽電視台的影視頻道卻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落腳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益。
安徽影視頻道的定位也是影視,與安徽衛視的定位不同的是,它致力於打造地麵第一的影視頻道,由此采取了一係列舉措。它通過差異化的節目編排,網羅了大量觀眾。同時通過加強與觀眾的溝通,保持了自己的美譽度、觀眾關注度。調查人員發現,70.7%以上的安徽電視觀眾能一口講出安徽影視頻道在他家遙控器上所對應的數字。調查還顯示,45%的觀眾一打開電視機最先收看的就是安徽影視頻道,這個比例高於安徽觀眾能接收到的所有可視頻道。在央視進行的觀眾滿意度調查中,安徽影視頻道連續多年保持本地媒體滿意度第一的殊榮。
第二,用一些頻道做這個省區內重點城市區域的聚焦。例如,每個省的省會城市一般都是這個省最大的消費市場,廣告主對這個市場也會高度重視。在這個市場中,省級地麵頻道麵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就是城市台。對於這種重點市場,省級地麵頻道需要考慮將省級頻道當做城市頻道來看待。即頻道定位、節目內容等等,首先要考慮滿足這些城市區域觀眾的需求,力求將頻道做成城市中收視率和影響力最高的頻道。
以江蘇城市頻道為例。江蘇城市頻道是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下屬的頻道,從2002年起江蘇城市頻道開辦了一檔在中國電視曆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節目《南京零距離》。該欄目一經推出,即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廣泛好評,真正實現了與電視觀眾的“零距離”,被譽為“南京人的電視晚報”。從影響力來看,該節目在開播第2周就進入AC尼爾森南京地區電視榜,開播第28周進入AC尼爾森南京地區排行榜前5名,從第36周開始,名列AC尼爾森南京地區電視節目排行榜第一名。在廣告收益上,開播3年後欄目就創造廣告收入1.008億的神話,成為全國身價最高的地方新聞欄目。由於《南京零距離》的成功,江蘇城市頻道這樣一個弱勢頻道一躍而成為廣告主追捧的對象。
江蘇城市頻道的成功應該說是一個模式競爭的典型案例。廣告主需要的是一個強的頻道,而不是一個大的頻道。在一個小的區域內,做強永遠比做大重要。
然而,2009年5月1日,江蘇城市頻道開始將《南京零距離》改為《零距離》,欄目還將“立足南京、輻射全省、影響全國”作為努力的方向,開始向“做大”進軍。但是,一個區域電視頻道如何能夠做到影響全國?區域與內容的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容與區域在同等投入下就是一個蹺蹺板。如今的《零距離》要想在江蘇全省維持以前《南京零距離》的地位,需要的是資源配置的強化。如果能夠通過這個節目讓城市頻道做到整個江蘇省數一數二,城市頻道必將迎來更大的收獲,但同時存在的高風險是:既不能做到全省的優勢地位,又喪失掉在南京地區的絕對主導權。
第三,用少數頻道做這個省區內特殊人群的聚焦。因為媒體要追求更高的收視率和收視份額,在節目內容的選擇上就需要大眾化和通俗化,這樣就會失去一些非常小眾化的觀眾。但是在廣告主的傳播活動中,一些在收視上比較小眾的群體,卻是廣告主希望傳播和溝通的對象,這一部分人又是普通的大眾化頻道無法到達和滿足的。這樣就需要省級媒體用一些頻道來滿足一些特殊人群的收視要求,比如時尚頻道、科教頻道、少兒頻道等等。這些頻道的首要目標是作為省級地麵頻道整體收視份額競爭的武器,而不是考慮本頻道的單一收入問題。通過一些頻道的差異化定位,分流一部分觀眾,可以有效地打擊競爭對手。
城市台的新生
在競爭最為激烈的省會城市戰場上,省會城市一邊和省級電視台短兵相接,一邊又成了省級衛視和央視大戰的犧牲品。
如果從模式競爭的角度來思考,我們會發現,省會電視台的興起同樣與企業的投放模式有緊密的聯係。占據了全國廣告預算70%左右的大企業和大品牌,一般進行省區市場開拓時習慣的方式是首先占據省會市場。
“二八原則”不僅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同樣也存在於市場營銷的行為中。省會市場是一個省級市場的核心區域,這個區域一般代表著這個市場最大的、最有價值的人群。在市場價值方麵,省會市場具有以下優勢:
1.傳播上的優勢,省會一般是本省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這種中心地位有利於向各地級城市傳播。
2.省會的購買力一般在全省處於絕對優勢,消費能力強。
3.最有價值人群相對集中,媒體投放到達率高,特別在一些邊遠的地區更為突出。
作為區域品牌,城市台的優勢實際上十分明顯。城市台往往占據本省或者本地區最有廣告價值的市場。廣告商選擇媒體,一是“打麵”,即盡可能地擴大廣告的覆蓋麵和達到率;二是“打點”,即在重點市場加大廣告力度和做產品促銷。城市是各類商品的集散地,無論以何種方式,企業商戰都會圍繞各個城市展開。
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隻要占領了這個省的主要城市市場,也就基本上占領了這個省的市場。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由於單個城市的市場容量都很大,所以企業一般都針對單個城市進行“精耕細作”,所以這些地方的城市台反而成為首選電視媒體,贏得了大量的廣告預算。像一些發達地區如深圳、大連、青島、蘇州、無錫等城市的城市台的廣告收入甚至遠遠超過一些西部省台。
然而,現實是城市台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而模式的競爭正是影響城市台廣告的核心原因。在2004年以前,城市電視台的發展都非常迅速,而在2004年以後,城市電視台的發展就開始進入一個低速發展的停滯期。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原先廣告主的投放模式是“央視+城市台”,而現在廣告主更多的投放模式是“央視+省級衛視”或者“省級衛視+省級地麵頻道”。在這種模式競爭當中,城市台的發展肯定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其結果就是廣告額增長減速和廣告收入下降。
城市台曾經有許多的輝煌,有許多市場的優勢,但是要真正解決城市台現在麵臨的一係列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考慮。
選擇市場區域
模式理論認為,媒體的競爭力與媒體的集中度成正比,同時與媒體的市場價值成正比。對於前者城市台沒有任何問題,市場區域非常集中。後者需要考慮城市的規模大小問題,現在一部分城市台由於所在的城市太小或者消費力太弱,實際上是沒有辦法支撐城市台的生存和發展的。這樣的城市台首先考慮的不應該是節目、廣告的問題,而是如何能夠擴大自己市場範圍的問題。盡管媒體區域受到政策的限製,但媒體自身還是可以用一些合縱連橫的方式來實現相似媒體之間的合作,共同擴大市場。
發揮成本優勢和貼近性優勢
城市媒體由於傳播的範圍比較窄,相對於衛視和省台來講,在節目版權的引進上擁有比較多的價格優勢。城市台的節目由於大多以城市本地為主體,節目製作的成本相對也不高,這樣城市台的綜合成本就非常低。這是城市台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麵,如果城市台能夠充分利用這種成本上的優勢,在節目製作當中更好地貼近觀眾,製作一係列互動的節目、低成本的節目,將觀眾“看電視”變為“玩電視”,也許能夠改變許多城市台的現狀以及這種不好的發展態勢。
改變廣告運營方式
在廣告模式競爭中,城市台的突破在於廣告運營方式的改變。這種改變就是將廣告與廣告主的銷售進行捆綁,變以前廣告主花錢投放廣告的方式為從廣告主在這個城市區域的銷售額中進行分成。雖說這種模式省台也可以采用,但是對於能采用這種模式的客戶來講,城市還是首選的市場。而且在一個城市集中開拓,對於效果的評估會比較明確,投入產出比也會比較高。城市台天生的地緣優勢,在公共關係的協調、在節目對於產品銷售的拉動等方麵都無法取代。據悉,國家廣電總局也對這種廣告主與城市媒體進行廣告捆綁的“揚州模式”比較認同,希望在行業內進行推廣實施。
進行產業延伸,開拓新市場
城市媒體最大的優勢是貼近市場,易於與觀眾溝通互動。城市媒體可以考慮進行產業延伸,將媒體的品牌形象、節目影響力通過價值鏈延伸的方式進行商業轉化。比如現在的都市人都非常注重健康和身體的鍛煉,城市媒體就可以考慮開設一個關於健身運動的欄目,同時直接經營能給觀眾提供服務的健身運動場館和機構。這些運動場館能夠降低節目製作成本,重要的是通過宣傳增值,從這些運動場所獲取利潤。媒體進行產業延伸的方法很多,不同媒體應結合實際選擇產業延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