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從“塔季揚娜”到“施裏弗”演習(2 / 3)

演習的戰爭背景是,“紅方”在相對弱小的“褐方”國邊境突然集結了大量的進攻部隊,驚慌失措的“褐方”立即向美國求救。於是美國也隨即作出了反應,美國軍事體係開始高速運轉,動用包括航天力量在內的部隊對該國進行增援。在開戰後,美國開始動用衛星武器,但首先僅僅是用來幹擾敵方的航天飛機通訊。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發言人克萊格上尉說,如果這次演習得到各方認可的話,那麼今後每18個月就舉行一次類似的太空戰演習。美國空軍高級軍官們說,演習深層次的目的旨在加強美軍的太空威懾能力,讓美國的潛在“敵人”在試圖對美國衛星下手之前好好權衡利弊。

“施裏弗1”太空作戰的模擬演習是由設在施裏弗的美國空軍空間司令部的“空間作戰中心”(SWC)來組織和實施的。這家中心主要的職責是擔負美國軍用衛星的智慧和控製,同時也負責開發和試驗利用空間的各種方案和應用程序研究,為美國未來進行太空戰作研究,一句話,就是如何利用美國所有的太空資源獲取未來的太空戰優勢。

在這次演習中,美國把演習的時間設定在2017年,這是為什麼?因為美國認為,在2015年前後,現今的一些航天大國已經獲得相當卓越的太空發展,從而將達到威脅美國空間係統的程度。因此,美國設想一個力量與美國接近、擁有空間作戰能力的大國因某種原因與美國爆發戰爭,而首要戰場就在太空。在演習設定中,“紅方”顯然就是指中國,“褐方”則是指台灣,“藍方”自然就是美國——這很有意思,在顏色語言上,褐色一般代表配角,而褐色也是由紅色和綠色、橙色以及藍色或者其他顏色混合而成,這顯然寓意著台灣是一個配角、一個位於中美之間的角色,其戰略意義顯然是褐色的——名義上是中國的領土,但在戰略上卻是為美國利益服務的。

當“紅方”向“褐方”發起攻擊後,“褐方”立即向“藍方”求助,然而,出於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的考慮,“藍方”發現很難直接介入,因此,“藍方”決定利用空間優勢向“褐方”提供間接支持。這是因為,在美國看來,中國大陸與台灣如果不考慮核武器和太空武器,那麼在常規的海戰、空戰和地麵戰鬥中,雙方基本勢均力敵,因此,隻要美國向台灣提供太空支援,那麼就有可能像幫助英國贏得馬島戰爭一樣成功保衛台灣。

但在太空,美國的戰爭背景構想是,“紅方”中國屆時已經擁有微型衛星,並且也擁有幹擾衛星,而且擁有陸基激光武器,能夠直接摧毀或者短暫致盲敵對衛星;此外,在網絡中,雙方都有能力發起網絡攻擊。但綜合比較而言,顯然“藍方”美國還是占據明顯的優勢,這表現在不但“藍方”的衛星體係更為先進,技術更加成熟,而且還擁有“紅方”中國所沒有的一些太空武器以及防禦手段,如國家導彈防禦係統和戰區導彈防禦係統;美國擁有航天飛機和“空間作戰飛行器”等,這使得“藍方”能夠及時修理被幹擾或者失去作用的衛星,也能夠從太空直接發起攻擊。

美國空軍空間作戰中心司令道格·理查森準將說,在演習中,“藍方”同時使用兩種不同水平的力量與“紅方”較量,一種被稱為“底線力量”(Baseline Force),另一種被稱為“強勢力量”(Robust Force),即如果“藍方”擁有更多的經費,能夠研製和部署更多的空間力量的話,那麼到2017年,“藍方”將擁有當時所能擁有的一切空間手段,如更快的部署補充衛星,這樣就使得擊毀美國衛星變得沒有多少戰術價值;又如,美國也可以通過部署具有很好防護能力的衛星,使得“紅方”的激光武器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等,都能夠改變太空戰態勢。

“施裏弗1”演習是一次規模龐大的演習,全程曆時5天,參演人數多達250人,其中包括現役軍官、退休將軍、政府官員以及一些高級專家等,在演習中,所有參演人員都擁有自己的角色,他們必須認真對待自己的角色,隻對角色本身負責,以便獲得更真實的效果。

在第一天的演習中(1月22日),“紅方”向“褐方”附近突然集結兵力,戰爭看起來已經無法避免。但在第一天中,“藍方”卻表現得有些猶豫不決,因為“藍方”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參與,以及參與的程度,因此,在第一天中,紅藍雙方並沒有發生衝突。

第二天,“藍方”終於決定有限度參與這場局部戰爭,即向“褐方”提供空間支援服務,結果效果顯而易見,因為“褐方”在得到“藍方”總是能及時地得到“藍方”的情報;同時,“藍方”動用反衛星武器和幹擾衛星等,擾亂“紅方”的衛星定位、導航、偵查等,這致使“紅方”的導彈襲擊無法發動,即使發射出去的導彈也屢屢偏離目標,甚至“紅方”的廣播衛星也被“藍方”阻斷。

第三天,由於“藍方”始終幹涉戰爭,因而使得“紅方”大為惱火,因此,“紅方”也開始用反衛星武器攻擊“藍方”衛星,目的是暫時使得“藍方”衛星失去作用。“紅方”因此動用了地麵激光武器和部署在太空中的微型幹擾衛星。這一天於是成了真正太空戰的較量。同時,雙方都開始尋求國際支援,“藍方”要求盟國和其他國家不要向“紅方”提供衛星服務,而“紅方”則竭盡全力通過一切渠道獲得衛星支援。為此,紅藍雙方都向國際上拋出了高昂的購買價格,而此時,扮演國際衛星公司的8個人決定,他們將履行與“紅方”事前簽訂的合同,這立刻為“藍方”蒙上了陰影。

第四天,紅藍雙方已經開始互相發動網絡攻擊,同時雙方的常規部隊都開始製定襲擊計劃。“紅方”準備向“藍方”的夏威夷、阿拉斯加等軍事基地發動導彈襲擊,目的是消耗“藍方”的導彈防禦係統中的攔截導彈,以便使得“藍方”防禦係統出現漏洞,從而被迫退出戰爭。但“藍方”則顯示出強大的實力,“藍方”利用展示強大的空間武器和調動使用海軍攔截係統從而使得“紅方”這一計劃流產。因此,當“藍方”和其盟國展示出無與倫比的優勢後,“紅方”最終迫於壓力和無法取勝的希望下,結束了這場戰爭。

第五天,所有參與人員對這場演習進行審查和評估,做出初步小節,最終結論則要在幾個月後才能做出。但一些結論已經很明確,那就是:

1,擁有強大的空間力量的確可以有效威懾任何潛在對手;

2,但演習中也暴露出明顯的問題,如需要重新界定未來一些行為,究竟哪些屬於戰爭行為;

3,在危機形成和實施威懾階段,信息戰和太空行動需要進一步協調,以免“藍方”內部發生矛盾,從而可能擦槍走火;

4,在紅藍雙方的太空係統都受到製約的時候,或者被失去作用後,國際商用衛星集團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力量,現在,美國還沒有在危機期間對國際和國內商業係統進行進行約束的政策和計劃,這可能影響未來戰爭;

5,任何軍事行動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需要不間斷的傳遞,因此必須多美國現有信息係統進行安全防護;

6,這場演習的另一個問題是,美國現有的仿真手段、器材和模型等無法滿足未來訓練的需要,因此需要提高。

“施裏弗1”演習是美軍曆史上第一次太空戰演習,自然也是世界首次全麵的太空模擬演習,這場演習的主要意義也許就是明確地告訴世人:未來的第一戰場在太空,那裏將決定勝負和雙方的命運,因此,美國將把太空視為新作戰領域,世界也就不得不緊隨其後。

這場演習的另一個意義就是,作為缺陷自然在所難免,但所產生的結果,尤其是“戰爭結果”卻令“紅方”大為不安,因為這預示著收複“褐方”可能變得遙遙無期——這也是演習的政治語言。

而這場演習還有一個意義就是,作為“藍方”的美國自始至終沒有直接出兵,而始終停留在太空對抗層麵上,這也預示著美國竭力避免直接參戰,但令人擔心的是,美國可能僅僅依靠太空對抗就能贏得勝利,那麼,美國就可以做到兵不血刃,即在未來的大國角逐中也能不發射一發炮彈、雙方士兵不直接麵對就能左右戰局。

作為第四個意義,也許就是,在未來戰爭中,大規模的太空“摧毀”性打擊將變得越來越少,雙方都傾向使用非摧毀性武器,即在太空交戰中,雙方都注意不把對方的衛星或者其他航天器徹底摧毀,而隻是使之暫時失效即可,包括網絡對抗也是如此。這也預示著將來的戰爭可能更“文明”些,雙方都竭力表現的像個紳士,但這也許將決定與憤怒的心情——也許,雙方不但不會變的更紳士,相反,雙方可能都變成魔鬼——參加此次太空戰演習的一位軍官說:“美國國防部高層有人認為在太空中部署可以獵殺敵方的航天係統就萬事大吉,實際上他們似乎沒有想過這會不會引起一場比冷戰更可怕的太空戰爭?!”

而作為一場具有預示意義的演習,也許除了展示諸多“預言”外,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可能成為太空軍備競賽的催化劑,而原因正是因為這些“預言”就像定位衛星的信號一樣精確,卡托研究所首席防務分析家伊萬·埃蘭德因此警告說,美國要是膽敢把昂貴的天基武器係統部署到太空的話,那麼隻會激起更多的國家發展破壞天基武器係統的武器,從而引發一場大規模的太空武器競賽。

然而,納粹德國從來不把引發軍備競賽當成威脅,反而視做動力,拿破侖也無視英國的警告,因為未來需要,現實也需要,更為直接的是,美國政治也需要——從這場演習的政治背景來看,當時演習顯然是因為新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比其前任更加重視太空的軍事用途,而美國空軍也希望舉行這種大規模的模擬演習展示未來的戰爭方向,從而為空軍自身的發展贏得更大的機會,美國四大軍種曆來處於競爭狀態。

但無論是當時的政治背景還是國際威懾目的,美國空軍這次演習的未來戰爭方向性展示卻是沒錯的,而且,美國對自身越來越依賴衛星係統和衛星係統本身的脆弱性也的確是美國的軟肋。美國既是當今最強大的太空戰國家,但也是對太空依賴最多的國家,因此,太空對美國來說可謂如同一個鋒利的刀縫,能夠迅速擊敗對手,但與此同時,這刀鋒卻如此易折——美國軍方對衛星的依賴程度更是達到了不可或缺的程度,美國國防部已經準備到2008年給大約9萬顆自由落體炸彈安裝上全球定位係統,而你能想象如果美國的GPS係統如果失去作用,那麼這9萬枚炸彈將落在何方呢?

難道美國非要製造某種預言嗎?在“施裏弗2”的演習中,戰爭背景竟然仍然是2017年的“紅方”攻擊“褐方”!

1975年,在印度洋上空,一顆美國預警衛星正在向蘇聯方向飛行,在悄悄掠過西伯利亞上空後,它開始準備進行窺視。當飛臨摩爾曼斯克一帶的上空後,衛星上的電視攝像機和紅外傳感器等偵察設備和遙感設備開始啟動,此前,美國早已通過這顆衛星發現,在下麵這個目標裏出現了異常的現象,一塊巨大的綠色軍用帆布遮蓋了船塢——下麵就是蘇聯摩爾曼斯克船塢。

這顆衛星上載有太空望遠鏡和一組硫化鉛探測器,這些設備是專門為蘇聯準備的,它能感受到彈道導彈發射時所輻射出的紅外信號。

然而就在衛星啟動偵查設備不久,突然一束強光射向這顆衛星的“眼睛”,這立刻導致衛星的紅外監視係統失靈,電視設備也受到損害,甚至連衛星上的自穩定平衡係統的電子儀器也都受到幹擾,這使得衛星一時之間如同酒鬼一樣在太空軌道上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