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2 / 2)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副局長沙娜·戴爾則深謀遠慮地說:“月球遠遠不隻是一個目的地。”她為什麼如此說,因為月球及太空是一個龐大的新領域,就像是公元前3000年廣闊的歐亞大陸對高加索雅利安人、15世紀無垠的海洋對歐洲人、20世紀天空對美國人一樣,一句話:太空和月球是陸地、海洋、天空之外的第四領域,而回顧曆史,每一次大領域的發現都會引發一輪持續數百年的徹底革命,世界為之滄海桑田。

如果追根溯源,我們會驚異地發現,原來太空角逐早已開始,以色列人就因得益於美國“大鳥”軍事偵察衛星的發現而轉敗為勝;馬島戰爭的背後實際上是美蘇在太空鬥法;而海灣戰爭則是一場近乎完美的、基於太空軍事平台下的表演;而當不久前俄羅斯聲明其一顆衛星被擊毀的消息後,世界為之震顫,原來太空戰如此近在眼前!更有甚者,美國拖垮蘇聯的戰略手段之一就是利用了龐大的“阿波羅工程”和“星球大戰計劃”,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早已一隻腳踏進了太空時代。

目前世界已經掀起第二輪登月熱潮,這次不同於上世紀60年代以美國阿波羅登月行動為代表的政治使命下的登月,而是世界技術發展和社會經濟需求自然發展過程。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衛星,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月球相當於一個新的“美洲大陸”,誰獲得了這個殖民地的主導權誰就有可能主宰世界,國際關係格局也會因此而改變,這正如美洲大陸的獨立和崛起改變了傳統上一直以歐亞大陸為世界重心的曆史一樣。

太空開發將會是世界經濟發生又一場經濟革命,這是繼工業革命、知識經濟革命後的又一次經濟革命,而縱觀人類曆史,會發現每當經濟革命發生時,世界的政治權力中心也必將發生轉移。美國已經領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知識經濟革命,並且也很可能領導月球經濟革命,但如同大英帝國曾領導了工業革命,而真正享受工業革命最大利潤的不是英國而是德國、日本和美國,大英帝國實現了領導工業革命卻失去了曾擁有的200年世界權力中心地位。此時世界的狀態和英國領導工業革命後的狀態非常類似,美國領導月球經濟革命,但同樣麵臨眾多後起強國的崛起,日本、歐盟、中國和印度都擁有自己完備的月球計劃,並且也具有相當的實力,令美國最為擔憂的是,根據邊緣優勢理論,這些新崛起國家將具有超越美國的潛力,因此,美國很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月球經濟時代不得不麵對一場挑戰:要麼美國贏得世界,美國霸主地位更加鞏固,星條旗永不落;要麼,美國將步大英帝國後塵,自由女神蒙羞。

15世紀我們與美洲大陸失之交臂,21世紀,我們還能再失去月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