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中日朝鮮之爭(1 / 3)

“1882年3月。——朝廷似乎想把朝鮮危機的全部負擔都放到我的肩上,我想自己除了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日本人實現其計謀之外,別無其他選擇。我在奏折中非常直率清楚地指出,那些日本島民希望把漢城的事鬧大,變成一場危機,這樣我大清要麼就被迫主動維護其宗主國地位,要麼就自此永遠佯裝對那塊土地不再有發言權。”

“1882年3月17日。——朝廷沒有頒發詔書,就直接命令我單獨全權負責大清在隱士王國的利益問題。在那個麻煩不斷的國家可能會發生很多緊急情況,現在我要為此做好準備。這幾百年來,朝鮮幾乎沒有進行過什麼有價值的進貢,一直以來她都是獨立的,甚至會對大清在當地的影響和隨之得到的利益感到憤恨。但是一旦感到麻煩隱約逼近,不管麻煩是來自國內還是國外,她都會來求我們幫忙。我們從未拒絕過幫助他們,因為朝鮮人民就是我們自己的人民。長久以來,他們和我們一樣厭惡矮小的日本人,厭惡他們趾高氣揚的樣子和愚昧無知的想法。我們教給了日本人他們不知道的東西,但他們很快就忘得一幹二淨,取而代之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更加優越的自負臆斷。他們把朝鮮人當作下等人,還認為朝鮮離日本很近,理應就是他們的藩屬國。”

“得知大院君正在挑起內亂,此時他本該全力支持自己的兒子,以此更有效地避免日本情報人員設計的陰謀詭計。這個消息令我感到十分惋惜。我會盡力處理此事。我要立即致信大院君李昰應,讓他不要讓令人不快的事情發生。”

“大清駐朝鮮漢城官員袁世凱派遣特別信使,請求朝廷指示:如若再次爆發反對日本的兵變,該如何應對。上次兵變的詳細情況還未報告給我,我對我方的損失情況一無所知。如果事件真的被迫發展到危急關頭,我會響應袁世凱的請求,派出一千名轄軍,秘密支援他。”

“袁世凱寫信給我說日本駐朝公使正竭盡全力,密謀攻打自己的公使館,我必須做好準備,因為騷亂可能會隨時爆發。袁世凱宣稱很多朝鮮賣國賊拿了日本天皇的錢,為日本人當情報人員。他們已經準備好了,隻等主人發出命令,他們就會去日本使館鬧事。從而為竹添(日本駐朝鮮大使)提供一個向東京政府投訴的借口。”

“我已經從保定府派遣了一百二十名我最信任的士兵,讓他們直接去袁世凱駐處報到,然後搜尋出那些叛國的惡棍。有優秀的將領指揮這支部隊,就能迅速將那些惡棍找到,並將他們逮住,押送到朝鮮警察麵前。我希望他們能凱旋而歸,這樣袁世凱就會因為搜集到了全麵的消息而受到高度地褒獎。”

“1882年8月11日。——從漢城傳來的消息令人十分滿意,我很快就會迎來一位我渴望見到的老家夥,來做我的客人。我們在朝鮮的強人(袁世凱)派出信差告訴我,他終於成功將令人討厭的李昰應裝進了袋子,他們正將其護送到此。”

“同一天,晚些時候。——我收到了袁世凱的第二封來信。信中說,他走在了大院君一行人的前麵,至少超過他們三十裏路。那個老家夥已經在山海關登陸了,現在正沿著煤渣鐵路前行。”

“如果這個人不是天生就憎惡日本以及和日本人相關的一切,我會非常想將他的腦袋掛在衙門的牆上做裝飾。到現在為止,朝廷還不知道關於李昰應的計劃已經成功實施,如果所有的官員都知道他已經不在漢城了,會非常高興的。”

“我的臥房。(沒有日期,但可能是在幾天後所寫。)——即使是在麵臨重重壓力和激烈衝突之時,好思考的人都會想要有時間獨處一室之中,安靜認真地想想命運對他做了什麼,或是將來會對他做什麼。時常在不需掛念公務、家庭或生意的幾個時辰裏,我會發現思考是一項非常不錯的消遣方式。我的精神會穿越到過去。”

“昨天,從京城回來之後,我感到身心俱疲,很早就上床歇息了,睡了很長一覺。盡管城裏有包括美國海軍的懷斯艦長在內的幾位外國要人想見我;盡管穆林德夫男爵(李鴻章的情報人員兼商業代理人)留下話,說他有緊急事情要找我商量,但我已經下達了強製令,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打擾我。正如我所說的,我睡了很久很久。因此,今天我感覺自己至少年輕了六歲。無疑我今天可以帶著好心情會見所有的來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