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義和團危機中的任務(2 / 2)

後來,李鴻章寫道:“正如我所料,北方燃起了戰火,奸詐狡猾的端郡王勸說朝廷,讓帝國軍隊和義和團聯合起來,消滅洋人。我十分惱火,這整件事情我都不管了。”

後來大概是在八月底,他在天津寫道:“再次回到這裏,這個我住了很久的老房子,我曾在這裏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日日夜夜。我要說我也有不快樂的時候。因為任直隸總督的同時,我也兼任北洋大臣,這給我帶來了很多顧慮和麻煩。但是我戰勝了所有的困難,還獲得了很多成就。因此總的來說,我還是很快樂很滿足的。”

“現在我麵前的艱巨任務可能也是我官場生涯的最後一項重任,那就是拯救大清。皇室人員現在暫時逃離,洋人已經控製了京城。讓我高興的是讓國家陷入可怕困境的大部分惡棍都被關了起來,很快就會受到懲罰。

我不會稱讚任何人的死亡,但如果能看見某個人的腦袋被砍下,我會很高興,特別是那個人的(毫無疑問,李鴻章此處是指端郡王)。如果任何人做過那樣的事情,就該被淩遲處死。我希望這是對他惡劣幹涉的‘報答’。”

“似乎所有的國家都對我們充滿敵意。其實,還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會證明,我們不會被瓜分。那就是雖然美國正在和法國、俄國、英國、德國以及日本一起行動。但與此同時,我從美國指揮官和華盛頓政府那裏得到承諾,在必要的時候,他們會在道德上和實際行動上反對瓜分中國。”

“我現在最害怕的是德國人和俄國人。因為他們的公使被殺,德國人每天都在向大清派遣軍隊,還將派遣他們最英勇善戰的戰場指揮官來指揮其軍隊。如果他們在北京集結大量軍隊,像他們當初對待法國一樣索要大筆賠償金,並且在我們支付賠款之前一直待在這裏,我擔心他們就永遠不會離開大清了。俄國人也是這樣,他們在滿洲和西伯利亞鐵路沿線駐紮有大量軍隊。無論如何,我把寶押在了美國的態度上。”

“同一天,晚些時候。——來自大清駐華盛頓公使的電報讓我安下心來。美國政府將與其他列強商議,提出一個聯合賠償方案,它相信我一定會代表大清,同意這個提議。這些外國代表將等著外務部批準這個提議,太好了!”

“10月12日,北京。——我接到消息,毫無疑問,列強已經決定在占領北京後,立即對大清領土進行分割。但他們就像是麵對野獸屍體的一群野狗,無法就各自應得的份額達成一致。本來他們決定不管美國,隻是幾個歐洲國家和日本聯合行動。然而他們發現這個提議根本不可行,首先是英國,接著是日本,變得沒有鬥誌。現在他們的麻煩就是日本想要一部分大清土地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但俄國卻說那歸他們所有。也許,在這些惡狼爭吵的期間,綿羊可以趁機溜走。”

“10月15日。——我今天拜訪了俄國公使館,並與外國公使們進行了會談。美國在這件事情上采取的立場是保存大清領土完整。美國已經說服了其他列強讚成她的想法。感謝列祖列宗的庇佑,使大清免於被瓜分。但我們要支付數額相當巨大的賠款。好在他們會把國家留給我們,我們願意為此賠款。日本作為我們久已存在的敵人,表現得最為公正。我相信這是因為東京和華盛頓之間已經達成了某些共識。”

“10月19日,北京,美國公使館。——今天,我接待了一位美國記者,並讓他采訪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我本完全不該和他交談,但是有兩點原因:首先是他所供職的報紙是華盛頓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之一,在這次不幸的戰事期間,他們一直擁護大清。其次是他告訴我早在費城的日耳曼頓時,他就想采訪我但沒能成功。於是我接受了他的采訪,並請他代為傳達大清國以及我自己,對美國的感激之情。”

這一段文字中提到的美國記者,正是本書的編著者——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