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勤於動手的製作家(1 / 2)

在牛頓9歲那年,他的第一個發明就是製作了測量時間的儀器,這個儀器被稱為“日晷”。

一天下午,他在院子裏的一棵大樹下乘涼。地上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樹影,看上去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牛頓覺得很有趣,便仔細觀察著這個樹影。

牛頓看得入了神,整整一個下午都待在這裏,待太陽完全落山時,他已經在地上做了許多標記。

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樹影的長短和太陽的位置有關。

那天夜裏,牛頓為這些新發現而激動。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天剛亮,他又跑去看那個樹影,用心研究起樹影和時間的關係。

後來,牛頓找來一塊石盤,拿來鐵錘後,就開始在上麵敲打起來。外祖母每次見到後,就問他做什麼用,他總是向外祖母笑笑,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樣。外祖母感覺挺奇怪的,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這天,牛頓還是和以前一樣,仍在院子裏忙碌著。待完工後,拉著外祖母的手,要外祖母來看看自己的傑作。

外祖母指著石盤不解地問:“這是什麼東西呀?它有什麼用處呀?”

“別看這個東西小,它可是測量時間的儀器。”牛頓就把自己測量樹影的事告訴了外祖母,並且詳細地講述了他發明“時鍾”的原理。

外祖母聽後,連連稱讚,她沒想到小小年紀的牛頓,竟能做出這麼精致的儀器。

“時鍾”的原理是這樣的:儀器的盤上刻上了許多刻度,這些刻度都是均勻的。盤的中心豎起一根細小的木棒。當太陽發出光芒時,把它放在太陽下麵,太陽光照到上麵,小木棒就會出現陰影,這樣,根據小木棒的陰影就可以計算時間。那個時候人們並不知道什麼鍾表,人們隻能用一些原始的方法來估計時間,一般用的計時器主要是“沙漏”,在上麵的一個容器裏麵裝上細沙,下麵留有一個小孔,然後,沙就慢慢往下漏,這樣就可以計算時間了。

牛頓認為這種沙漏不但製作粗糙,而且計時也不是很精確,所以就直接造了這個儀器。牛頓認為這個日晷計時的局限性和缺點也很多,仍然是一種原始的方法,也想著如何改造它。再後來,他又用與沙漏同樣的原理,做了一個“水漏”。

這種水漏和中國古書上講的水漏是相同的,不過牛頓的構思要先進一點。他不是在水漏下麵的容器裏標上刻度,用水位上升的高度來顯示出時間,而是別出心裁地在上麵容器的裝置外麵弄了一個大圓鍾盤,鍾盤的上麵刻有時間標記,在鍾盤的中心鑽一個小孔,小孔上有鍾軸,軸上有時針,也就是現代的鍾麵。鍾軸有橫杆和連杆同裝置裏麵的東西連在一起,時針轉動的力來自於下麵容器上的浮板。當水滴下時,浮板會隨著水的增高而升高,這樣,浮板上麵的連杆就會把動力傳遞給橫杆、鍾軸和時針。

水漏鍾剛一出現,就受到了大家的好評,人們也由此更加看重這個不愛講話的小男孩了,稱他是個非常聰明的好孩子。

這個水漏鍾,已顯示出了現代機械裝置的特性及動力的傳遞。但是,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牛頓的設計思想仍然是原始的,它沒有科學原理的基礎,而純粹是一種智慧,一種“別出心裁”的製造!但那時的牛頓不過是個9歲的孩子,能做到這些已算“偉大”了。可見,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牛頓,不是大家眼裏的“神童”,也不是“呆子”。

早在6歲之前,牛頓就是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孩子,這一點是不同於大多數別的孩子的。大多數時候他都試圖把自己的幻想變成現實。

牛頓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便去找各種各樣的工具。

漸漸地,他積累了許多小東西:小錘子、小鋸子、小起子、小刨子等,他還做了一個小工具箱,把它們整整齊齊地放在一起。

那把小錘子是鄰居大叔送給他的。有一次,他看見鄰居大叔在做木匠活,敲敲打打,那似乎很有節奏的聲音把他吸引了過去。他站在旁邊,瞪大眼睛仔細觀察,有時又眨著閃亮的眼睛想想。這是一件多麼有意思的事啊!許多巧妙的東西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牛頓對此充滿了興趣。大人的世界對一個孩子來說,充滿了誘惑力。也許那些玩“過家家”的孩子們也想體驗這種參與到成人世界的快樂吧。

鄰居大叔見牛頓這麼專心,非常喜歡他。他對牛頓說:“大叔就喜歡認真的孩子,大叔這裏有一把舊的小錘子,送給你拿回去玩吧!你要用你的小腦瓜好好想想,怎樣才能把小錘子用到正當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