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述物卷七(2 / 3)

元至正元年(1341),申屠驪又據鄭文寶刻本重刻於紹興。至元十九年(1359)又重刻於鄒縣。

曲徑:曲,彎曲。《禮記·經解》:“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與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徑,小路。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前有大蛇當徑。”

回:迂回。如:峰回路轉。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張衡《東京賦》:“回行道乎伊闕。”唐代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麵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腸盤:似腸子那樣盤繞著。

飛泉:噴泉。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遊仙詩》之三:“放情陵霄外,嚼蕊挹飛泉。”《後漢書·耿恭傳》:“昔聞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貳師將軍,指楊廣利。

雷瀉:雷,伴隨閃電而出現的強烈爆炸聲。瀉,傾瀉。南朝宋謝靈運《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穀》詩:“銅陵映碧澗,石磴瀉紅泉。”

上聯謂路之彎曲迂回;下聯謂泉因雷震噴湧。觸景生情,情景交融。讀之令人遐思妙想。

附:板橋《嶧山》詩

徐州五色土,乃在嶧山下。凸凹見青黃,崩裂墮赤赭。偃蹇十裏石,蓄怒臥牛馬。苔斑古銅鑄,黑穀積鐵冶。砉然觸穹蒼,千峰構雲廈。曲徑回腸盤,飛泉震雷瀉。古碑斷蟲魚,老屋頹甓瓦。秋河舀可竭,寒星摘盈把。悲烏百群叫,孤鶴萬年寡。結茅此間住,萬事棼可舍。山中古仙人,或有騎龍者。

風篁類長笛;

流水當鳴琴。

板橋鄭燮。

此聯見興化魏伯塤先生藏漆屏。

風篁:風吹竹林。篁,竹林。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毅列傳》:“薊丘之植,植於汶篁。”《楚辭·九歌·山鬼》:“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南朝宋謝莊《月賦》:“風篁成韻。”此指風吹動竹林所發出的美妙聲音。

類:相似。《左傳·莊公八年》:“殺孟陽於床,曰:‘非君也,不類。’”《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長笛:樂器名。原出古羌族。東漢應劭《風俗通·笛》:“武帝時丘仲所作也。笛者,滌也;所謂蕩滌邪穢,納之於雅正也……其後又有羌笛。”東漢馬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長笛截竹為之,其製長二尺四寸,《說文》以為三孔,《長笛賦》以為四孔。其後人又加一孔,以備五音,謂之長笛。唐代王之渙《涼州詞》之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處指笛音。

流水:流動的水。《詩·小雅·沔水》:“沔彼流水,其流湯湯。”《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

當:作為;算是。宋代杜耒《寒夜》詩:“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鳴琴:古代彈奏的一種琴。《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此聯化靜為動,動中含情,我與物會,情與景融。聯中嵌入“風”、“流”及“長”、“鳴”,可謂幽雅超逸,構思巧妙。

明放案:趙金光等《風景對聯三千副·河泉》言此聯乃清代詩人、書法家何紹基(1799-1873)為江蘇蘇州滄浪亭撰製。

竹疏煙補密;

梅瘦雪添肥。

此聯見清代林蘇門《邗江三百吟》卷七。

竹疏:竹,竹子。疏,稀,不密。《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禮·祭禮》:“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煙:物質因燃燒而產生的氣狀物。也指像煙一樣彌漫在空中的氣體。《國語·魯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南朝宋顏延之《北使洛》詩:“宮陛多巢穴,城闕生雲煙。”

補:補充。《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劄喪,則令賻補之。”《靈樞經·脈度》:“盛者寫之,虛者飲藥以補之。”《晉書·劉弘傳》:“隨資品,選補諸缺吏。”

密:稠密。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前日雖因常調,得而密坐。”

梅瘦:梅,梅花。瘦,不豐滿。《淮南子·修務訓》:“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微黑,禹胼胝。’”

雪:雨遇寒氣凝結而成的六角形白色晶體。

添:添補。西晉陳壽《三國誌·吳誌·呂蒙傳》:“引見諸將,問以計策。”裴鬆之注引《吳書》:“諸將皆勸作土山,添攻具。”

肥:豐滿。《禮記·禮運》:“膚革充盈,人之肥也。”引申為茁壯。

此聯用烘雲托月之藝術手法,著意狀寫煙中之“疏竹”及雪中之“瘦梅”。出語淡雅,寓意清新。

明放案:清代林蘇門《邗江三百吟》卷七雲:“鄭公行世之字,皆尚古怪。餘聞其中年學歐,因不能取炫與世,改而成一家。小齋現藏‘竹疏煙補密;梅瘦雪添肥’一聯,板橋楷書真跡,筆筆中鋒,迥非行世一路,可以證矣。”

江秋逼山翠;

日瘦抱鬆寒。

鄭燮。

此聯見天津楊柳青年畫社藏墨跡。

江秋:秋季的江河。

逼:逼迫,脅迫。古樂府《孔雀東南飛》序:“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譴,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翠:青綠色。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應令》詩:“水光懸蕩壁,山翠下添流。”唐代杜甫《渼陂西南台》詩:“錯磨終南翠,顛倒白閣影。”

瘦:不豐滿。此處引申為無力。

抱:環繞。漢代張衡《西京賦》:“抱杜含鄠,欱灃吐鎬。”唐代杜甫《江村》詩:“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寒:冷。《書·君牙》:“冬祁寒。”《荀子·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上聯謂蕭瑟的秋風使蒼翠的山巒變了顏色;下聯謂冬天的陽光無力地環抱著寒冷的鬆林。聯語僅此十字,凝練生動,“逼”、“抱”活靈活現,饒有情趣。

天際識歸舟;

雲中辨江樹。

板橋鄭燮。

此聯見濰坊市文物商店藏墨跡。

天際:天的盡頭。唐代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識:識別。《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禮記·樂記》:“識禮樂之文者能述。”

歸舟:船隻返回。

雲中:雲的當中。此謂空中之雲。

辨:辨別,明察。《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荀子·榮辱》:“目辨黑白美惡,耳辨音聲清濁。”

江樹:江邊的樹木。

此聯“識”“歸舟”於“天際”;“辨”“江樹”於“雲中”。以動寫靜,意境宏遠。

一庭春雨瓢兒菜;

滿架秋風扁豆花。

板橋鄭燮。

此聯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名聯欣賞》。

庭:堂屋階前的空地。亦稱“院子”。依其位置不同,有前庭、中後庭之分。宋代徐伸《轉調二郎神》詞:“雁足不來,馬蹄難駐,門閉一庭芳景。”

瓢兒菜:白菜係的一種,葉子扁平,葉麵如瓢,春季上市。興化至今仍在種植。

架:架子。

扁豆花:扁豆,一作“藊豆”,又名“鵲豆”、“蛾眉豆”。豆科。一年生草本。每花序有花2~7對,花白或紫色。莢果扁平,寬而短,淡綠、紅或紫色。種子扁橢圓形,黑褐、茶褐或白色。喜溫暖潤濕,耐熱。一般春播秋收。原產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南北方均有栽培。

上聯寫小院春色,一庭碧綠的瓢兒菜在春雨中生長;下聯寫田園秋景,滿架紫色的扁豆花在秋風中搖曳。且以鳶肩格嵌入“春”、“秋”二字,以蜂腰格嵌入“雨”、“風”二字。韻味深長,極富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