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了同一品種和同一時機的不同投資人,會因為操作方式及包含在其中的個人特色的不同而最終可能會有很不相同的結果。選擇品種、選擇時機和買賣方式三者是完整證券投資行為的三要素。本章把第三種要素即買賣的行為方式與特點概稱為競價,這是在狹義意義上使用這一概念。
選時、選股可以理解為是與客觀過程發生的一種關係;而競價則還包括人與人及人自身的行為關係和行為方式。因而競價更多地是從主觀因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並主要實現在操作過程之中。在實際中,選時、選股與競價之間並無截然的區別,三者往往相互包含,隻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8·1競價策略
分段買賣法(攤平法)
投資人在選定了出入市時刻後,可采取分階段數批買入或賣出的操作方法,即攤平法。分段買賣可補償時機判斷的誤差,是投資人最大限度保護自身利益的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操盤策略。
分段買賣法有兩種基本形式。
(一)平均操作法
平均操作法包括買平均高和買平均低,賣平均高和賣平均低。買平均高是指投資人把資金平均分為幾個等份,隨著股價每上升一個標準單位(由投資人根據升勢所處的時間與幅度擬定),即用一份資金買入股票,直到全部資金都轉變為股票;買平均低則是指將等額資金隨股價的下跌而逐份變換為股票;賣平均高,是指投資人將自己的股票等額地分成數份,隨股價的上漲而分期賣出;賣平均低則是指等額股份隨股價的下跌而分期賣出。
平均操作法應遵循以下原則。
(1)操作方式的因時製宜原則。買平均高適用於整個多頭市場,但以在多頭市場前期實行並完成為優;賣平均高僅適宜於多頭市場後期或市場已有相當漲幅和漲時之後;賣平均低,僅適用於空頭市場初期,一旦空頭市場確立,則應改分段賣出為一次性拋出;買平均低隻適應於空頭市場後期或市場已有相當跌幅、跌時之後,特別是在市場平均市盈率接近標準市盈率時期。
(2)操作的定量原則。分段買賣,分割的次數和間隔單位的大小的把握十分重要。一般來說,市場趨勢較大,則買賣的次數應較多,兩次操作間的時距或市場價格變化的幅度應較大,在這裏,定量的依據是關於市場趨勢大小的評價。其次買入的次數和間隔單位可多一些、大一些,即所謂慢慢買;而賣出的次數和間隔單位則應較少、較小,即快快賣。這是因為高位價格物超其值,所能維持的時間總是短期的。再次,買平均低和賣平均高可多次慢速,這樣可較大地增加盈利和降低成本,而風險較小;買平均高和賣平均低則應少次快速,這不僅是增加盈利、減少損失的需要,而且也是規避較大風險的需要,在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起點的買進或賣出,總是越早越好。把以上各要點加以排序,可以看到,賣平均低處在快速的首位,實際中可快到一次全部賣出;買平均低則處在慢速之首,它表明即便在跌幅已很深了的空頭市場,買入也應十分謹慎小心。
(3)製定嚴格的操盤紀律。分段操作,必須以大勢分析為依據,必須有明確的定量的計劃,必須杜絕憑手頭資金或股票的多少,或一時的市場感覺而臨時決定買賣和買賣的數量。
(二)金字塔或倒金字塔操作法
該操作方法與平均操作法的區別僅在於分次買賣的資金(股票)份額是依次減少或依次增加的。
對應於買平均高和買平均低,是兩個正金字塔。其一為買金字塔高,即第一次買入的數額最大,以後隨市場價格的上升而依次降低,最後一筆最小並構成塔頂;其二為買金字塔低,第一筆數額最小,構成塔頂,以後隨著價格的下跌而逐筆買入,每一筆的數量均相應放大,最後一筆數額最大並構成塔底。
對應於賣平均高和賣平均低,是兩個倒金字塔。賣倒金字塔高,是隨著價格上漲,賣出數額也逐筆增加;賣倒金字塔低,則是隨著價格下降,賣出數額逐筆變小。
金字塔或倒金字塔操作同樣要遵循平均操作法的各種要求與規則。事實上,前者隻是後者定量原則在買賣數量上的擴張,這使得分段買賣的調節變量增加到四個:買賣次數、每次買賣的時距、每次買賣的幅度標準和每次買賣的數量。金字塔或倒金字塔法比平均法更有利於實現盈利目標、止損目標和防範風險目標。
分段買賣法每次買賣數量的組合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實際上四個變量每一個都具有多種組合形態,四個變量之間也會有多種組合形態,並會生成相應的特色和功能,這使得投資人具有較大的選擇範圍和自我創新的機會。
組合投資法
將投資資金分為投資股票和投資債券兩個相互調劑的部分,股票部分為進取性投資,目標是實現較大的收入;債券部分為保護性投資,目標是使資金得到安全的保值和增值。
在組合投資中,債券投資部分對股票投資部分起著餘缺調劑作用,股票和債券所占的比重則取決於進取目標與保護目標對投資人的重要程度。
組合投資法依投資比例是否固定分為不變計劃和可變計劃兩種。
不變計劃的投資資金比例是固定的。例如10萬元資金按6比4投資於股票與債券,如果股票價值增值到8萬元,則必須賣掉0.8萬元的股票並購入債券,從而依然維持6:4即7.2:4.8的比例;如果股票價格下跌,則賣掉債券,買入股票,直到比例回複到6:4。
可變計劃的操作類似於不變計劃,但不受固定比例約束。其買賣方法為:確定一條股價中位線(一條可向上或向下傾斜的直線),在中位線上方和下方平行地確定數條決策線,每一條上方決策線決定一個賣出比例,離中位線較遠的決策線賣出比例較大;下方決策線依同理分別決定買人比例。每次賣出股票後即買入債券,而每次買入股票前則相應賣出等值的債券。可變計劃的有效性取決於中位線的恰當定位。
哈奇轉換法
哈奇轉換法又稱濾嘴法、10%轉換法,是一種簡單機械的順勢操作法。其要點就是價格上漲10%則買進,下跌10%則賣出。
哈奇轉換法的含義可歸結為兩點:(1)漲則跟進,以賺差價,在上漲行情中任何一點買入都是正確的,除了最高點;跌則撤出,以減免損失,在下跌行情中,任何一點賣出都是正確的,除了最低點。(2)追漲殺跌隻適用於變化幅度較大的趨勢,而不適合於日常的振蕩,因此,以10%的變動幅度來濾除日常振蕩,引導投資地位的改變。10%隻是一個經驗數值,它應當由市場實際及投資人選擇的趨勢的長短來調整。
美國人哈奇在1882年到1935年間,使用10%轉換法,共44次改變投資地位,所保持股票的期限,短者3個月,長者達6年,投資資金由1萬美元增加到440萬美元。然而1993年2月22日在深圳股市價值1萬元的股票,按照10%轉換法操作,到5月份將5次變換角色,共損失83點指數(按收盤綜合指數計算),折算成股票價值,1萬元隻剩下7600元;如果從起點一路持有,直到第5次變換角色的同一時點才賣出,1萬元尚可保存8495元。我們舉此例並無否定哈奇轉換法之意,而是要說明,機械的操作策略必須隸屬於關於市場性質的基本分析和認識之下,並由大趨勢決定策略的方案與取舍。
換股法
變換手中持有的股票,是競價過程中出現頻率高、難度大而又意義重大的投資行為。投資人的股票“套牢”有兩種情況:其一是大市下跌,股票市價低於買入價;另一種則是大市上漲,而所持個股卻不漲甚至下跌。換股是解除第二種套牢的有效途徑。投資人所持股票表現不好的情況除了一開始就選擇錯誤外,還包括所持股票由優勢股轉為劣勢股,或者有更有價值的股出現,或者因行情變化導致比價錯位等等,這些都要求換股。
換股主要有兩種類型:由價位相對偏高的股變換成價位相對偏低的股;由市場表現差的股變換成市場表現好的股。換股的思路應當是:所持股票價格漲高了,不要因指數未漲而不拋出;指數漲高了,不要因所持股票價格未漲而不拋出。
換股常常需要克服來自投資人本身的心理障礙。其一是對所持股票的偏見,投資人可能深受所持股票之累,知道其市場表現差,但認為該股票價位已偏低,同類比較,還是持手中的股票價值大,從而一再拖延換股機會;其二是對所持股票的偏愛,就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總是把最體弱、成長不好的孩子抱在懷裏,而把健壯的孩子放出去,這同樣會使投資人在劣股陷阱中越陷越深。
換股也要選時。下跌行情是換股的最優時間。當股價正在下跌時,及早賣出所要換出的股票,然後轉入觀望,在預計底部到來後,適時買入所要換入的股票,這就可同時獲得換股和差價雙重利益。如果錯過了及早出手的時機,當股價已跌到底部時,也可以進行換股,這時重要的是,拋出某一股票後,必須快速買入所選股票。
在慢速漲市中,也可考慮換股,這時的要點是:(1)不要在上漲行情剛啟動時賣出,而要等漲完一個回合再賣出;(2)賣出前必須確實證明換股利益仍然存在;(3)賣出後快速買入。
輪做法
在股市中常常出現股票輪漲現象,把握股票輪漲機會,可在一次行情中,數次搭車,從而獲利豐滿。
輪漲出現在多頭行情和平衡市兩種情況下,在一輪多頭行情中,股價從低價圈到高價圈可能以輪漲形式來完成。其特點為:(1)輪漲通常從莊家股,小盤股和績優股等開始,形成第一批升幅較大的股票(在多頭市場中,標準的輪漲概念是在超出多數股票漲幅的突出漲幅意義上而言的);(2)一次輪漲可能分兩批完成,也可能分三批完成(即一、二、三線股輪漲,一、二、三線股分類以股價絕對值為依據,價位高的一線股通常包括績優股、小盤股、莊家股等);(3)分批輪漲往往是帶選擇性的,及每一批漲勁很大的股票隻是該類股中的一部分,在本批中未能強勁升漲的股票,在下一批中並非必定得到補漲。
輪漲形成的原因在於,在價格升漲前期,由於價格水平均較低廉,而人氣尚未步入高潮,這時投資大眾傾向於謹慎擇優買入,而市場主力為了熱絡市場人氣,亦選擇易於操作的股票大幅做高;在行情後期,股票比價的較大差距成為選股的主要依據,同時市場主力為了拉高指數出貨,也會選擇一些尚未升漲的股票來做市。此外,輪炒的高額利潤使得一批機構大戶熱衷於實行輪炒戰術,從而直接促成輪漲的形成。
一、二、三線股依次輪漲的格局並非是固定不變的。在大盤指數水平並不絕對偏低的情況下,行情的啟動,可能由大盤三線股開始,這是增量資金入市的標誌;當行情走高,投資人進入迷惘狀態時,主力會通過拉高一線股以振奮市場信心;在隨後的再次升勢中,二級股將成為最具有上升空間的主漲股,這就形成了三、一、二輪漲格局。
投資人的輪做意識首先表現在選股的階段性標準上,即首先將反彈能力作為選股的主要標準,而在後一輪炒作中則把價位作為選股的主要標準;其次,輪炒要求掌握個股近期的升漲比率、各股升漲率的差距及股票本身的歸類,並密切注意股價結構的調整,把進入調整的股票(其價格上升幅度已大,日成交量減少)與尚未啟動的股票區別開來。對於滿倉的持股者,其輪炒的第一步是調整所持有的股票,即換入反彈能力最強的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