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選股(1 / 3)

證券市場投資,選擇恰當的投資對象,其重要程度並不亞於選時。在某種意義上,選股比選時甚至更為重要,這是因為:第一,選擇恰當的股票往往會得到比大市提供的時機更多的獲利機會,而股票選擇不當,許多大市提供的時機也常常會擦邊而過;第二,從長期發展看,不同個股提供的贏利水平差別可能十分懸殊,最大的贏利機會和最小的市場風險隻存在於個股中而不存在於周期變化的時間序列中;第三,選股的次數遠比選時的次數少,這意味著選股的時間成本遠低於選時。另一方麵,選股要求投資人具有更密集的知識、智慧和經驗,選股的難度比選時可能更大。

在選股操作以前,著重溫習一下“基本分析”一章的內容是十分必要的。

7·1股票特征與發生性選股

選擇股票,可以從股票的基本特征入手,並以此為標準,對股票逐個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篩選出最優的品種。這種事先不帶定向目標,完全通過股票自身、個股之間以及個股與大市之間的客觀比較並且總會有最終結果的選股方式,我們稱之為發生性選股。

發生性選股的基礎是股票特征。股票特征是所有股票都具有的主要的、基本的性質。股票特征上的差異是股票千差萬別的根源所在。因此,發生性選股是選股的一般方法,是其他各種選股方法的基礎。

本節將闡述股票的五大特征及相應的選股功能。其中業績和行業狀況是挖掘公司潛力的主要標準,流通盤與市場表現是挖掘市場潛力的主要標準,而價位則是包括前四大標準內涵在內的一種綜合性標準,因而也是最主要的標準。

業績與含金量

業績指標是長期投資的主要選股標準,同時,它也是短線炒作的熱門題材。反映公司業績的主要指標是淨資產收益率,它表示公司資本的贏利水平。公司對股東的回報是以股份為單位的,因此,對股東來說,每股收益(率)是評價公司業績的更符合經濟利益原則的指標。用股本盈利能力替代資本盈利能力,是選股的業績標準的一大特色。但淨資產收益率在下述意義上也應作為選擇股票的重要依據:淨資產收益率過高或過低,可能意味著公司增長的潛力已耗盡或還大可挖掘。

我國股市的每股收益指標通過傳播媒體可查獲的有三種:(1)上年度已實現的每股收益,在除權除息以前是調整股價高低的主要指標。(2)本年度預測的每股收益,其對股價的調節作用通常在一個較長的時間中完成,其原因是:其一,預測收益尚無規則的公布方式,大眾難以及時獲得該項資料;其二,上年度分紅派息的滯後,在一段時間內阻礙了股價的重新排序;其三,等待中期報告的驗證。預期每股收益影響股價的這些特點,為選股提供了一個較大的空間。(3)在中期報告中公布的上半年每股收益完成情況。這三種指標依次形成調整與再調整股價水平的一個周期。

業績優良的股票必然具有較高的股本回報率,但是,由於績優股的市價也相對較高,因而其投資回報率,即購買股票的資金的回報率就可能不高。因此,每股收益指標必須變換成投資回報率指標才能直接作為選股的依據,其變換方法為:投資回報率=每股收益/每股市價(即市盈率的倒數)。

在證券市場上,股票的投資回報率一方麵在競爭機製的作用下會趨同化;另一方麵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競爭的作用會大大弱化,在個股投機勢力的作用下,還會出現異化傾向。因此,根據業績標準選股的方法包括有:(1)比較投資回報率的差別,尋找回報率較高的股票,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還應當選擇進入長期投資價值區間的股票,即投資回報率近於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股票;(2)當較高的每股收益率剛剛公布,股價尚未調整到位時可及時搶進,但這種機會畢竟很少;(3)對與公司相關的基本麵進行分析,以估算公司將提出的新的每股收益預測或判斷公司製定的溢利預測是否偏高或偏低,以此作為股票取舍的依據。

公司的每股收益受各種因素的作用,可能發生較大幅度的變化。這些因素相當一部分是來自變化著的基本麵,例如行業性的景氣和不景氣、自然災害、利率變動、稅收優惠和領導人的變動等等;另一部分則來自公司預測本身可能包含的虛假成分、方法差異或政策製約。這些可變因素的作用,使公司稅後利潤在前後兩個年份之間以及預測利潤與實際完成利潤之間可能出現較大的差別。例如,1994年我國物資係統不景氣顯露,出現行業性虧損,深市的兩隻物資行業股(“蘇物貿”、“遼物資”)的每股收益均隻完成預測的58%。

股票的含金量是指股票的每股淨資產額。在

1·4中已指出,每股淨資產也是判斷股票投資價值的基本指標,但它主要反映公司提供回報的潛在能力。該指標通常被放在業績標準之後,作為次一級的比較依據,供選股參考。

行業狀況

股票的行業狀況是指股票的行業歸類和股票所屬行業的發展現狀。股票的行業狀況是反映股票盈利能力和增值能力的可信程度和重要程度都很高的資料。這是因為,個別公司所公布的財務指標可能因為人為因素而或多或少滲有水分,但整個行業的發展現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則難以被人為作假;其次,行業狀況對公司發展的影響往往是潛在而又有力的,這種影響許多公司自己甚至也沒有意識到,因而行業分析比單個公司分析更具超前性。因此,作為選股標準,基於行業的個股分析比基本於單個公司的個股分析可能更富遠見。

股票的行業分析可分為兩大部分。

1、行業類別

從某一段較長的時期看,不同行業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增值能力有著穩定的差別。上海證券交易所1993年5月公布分類指數,各分類指數的起點數均為1000點。附表列出了任意選定的上證所近三年的三次收盤分類指數和香港恒生指數的兩次收盤分類指數。統計表明,從長期發展看,第一,地產類股票的增值能力遠高於其他行業股票,其次則為綜合類、公用事業類和商業類,工業類股票則遠低於其他行業;第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行業股票增值能力的這種差距呈擴大趨勢,例如公用事業分類指數與工業分類指數之比值1994年6月14日為1.27,1995年6月14日則上升到1.30;地產類與公用事業類之比值則分別為1.67和2.27。顯然,股票行業差別所決定的股票盈利和增值能力這種明顯而確切的差別,對投資人來說應當引起足夠的關注。

2、行業發展現狀

一個行業的發展現狀可以從兩個方麵考慮。

(1)在國家產業結構政策中的地位。國家在一定的經濟發展時期會製定一定的產業傾斜政策,並確定受傾斜政策扶持的產業的具體擇優扶持對象。例如在中共中央關於“九五”計劃的建議中,把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產業作為未來15年經濟發展的重點,同時強調了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等支柱產業,並明確了“擇優扶持,集中突破”的發展原則。例如,機械工業重點在提高大型成套裝備開發和製造水平,改進重要基礎機械和基礎件性能和質量;電子工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新型元器件、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石油化工重點開發合成纖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汽車工業重點發展零部件、經濟型轎車和重型汽車;建築業重點建設城鄉住房和公共工程,大力發展新型建材及製品。顯然,處在國家政策傾斜範圍內的企業更具有增長潛力,也更容易得到市場的青睞。

(2)處在行業周期性循環發展的哪一階段。行業發展的周期性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周期性,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要特別注意那些周期變化明顯或具有相對獨立變化周期的行業,如地產業、建築業、運輸業等,選擇其富有潛力的股票在低潮的適當時期作長線建倉,並在其步入高潮後出貨。

流通盤子

選股的要點在於賺什麼。你必須明確選擇一種股票是想通過該股票的什麼特性來獲得收益。當你主要根據業績和行業屬性來選股時,你是把獲利的目的放在了公司的回報(我們把由此形成的股票差價稱為公司性差價)及由這種回報所導致的市場反應上。

流通盤及下一小節中的“市場表現”則是一種純市場性差價的基礎,這種差價形成投機性收入的源泉。

(一)流通盤的溢價能力

流通盤是指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的規模。流通股規模對股市供求力量的對比具有強烈的調節作用,從而對股票價格水平起著決定作用。這種作用表現在以下兩方麵。

1.一定量的資金能把一種股票的價格推到的高度,與該資金量(需求)的大小呈正向變動,與該股票的流通盤(供給)的大小呈反向變動。就股票市場總體而言,這種關係顯而易見。就個股而言,在市場資金既定的條件下,還有一個資金的流向或資金配置問題。流通盤差別較大但其他方麵相同的兩隻股票,資金會不會按流通盤比例進行配置呢?

2.一種股票的需求量會受其供給量調節,但調節的方向相反,即小盤股比大盤股能吸引相對多數以至絕對多數的資金。這是因為,其一,較大的供給量會加劇賣方競爭、壓低股價,從而削弱了對市場資金的吸引力;其二,中小盤股所需控盤資金較少,從而更易於吸引主力資金入主坐莊。

因此,流通盤的大小差異會使股票有不同的價格定位。這種定位可進行定量測定和比較,其方法為:

(1)將進行比較的股票按同一標準市盈率及各股的每股收益分別計算出其相應的基本價格,標準市盈率等於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倒數;

(2)求出各股市價與其基本價格的差價;

(3)求出各股差價與各股流通股本的積(流通股本的單位取“億股”,如果差價為負值,則求其差價與其流通股本之比值),我們把這一結果稱為流通盤溢價水平值,它可直接用來比較各股相對流通盤大小的價格到位情況,從而為尋找流通盤溢價相對較低的股票提供依據。

例如,上海證交所的“成都商場”與“廈門夏華”兩隻股票1995年9月5日的收盤價分別為:6.57元和10.88元;流通股本分別為0.215億股和0.1625億股;每股收益(取中期指標的2倍)為0.47元和0.75元。取9.1倍的標準市盈率,則兩隻股票的流通盤溢價水平值分別為:0.49和0.66。因此,兩隻股票的市盈率雖然很接近(13.99和14.50),但“成都商場”的流通盤溢價水平則明顯偏低,從而更具選擇價值。

(二)流通盤的分散化程度及意義

流通盤對市場競價的作用不僅與流通盤本身的大小有關,而且與流通股的持股人數,即流通籌碼的分散化程度有關。

流通盤的大小及對競價的作用最終要在拋盤,即進入市場掛牌賣出的形式上實現。而拋盤的頻率則直接影響競價的特色和結果。同一種股票分散在廣大散戶手中與相對集中在數量較少的投資人手中會有不同的市場表現,持股人數越多,參與競爭的主體也越多,在行情下跌時,壓價搶先拋出的盤次也越多,從而股價下跌的速度也越快,散戶股是一種容易被套牢的股票。

在上升行情中,流通盤的分散化不會形成上升阻力,此時盤子的分散化不會增加賣盤的規模,在買盤主動的競價中,多筆小額賣盤與少筆大額賣盤是等價的。但是,散戶股由於缺少主力資金的推進,在一輪漲勢中,其也隻能跟隨大盤作一般表現。在滬深股市中不難發現一些業績較好、盤子中等、價位偏低、日成交量不算少的股票,其價格在行情上升時表現不突出,下跌時卻跑得快,這些股票多是容易被人選中又容易被人拋棄的散戶股。

(三)大盤股的風險

我國股市現期流通盤在5000萬股以下的股票可定為小盤股,流通盤在5000萬到1個億的股票可定為中盤股,1個億以上的股票可定為大盤股。在股市中,無論大、中、小盤股,均會成為炒作對象。就個股而言,潛在的買盤總是強大的,因為整個市場的資金都可能流向某一股票,因而,在個股利多推動下,市場買盤足以攻克現有的任一大盤股。

但是,在出現利空或大市轉跌時,大盤股的本性就出現了,無業績、無莊家支撐的大盤股會在洶湧的拋盤重壓下快速下跌,即便剛剛經過了全部換手也不例外。1994年8月第三周,深市“湘中意”換手率達155%,其中82%是在5.11元~6.02元之間成交的,然而,僅用了四天時間,該股價位就跌到了3.60元以下。踩大盤股投機,在市盈率偏高的情況下必須多加謹慎。

市場表現

股票的市場表現(股性)是指個股價格對大市變動的敏感程度,即股票的活躍程度、彈性程度,其可用β係數來表示。股票的市場表現是股票的一種外生特征,它是由投資人行為所賦予的、但成為股票相對穩定具有的一種特性。一種股票進入流通市場後,往往會有一些特別的經曆:或者被惡炒而大敗,留下一大批套牢籌碼;或者多次飆升而讓許多投資人大獲其益;或者有長期莊家照看;或者籌碼分布與眾不同等等。股票的特殊的市場經曆會建立特殊的市場基礎和市場形象,因而在市場競爭中也會形成特殊的市場表現,它對股票價格的定位與變化有極強的作用。

股票市場表現的強弱可用β係數表示。

當某隻股票的β值①(①β係數的實際計算方法見

8·5。)等於1時,表示其價格與大市變動的方向及幅度完全一致;當β值大於1時,表示該股票的上漲幅度大於大市漲幅,該類股形成市場中的強勢股;當β值小於1時,表示該股票的上漲幅度要小於大市漲幅。β值通常在0.5到1.5之間,數值越大,股票的市場表現越強,投資人贏利的水平也越高,同時市場風險也越大。β係數對於測定個股的市場表現及相應的市場風險,進行個股及股票投資組合選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股票的市場表現還可以用其他較簡單的方法進行。例如,將個股的相對強弱曲線與大市的相對強弱曲線進行對比分析;直接將幾個多頭行情中的個股升幅與大市升幅進行比較;調查市場中有經驗的投資者的感覺等等。

價位

價位標準是選股的核心標準。合理的、偏低的價位,從而保證股價有一個理想的上升空間,是股票投資獲利的關鍵所在。那麼,怎樣判斷股票的“貴”與“賤”呢?股票價格水平可通過相對價位和絕對價位兩類指標顯示出來。

(一)相對價位

相對價位是相對於一種或數種股票特性而進行的兩種股票價格水平的比較。其有兩種基本形式。

1.市盈率。這是以每股收益為唯一比較基準的股票的相對價位。對於以獲取利息和公司性資本增值為目的的長期性投資,市盈率是進行價位比較的有效指標。

2.流通值(流通股市價總值)。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市值等於股票市場價格乘以流通股本股數。當市場分配給個股的資金均等時,一種股票的流通盤較大,則其股價就必然較低。事實上,小盤股更有助於投機行為,從而相對會吸引更多的資金來抬高股價,這就隻會加劇流通盤與股價的負相關關係。

由於股票的流通盤是既定的,因此,一種股票的流通值相對較低(或較高),就表示該股票的價格相對其流通股本規模是偏低的,假設有A股票,其股價為6元,流通盤為0.25億股,流通值為1.5;B股票,股價為12元,流通盤為0.125億股,流通值為1.5;C股票,股價為13元,流通盤為0.1億股,流通值為1.3。則A、B種股票的相對價位等同,而B股票的相對價格高於C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