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選股(3 / 3)

4.評價成長股的主要指標應為利潤總額的增長率而不是每股收益的增長水平,因為後者會因為年終派送紅股而被攤薄。

5.成長股的市盈率可能很高,如開發區概念股、高科技概念股等。這是投資人良好預期的結果。成長股的高價位有利於公司的市場籌資行為,從而反過來成為成長股成長的動力。

藍籌股

藍籌股是指具有穩定的盈餘記錄,能定期分派較優厚的股息,被公認為業績優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稱為“績優股”。

“藍籌碼”一術語源自賭具中所使用的藍籌碼。藍籌碼通常具有較高的貨幣價值。股票成為藍籌股的基本支持條件有:(1)蕭條時期,公司能夠製訂出保證公司發展的計劃與措施;(2)繁榮時期,公司能發揮最大能力創造利潤;(3)通脹時期,公司實際盈餘能保持不變或有所增加。

藍籌股並不等於具有很高投資價值的股票,因為:(1)藍籌股的市價可能已偏高;(2)藍籌股的流通盤子可能太大;(3)藍籌股公司已處在事業的成熟期,進一步發展的力量可能有限,長期風險不可輕視。

藍籌股通常具有良好的抗跌性,在行情好轉後則有良好的複原能力和升漲能力。因而藍籌股常常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在市道低迷時購入此類股票,不失為可穩定獲利的一種選擇。

7·3選股技巧

行情表中的個股信息

占有資料是選股的前提。在信息來源不充足的情況下,股市行情表則是收集個股資料的一個便捷、可靠而係統的信息源。在行情表中可以得到哪些個股信息?

1.通過價格指標及漲跌幅指標的比較來確定股票的市場表現,即股票的價格彈性。

2.通過成交量指標的比較可確定股票在市場中的熱門程度。

3.通過市盈率Ⅰ指標,來推算已實現的每股收益,方法為:收盤價除以市盈率,即等於上年度已實現的每股收益。用同樣方法,通過市盈率Ⅱ指標則可計算出本年度每股收益的預測值。1997年9月8日起,滬、深證交所股市行情信息中的市盈率均進行除權除息處理,即在送、配股和派息後對每股收益進行調整,以調整後的每股收益計算市盈率。因此,如果有股票在計算期內已實行分紅配股,則根據市盈率推算出來的每股收益是經過調整了的,經調整的每股收益乘以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再除以除權報價,就等於原每股收益。

4.判斷股票是否已進行分紅配股。如果已知上年度每股收益,則根據滬、深證交所股票行情表可了解股票是否已進行了除權處理。方法是:用股票的收盤價除以該股的上年度每股收益,所得市盈率如果等於行情表上該股的市盈率Ⅰ,則表明該股無任何除權處理(由於每股收益尾數的不同處理等原因,允許兩個市盈率有0.2左右的偏差);如果兩個市盈率不一致,則表明該股已進行除權處理,如果按照分紅方案進行反除權計算,所計算的市盈率仍低於行情表上的市盈率Ⅰ,則表明該股已進行了兩次除權(通常是分紅和配股分兩次完成)。

5.通過換手率指標,可推算股票的流通股本數量等等。

信息的分辨

分析辨認已占有的資料,去偽存真,是選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作為選股依據的資料信息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來自公司,以數據為主;一類來自市場與社會,以事件為主。

1.來自市場的虛假信息常會有破綻以資揭穿,問題在於造謠惑市者總是投人所好,而好事所激起的歡欣能輕易使人喪失分辨意識。

1992年7月日本一軟件發展公司的總裁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聲稱:某某微生物學教授已發現了愛滋疫苗,而他的公司將支持教授繼續臨床試驗。消息發布正時值該公司可換股債券到期之際,受此消息影響,許多投資人將手中的可換股債券換成了該公司的股票,為該公司減少了約15億日元的資金付出,公司股票也從每股2000日元左右急升到3650日元。經理和教授的這一騙局一開始就存在這樣的疑問:一個具有劃時代的偉大醫藥發現怎麼會讓一個小小的軟件公司的老板來宣告?而且這家公司正麵臨著可轉換債兌換這一頭痛的問題。

1993年11月我國深圳股市爆出了“蘇三山”收購騙案,使大批投資人虧損累累。而當時傳出的所謂公告(實際上是給一家報社的一封信)卻有一個大錯誤,即行騙者在說明公告理由時,聲稱已持有250.33萬“蘇三山”股票“占該公司流通股的5.006%”。而我國有關條例所規定的是:“任何法人直接或者間接持有一個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達到5%時,應當……公告。”騙子把普通股混同於流通股,狐狸尾巴已暴露無遺。事實上,在所謂的收購說明中,漏洞與無知也絕不止一兩處。如此拙劣的“收購”詐騙能製造出一波轟轟烈烈的個股行情,原因就在於當時的市場被“寶延風波”“萬申風波”等收購事件已搞得神魂顛倒了。

2.來自公司的信息可能因公司有意或無意作假、指標編製技術上的困難以及信息傳播者的失誤而出現失真。下麵列舉幾種常見而且影響大的信息失真情況。

其一,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和流通盤三大主要指標會隨著上市公司分紅配股而發生變動,而公司的分紅配股分散在一年中的各個時期,加上內部職工股的不定期上市,這使得傳媒的資料統計人員難以及時方便地更新數據,因而即便是在權威傳播媒體上,這些數據也常有失真情況出現。這就要求投資人平時多關注上市公司的各種公告,多多收集一手資料。

其二,公司報表常出現的問題是:(1)公司中期報告易滲水。相當數量的公司所公布的中期指標有拔高現象,原因有三,保護股票市價是其動機,寄希望於下半年經營環境的改善以補上上半年的不足是其主導思想,中期報告無需進行審計驗證則為其提供了便利。(2)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規範、不及時。某公司1993年稅後利潤增長了4.7倍,但隻字不提增長的原因,細查其利潤表,可發現該年度利潤全部來自彙兌收益,營業利潤是負數;某公司分紅方案為1股送0.8股,其中0.6股是公積金轉增股本,另一方麵該公司又將當年應分配的1.5億元利潤結轉至下一年,並和來年稅後利潤混為一談,於是有了每股0.76元之高的盈利預測;某公司的上繳稅率早已提高,但一直隱而不報,直到年報公布業績時才不得不披露,並將其說成是不可預測的因素。

顯然,選股資料的辨別是一項細致、繁雜的工作。認真閱讀、分析公司的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辨明各種數據的真偽與內涵,從而真正找到理想的目標股,不僅是贏利的保證,而且也是投資安全的保證。

看盤選股

通過觀察動態情行中的價量變動,以發現具有升漲潛力的股票,是短線投資人必做的功課。具有升漲潛力的股票常會發出一些特殊的信號。

1.成交量持續放大,而股價無明顯上升。如果盤中還伴有砸盤現象(股價上升到某一水平即被拋盤打下),則更為可靠。此為主力入貨的表現。

2.量增價漲,但換手率充分。換手率是指某隻股票在一定時間內成交的股數與流通股數之比率,通常用百分率來表示。換手率表示資金流入某股的相對量大小。根據價量關係分析,換手率越高,表明股價某一走勢的可靠性程度也越高。當某隻股票價格已有較大幅度的上升,但在這一較高價位上累積換手率充分(接近或超過100%),並且價格堅挺,則表明該股已完成新一輪能量積蓄,股價多會再上台階。

當日資金流向排名表為看成交量選股提供了便利。

3.價格逐日穩步上升,指數下跌其回落有限或逆市上行。這常常是一種有某種重大利好支持的強莊股表現。價格升漲持久而不急驟,走勢呈台階形上升,有助於認識此類股票。值得注意的是,當股價已上升相當幅度,然後出現急速大幅飆升之時,可視為莊家出貨已到尾聲,如果當日股價被快速拉出一個較高的當日最高價,其後迅速回複原價位盤整,則可能暗示主力意在大量拋出,此股不可輕易入貨。

分時選股

在行情發展的不同時期,選股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一些老到的投資人都認同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強市重勢、弱市重質。

當市場處於全麵升漲,人氣高昂,各項指標向好時,選股應作眼於短期投機操作,目標應放在近期具有較大升漲趨勢的股票上,如莊家股、小盤股、彈性大的股、已顯示啟動跡象或正在熱漲中的股。以勢取股,可能大失理性,但是不利用大眾的熱情,同樣也是愚蠢的。

在強勢行情的調整階段和第二次上升階段,應特別注意一些漲幅小或反跌的弱勢股是不宜選入的。在弱勢股中可發現一些盤子不大,業績中等而價位偏低的股票,對這種股票應調查其在最近幾次多頭行情中的表現,如果指數上升而該股最高價卻不上升或愈來愈低,其收盤價在指數上台階後仍保持在原水平或上升比例較小,則表明投資大眾對該股不看好,入貨者無法盈利並急於拋出,從而進入壓價惡性循環。這是一種典型的弱勢股,在多頭市場中,這些股票形成拖人後腿的股票陷阱。

在空頭市場及多頭市場啟動前期,選股要注重股票本身的質量。在弱市後期,股票價格都已偏低,可選股票的範圍已很大,低迷的市場也為選股提供了充足的時間。這時,可按發生性方法,依次按業績、行業前景、流通盤大小、以往的市場表現和價位等股票特征來衡量比較各隻股票,價位標準應當從潛在的升漲幅度來考慮,而不應在價位普遍偏低的情況下,去計較絕對幅度並不大的多一點或少一點。立足於未來的升漲能力是弱市重質的原理所在。

板塊聯動效應

板塊聯動形成我國股市的一大景觀。股市中有一些股票會共同具備某種具有重大經濟內涵的特殊性質,當這種共同性質被市場認同時,就會形成股市中的板塊結構。通常板塊被分為三大類:行業板塊、地區板塊和其他特殊概念板塊。例如“北京板塊”代表某種政策信息,“重慶板塊”顯示某種強莊股,“外資控股板塊”表示某種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等等。當板塊中的一、兩隻股票領先大幅漲跌時,同類其他股票也會跟隨漲跌。利用板塊的這種聯動效應,在某種股票成為大眾追漲的對象時,及時購入聯動性較好的同板塊股票,是獲取短線收入的一種重要方法。

板塊聯動的核心機製是投資人的比價心態。比價心態的強弱,決定了板塊聯動的強弱。經驗表明,大多數行業板塊的聯動性較弱,地區板塊好之,而各種特殊概念板塊則較強。熱門板塊與冷門板塊的區別是怎樣形成的?

1.板塊聯動中的比價機製不是以某種精確數具為依據的,而是以板塊共性這種抽象概念為依據的,但這種抽象概念不僅包含著確切的經濟內涵,而且還反映所具有的經濟價值的高低。板塊的經濟意義越強,在投資人心中激起的比價意識也越強,從而聯動性就越好。模糊而強烈,這就是要點。高科技板塊的聯動性常常表現較好,因為高科技的經濟意義是“模糊而強烈的”;績優股難以形成市場板塊,因為績優是以精確統計為基礎的;而一些地區板塊難以形成聯動效應,是因為尚未形成某種意義強烈的經濟內涵。

2.股票板塊是一種市場現象。隻有形成市場概念的板塊才是有效的。而市場不隻是認同板塊,而且還會製造板塊,例如由莊家成功炒作而形成的“重慶板塊”,由市場收購而形成的“特殊股本結構板塊”等等。由於板塊比價機製是投資人的一種市場心理趨向,因而,由投資人製造的板塊比由投資人簡單認同的板塊更能激發起投資人對價格漲跌的預期。

3.板塊聯動的強弱還與板塊規模有關。從曆史上看,市場熱衷於板塊炒作,與市場資金的相對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能活躍市場、形成成功炒作的方法就是把資金投向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範圍。板塊提供了這個小範圍,而且還提供了把資金調入本範圍的口號。顯然,板塊規模較小,形成輪作上升所需的資金也較少,人氣的集聚也會較容易。一些行業板塊和地區板塊難以形成聯動效應,就在於其規模已太大了。

板塊聯動一個十分重要的現象是新老股板塊聯動。如“北京天龍”、“北京天橋”在1994年3月到4月份的持續下跌行情中,價位堅挺,市場表現很好,但是當4月25日“北京旅行車”股票上市時,“天龍”、“天橋”卻大幅下挫。原因是,“北旅”因發行成本低(4元左右),上市周期短(1995年4月發行,4月上市)而開盤價達5.8元,幾天內的高額利潤導致沽盤湧出,“北旅”開高走低(中間有一段走高,有50%的換手是在6元一6.35元之間完成的),當日上午後半時股價跌到5.5元左右,下午收盤被打到5.48元。“天橋”業績比“北旅”略好,前一日的收盤價為6.49元,當日受新股連累,一直在下跌9%的水平上換手,收盤報6.01元(“北旅”收盤5.46元)。“北旅”股票的質量,明顯低於同日上市的“長春百貨大樓”,但受北京板塊比價影響,其上市首日價格水平高於“長百”(“北旅”開盤5.80元,均價5.86元,“長百”開盤5.95元,均價5.44元),“北京北旅”作為北京板塊的一員,受板塊比價影響,在同日上市的新股中,其交易價明顯偏高,另一方麵,由於“北京北旅”價格定位遠低於北京老股,從而大幅拖累了北京老股的價格水平。

股票組合原則

股票投資是一種風險投資。為了分散從而降低風險,選股的目標應當是一組股票而不是一種股票。當把資金投資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股票時,投資回報將等於他們的平均回報,而承受的風險將低於他們的平均風險(假定他們的風險不等同),換言之,股票組合可在不犧牲回報的情況下降低風險。

即便不考慮風險,股票組合也具有以下優點:它使你更有機會騎上黑馬;使你在比較性操作中熟悉更多的股性;使你能夠快速地把不利的選擇變成有利的選擇,而這一點是全部選股工作的生命線。

股票組合不以資金大小為轉移,即不論你擁有的資金是多或是少,都可選擇股票組合方式持股。

股票組合的數量受個人時間、精力和能力的約束,同時還受炒股方式的約束。小額投資人通常以三隻股票為宜,以長期投資為主的,可增加一、兩隻;短線炒作,而又甘冒風險者,兩隻也許還多了。

股票組合應保持一定的流動性,一旦發現更有價值的股票,應及時進行更新。

股票組合的方式可分為:長線為主,短線為輔之組合;短線為主,長線為輔之組合;目標股選擇組合;固定與可變雙重結構組合等等。所謂雙重結構,是指股票組合中的一部分相對穩定地持有,以熟悉股性,另一部分則適時變換以輔促更大的機會。選擇什麼類型的股票組合,首先決定於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同時還應取決於你的時間、經驗及投資環境本身。

應當牢記的是,股票組合除了能降低你的投資風險,最重要的就是有助於你堅定地把不能使你贏利的股票拋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