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選時(1 / 3)

低買高賣是股市永恒的主題。即便是分紅派息,也轉變為搶權搶息,權、息消化在股價的上漲中,除權除息則表現在股價的跌落中,真正能獲得的權、息,乃是低價位的買進。所以,積極操作,不斷低進高出,是證券投資不變的法則,股市萬變,其宗僅此。

選時就是為了實現低買高賣。在關於投資分析方法的前兩章中,選時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已有係統的論述。然而在實際中怎樣有效使用這些方法,怎樣使一般理論與市場現狀和投資者個人素質匹配協調,以及在更具體的層次上選時還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與技巧,這些都是一般投資分析方法所難以涉及的問題。

6·1投資製勝的要訣

貝裏·裏奇和沃爾特·戈德史密斯在《英國十大首富成功秘訣》一書中談到他們的發現:這十大首富“都毫無例外地將自己視為戰略家,較之於大多數企業人士,這種自負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將他們的成功歸因於深思熟慮的能力和高瞻遠矚的思想,那就失之謬誤了。他們真正的才能在於他們審時度勢然後付諸行動的速度。這才是他們最了不起的,這才是使他們出類拔萃、身居實業界最高、最難職位的原因。什麼事一旦決定馬上就付諸實施是他們的共同本質。”

審時度勢然後付諸行動的速度——這就是最出類拔萃的企業家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和共同本質。

“不怕錯,就怕拖。”——股市身經百戰的投資人喊出的肺腑之言同關於大企業家的發現不謀而合。

抓住時機!而隻有行動最果斷快速的人才能摘到時機之果。

兩千年前,韓信的策士蒯通的名言對為什麼“兵貴神速”已作了最好的注解:“時者難得而易失,時乎時,不再來!”

時機的珍貴就在於其來得總是那麼少、那麼短。因而能夠分享時機的人就隻能是馬上行動、走在前頭的少數人。對於證券投資人來說,他麵臨的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市場,先人一步更是成功最重要的條件。

蒯通還告誡人們:“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時機是結果,時勢是根本。抓住時機者往往也得時勢,順勢而為,則左右縱橫、得心應手;失去時機者則可能被迫與時勢對立,股市中高買低賣者皆因於一時被動,處處被動,時至不行,便不知不覺地陷入了苦海無邊的惡性循環。

因此,投資製勝的要訣就是時至即行;投資不敗的要訣也是時至即行!

然而果敢快捷的行動來自明確堅定的信念。這就提出了第二個問題:怎樣審時度勢以獲得明確的信念?

6·2審時度勢的原則與方式

隻求最大可能

低買高賣是證券投資的根本原則,然而把這一原則轉化為實際的操作卻困難重重。最易的概念與最難的行動相映成趣。無論是憑感覺還是憑理論,人們對股價是高是低的判斷屢屢出錯。於是漲時買進,跌時賣出的順勢操作便應運而生。在證券投資競技場中,“順勢”是最富號召力的行動綱領。

但是股市漲跌無常,一漲就進,一跌就出,其結果往往是一次又一次地疲於奔命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賠本買賣。因此,漲買跌賣隻有在漲跌都有足夠空間時才是有效的。漲買跌賣應當建立在一些鎖定條件和對走勢的先見之明的基礎之上。股市選時本質上是對趨勢持續及其轉變的把握。

在什麼意義上我們能夠把握股市趨勢?換言之股市趨勢有何特征?

我們知道決定股價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本身是千變萬化的,各因素共同發生作用的組合形態也是千變萬化的,因此股價走勢必然千變萬化、錯綜複雜,和人的指紋一樣,幾乎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種情況。因此,任何試圖從數量上精確預測股價變動趨勢,或試圖把股價變動趨勢歸結為某種模式固定的重複循環,都必然在基本方法上誤入歧途。

但是,如果我們隻是大致地、近似地、曆史地(就某一段時間)或相對地(就某些價格形態)考察股價走勢,則不僅可以發現股價變動趨勢是有規則的,而且往往也是簡單的。換言之,股價的完全無規則的“布朗運動”也和地球上的“真空”一樣是一種特殊條件下的特殊狀態。原因在於:股價隻有上升和下跌兩種運動(平盤作為例外),影響股價升跌的所有因素都可以歸結為上升力量和下跌力量兩大類,而這兩股力量的強弱經常處在不平衡狀態,並且主要取決於其中較少的幾種基本因素,這些因素的不平衡及變化規則決定了股價波動的規則、習性,從而決定了股市的可預測性。

因此,股市有規可循但無成規可循、可預測但隻有相對和糊模之結論。這意味著投資買賣決策所依循的時勢觀點不會是完整、明晰的,而隻能是在有限條件下所能認識到的最大可能性。

從概念上認識趨勢隻可有限認識的特性,從而把審時度勢的目標放在最大可能性上,而不是完整無缺上,有利於投資人排除猶豫心理,增強決策信念,從而在一個較輕鬆的心理狀態支持下,及時抓住機會,果斷進行操作。

由於最大可能性原則排除了對趨勢與時機的精確預見,在具體操作中確切的時點就將完全由實際走勢來指示。因此,選時行為應當是由兩個層次或兩個階段構成的雙重行為:理性選時與感覺選時。理性選時是在交易過程外,根據市場發展現狀,運用各種分析方法和理論來判斷價格變動趨勢和買賣時機,並對現期是否進行買賣作出決定。

感覺選時則是根據理性選時所作出的買賣決定,在實時交易過程中捕捉較低點買入或較高點賣出。感覺選時是理性選時的微調和具體化,因而感覺選時僅僅隻是一種機械的執行行為。這裏的感覺僅僅隻是對價格低點或高點的把握,而不是對市場人氣的感染和情緒化反應,相反,後者正是雙重選時方法能有效排除的一種有害行為。

能動順勢

理性選時是審時度勢加買賣決策。買賣決策在瞬間完成,而審時度勢則是經常不斷的過程。根據市場實際經常校對理性預測,使理性預測最大限度地符合趨勢走向,並在趨勢轉折時期及時實行買賣操作,是一種能動的順勢選時方法。

能動順勢選時的要點主要有:

1.預測與計劃同實際走勢相符合,則按計劃快速行動,如果預測與計劃偏離走勢,則按偏離方向調整以至變更預測與計劃。

2.在趨勢難以把握的情況下,可準備多種判斷和方案去吻合實際,取最正確的判斷和方案作為操作依據。

因此能動順勢操作總是既是按計劃操作,又是順勢操作。這是一種對立統一,今天總是按昨天的計劃行動;昨天的計劃總是順應今天的實際走勢。

3.根據今天和以往的走勢確定明天和明天以後計劃,每次都如此調整思路和操作方法。因而這裏實行的是一種滾動預測和滾動計劃。踩上市場節拍,力爭保持良性循環是能動順勢選時的核心問題所在。

能動順勢選時計劃可分為方針準備和方案準備兩部分。

1.方針準備

(1)近期股價走向的總趨勢是什麼(什麼趨勢)?

——多頭行情?空頭行情?盤整行情?

(2)總趨勢正處在哪一階段(什麼階段)?

——前期?中期?末期?

(3)此階段變化有何特點(什麼特點)?

——麵臨轉折?變化迅猛?幅度大?風險集中在持幣(或持股)?

(4)此階段走向的基本形態是什麼(什麼形態)?

——上(下)管道?三角形?箱形?均線如何排列?等等。

(5)此階段的操作方針是什麼?

——持幣為主,快進快出?或相反持股為主,快出快進?等等。

2.方案準備

方針通過方案付諸實施,方案由以下方麵構成。

(1)最近走勢在最大範圍內有哪幾種可能?各種情況意味著什麼?誰出現的可能性最大?

(2)自己目前處在什麼狀況?

——持股還是持幣?所持股票市場表現怎樣?被套(踏空)還是贏利?

(3)相對每一種可能的走勢,應采取什麼樣的對策?應注意克服什麼樣的心理障礙?

方案中的對策可以是多種選擇,也可以是單一形式,無論哪一種,都應明確、具體。在隨後的交易日中,即可按實際出現的行情走勢,采取相對應的方案操作。

保持客觀態度

審時度勢需要保持客觀態度這顯然是一個常識,然而在證券投資領域總有一些說來十分簡單的行為,做起來卻特別難。投資人可能一再重犯同一種錯誤而絕非是他智力有毛病。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往往並不是他找不到與市場變動相關的事實、數據和正確的分析方法,而是因為他更易於受到自己與社會的情緒與觀念的影響。

怎樣才能使自己保持客觀的分析態度呢?

1.創造良性循環過程,克服個人偏激心態

投資人在判斷行情趨勢時,特別容易受自己的買賣經曆和買賣狀況的影響,在漲勢中持股者容易過於樂觀,在跌勢中持幣者易於悲觀過頭;在行情初期無耐心,低位斬倉或高位入貨,到了行情末期,又吸取“經驗”,遲遲不出貨或進貨,結果隻有認“套”,如此反複惡性循環,使心態嚴重失衡。

克服個人情緒誤導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一種有效的辦法就是調整跟隨市場的拍節,努力進入低買高賣的良性循環。這種調整最初應成為一種計劃的機械執行過程,即使賠本和放跑機會也堅定不移。這是獲取客觀態度的機會成本,從長遠看,這個成本是很低的。

2.以大勢定信念,克服大眾情緒幹擾

市場某種情緒的普遍發生並非是輕易可現的事,它需要漲跌能量與時間的作用。市場情緒的普遍低落是價格大幅下跌或長期下跌的結果,市場情緒的普遍高漲情況則相反。因此,市場普遍情緒的發生往往是趨勢能量已大量釋放的結果,因而是趨勢尾聲的標誌。這時的投資人可分為兩類,大部分會沉陷在普遍情緒之中,而無法客觀認識正在形成的新趨勢,另一部分人則會感受到大勢中孕育著的新時機,並從中獲得與大眾相反的信念。

為了克服大眾情緒可能造成的幹擾,投資人可用相反理論來調整自己的心態,其基本觀念就是:(1)價格升久,輕股重幣,價格跌久,輕幣重股;(2)恐慌情緒普遍出現之時為進貨良機,激昂情緒普遍出現之時為出貨良機。

心態調整的另一條有效途徑就是市場分析本身。通過對價格走勢的度量,往往能得到一個總體上的確切概念,從而有助於校正一時一事形成的感受和衝動。

3.堅持獨立思考,克服權威觀念束縛

投資人在進行趨勢判斷時,還容易受到兩種思想的影響:一是重要傳媒的市場評論;另一是形形色色的股市格言。

關於市場評論,其利用價值首先在於其提供的市場信息,其次在於其分析思路的新穎性;而對其觀點則應取懷疑、求異或視而不見的態度。對於在經驗、知識或時間等方麵不足的投資人來說,將各種評論觀念加以綜合比較,從中得出認識,則不失為一種間接分析方法。

投資格言通常是前人操作經驗的理念升華。然而股市無成規可循,相互矛盾的格言也能相安共存。怎樣對待這些投資“真經”呢?

(1)格言隻是一種投資理念,它能為投資人審時度勢與買賣決策提供思路、敲響警鍾,但不能提供具體操作的時點,不能替代客觀的分析。

(2)投資理念因時、因市、因勢而各有特色,因而運用投資格言,也應當相機而定,決不可生搬硬套。例如“該跌不跌,理應看好”是行情受某種特殊利多因素作用而出現的一種特別走勢,但是,該跌不跌也可能是大主力為出貨而暫時護盤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該跌不跌,後市更可怕。

股市有一句格言:買股票是向自己挑戰。買股票是投資人之間利益、激情與理性的大較量,冷靜而客觀的頭腦在這裏舉足輕重,而這並非是人人都具有的修養。

專用分析體係

用以分析行情走勢的方法、技術、技巧、理念等紛繁眾多。投資人應當從中篩選並構建自己的分析體係。這個體係可簡可繁,但應當具備以下特征。

1.體係設計應符合投資者個人素質特征、物質條件、可用時間多少、投入資金大小及操作類型等。例如有電腦設備,則可備置分析軟件,從而可以多選擇幾種技術分析工具;短線操作者,應重視消息麵,並應配備動向指標或隨機指標等分析工具;而適量的基本分析及移動平均線和形態分析則應是所有分析體係所必備的基本內容。

2.力求最終形成一個相對固定、長期使用的專門化分析體係,即投資人熟練精通的個人專用分析體係。這首先是就技術分析方法而言的,即使投資人隻使用一兩種技術分析方法,也應當始終保持專一性。在基本分析、投資理念和技巧等方麵,也應當形成長期專用方式和個人特色。

專用分析體係有利於係統資料的收集、統計,有利於專業知識、技巧的積累;始終如一的分析口徑與背景,能保持概念的一致性和結果的長期可比性。因而專用分析體係能增進分析的效率與質量,提高判斷的可靠性。

3.專用分析體係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麵。

(1)基本麵的組合與比較。包括利多因素與利空因素內容的強弱比較;利多因素與利空因素有效時間長短的比較;利多因素與利空因素傳播階段的比較(剛開始?尾聲?已兌現?將兌現?等等);基本因素與技術趨勢的匹配程度等等。

(2)技術分析方法與工具的組合。包括基本組合,長線操作組合和短線操作組合等。

(3)本人操作狀態的資料及自我評價。選時不僅是審時度勢與買賣決策的統一,而且是特定投資主體對時機取舍的利弊權衡。了解自己是投資分析所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有準備的頭腦

時不等人。為了抓住時機,投資人必須關注市場與社會,對各種事態保持高度的專業敏感性,時刻準備對市場內外的新事件、新動向作出反應。審時度勢包含著對時機的尋找與等待。套用巴斯德的一句名言:在證券投資領域裏,時機隻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趨勢常在,好時機卻是稀缺資源,因而需要等待與發現,從而需要有準備的頭腦和敏感的反應能力。唯此才能在一種新因素、新事件、新動向等出現時,會立即聯想其可能導致的市場反映和機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