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強振蕩期的短線良機
大空頭市場或大多頭市場在其結束之際(反轉期),和在其反轉並完成一波大漲或大跌後,通常會出現一個幅度較大、頻率較快的強振蕩期。
反轉期振蕩的特點是:反彈後,往往會出現更深的跌點,即創出新低(W圖形的第二個穀底或頭肩底的頭部);相反,多頭市場反轉期回檔後,往往會再創新高,即走出頭肩頂或M頂形態。
一波大跌或大漲後的振蕩,則往往走三角形整理,這個時期的振蕩次數多、密度和幅度大,是短線炒作的黃金時期。
一般來說,由於市場自身的連續性,股價在出現劇烈變化後,通常有一個延續振蕩期,它既表現在日常波幅的增大上,又表現在某種價格圖形的產生上,這時,估測日常波動的周期(一天、一天半、兩天等)、價格形態的類型以及振蕩大小,可望成功地捕獲短線時機。
3.消息性振蕩的利用在趨勢呈上升或下降運動、或進行橫向盤整時,突然出現快漲快跌,特別是逆向升跌(趨勢向上而猛跌,趨勢向下而猛漲),通常會緊接著出現一個快跌快漲的逆過程,過程之後走勢是原方向或反方向變動則依條件而定。
突發的快漲、快跌多為消息所致,消息出盡則動力下降,並形成一個較大的反差,從而出現逆過程。開盤前傳出的消息猶為具有衝動性。
消息市道通常都來去匆匆,漲跌均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完成,一旦反轉,通常就是見頂(底)了。
因此,除了大空頭行情終點和大多頭行情終點,任何背離技術趨勢突然而來的大漲大跌,均為出貨或入貨良機,如果大勢依舊,價格回位後應快速反向(平倉)操作。這裏所說的既適用於多頭市場,猶適合於空頭市場和平衡市場。
在多頭市場中,回檔入貨;在空頭市場中,反彈出貨是十分保險的博差價的機會。而相反的操作則是十分可靠的陪錢行為,這裏的“回檔”、“反彈”即便幅度不大,也是有意義的。
進一步說,在空頭市場,反彈高點沒能出貨,價位上去後(即便回到反彈前水平),仍然是出貨的時候,因為新一輪跌幅通常總大於反彈升幅。在多頭市場,回檔低點沒能入貨,價位上去後(即便回到回檔前水平),也仍是入貨機會,因為新一輪升幅通常總是大於前跌幅。換言之,由消息刺激的反彈或回檔常常會反過來加速和加深原有趨勢的進程。隻有一種例外:就是趨勢本身已到終點。
這裏的操作方法具有引導投資人進入良性循環的意義,它會使被套者或踏空者轉入主動境地,即進入低進高出的循環過程。
短線方法
絕大部分技術分析方法也適用於短線操作,此外短線操作還有一些特殊方法或技巧可資利用。
1.評估振蕩強度
股價振蕩強度是利多因素(正因素)、利空因素(負因素)和股價技術趨勢三種力量耦合的結果。技術趨勢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基本因素按其重要程度亦可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每次從九種可能性中確定三種變量就可形成一組判斷振蕩強弱的依據。
顯然大利多因素與下降趨勢晚期相結合,將導致行情的快速大幅上升,從而孕育著一輪超強的振蕩期;如果利多因素和利空因素同時並存又勢均力敵,則股價可能會以一種較快和較強的振蕩形式保持原有的技術趨勢;如果基本麵保持中性狀態,處於發展中間階段的趨勢則可能走出一段牛皮市,等等。
根據市場力量組合來判斷振蕩強弱隻能是高度模糊的。但有一些標準有助於降低這種模糊性。決定振蕩強度的三種力量在組合中的重要性依條件不同而會有所差異:(1)因趨勢方向不同,正負因素的重要性也不同,即趨勢向上,市場對利多因素敏感,趨勢向下,市場對利空因素敏感;(2)基本因素的時間緊迫性不同,其發揮作用的程度也不同,同等規模的利空因素和利多因素,誰兵臨城下,誰的威力大;(3)實質性的因素排斥非實質性的因素,在有多種利多和利空因素並存時,非實質性的因素將喪失意義。
需要警惕的是,振蕩行情可能完全是人為發動的,這時消息滿天飛,實質性消息卻無法證明。這種所謂消息行情的炒作方法就是不管消息。
2.高位炒作法
高位是指一輪多頭行情進入尾聲階段時的價位。當股價已有相當幅度的上升,或已完成一波上升過程轉入振蕩,短線炒作的風險也隨之大大增加,因而高位炒作必須嚴格遵循一些原則與紀律。
高位炒作應特別注重大勢走向。及早把握市場基本走勢所處的階段及動向,對短線操作的重要性甚至強於長線操作。階段性回檔頂後的振蕩與反轉頂後的振蕩在幅度、時間上差別很大。在尚未明確一波升漲及隨後的振蕩在基本走勢中所處的階段時,投資人應假定股價已處於高位,並遵循高位炒作方式。
高位炒作應遵循“晚一早”方式。晚方式是指買入應在當天收市前進行(可考慮收市前10分鍾左右),這時市場如果保持上升勢態,則可跟進,市場會因慣性而在第二天走高。在“T+1”製度下,也隻能在第二天才能平倉賣出;如果收市前突然出現深幅下跌,則同樣可以低位搶入,因為經過一輪多頭行情培育出來的市場人氣,不會在瞬間消失,第二天必有相當的彈幅;如果收市前較長時間一直保持下跌趨勢,則不可買入,而應順勢等待。
早方式是指在買入第二天,行情漲勢一旦停止即立即賣出。在市場價格已有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這是一條必須遵守的紀律。我國股市高價位的崩潰通常發生在上午收盤前50分鍾左右,前升勢越弱,則轉跌的時間越早。在大盤轉跌前,可能有個股打頭陣提前大跌,如1993年3月5日深市綜合指數大跌21點,當大盤還處在盤局時“深金田”已從46元左右猛跌到44元左右,以致股市有人誤以為行情顯示出錯了。
“晚一早”方式的基本意義在於防止接最後一棒。實行該方式要遵循兩個原則:其一,切忌第二天受市場氣氛影響而改變看法,遲遲不肯出貨,投資人寧可在第二天收市前重新買進(等於再做一輪高位短炒),也必須按計劃在開盤後的漲停點果斷賣出手中的籌碼;其二,以市價或較低價位出貨,以防止因幾分錢差價而失去時機。
3.短線順勢法
短線炒作同樣應順勢而為,但反應必須高度快速,因而短線順勢通常是“買跌停”和“賣漲停”,即價格已有相當下跌幅度後,下跌停止即行買入;價格上升,特別是有利可圖後,上升停止即賣出。這種高拋低吸與漲進跌出的順勢方法是不同的。
為了防止被騙線引入陷阱,可用一些曆史經驗來輔佐短線順勢操作。
其一,在一明顯偏低或偏高的位置上(可用技術指標來衡量),價格如果不繼續跌(經常有新低出現)或不繼續漲(常有新高出現),則必然會反轉上升或下跌。
其二,星期一和時期二是多事之秋,是頂點和底點最常出現的日子。
其三,在上升行情中,在開盤後10分鍾到30分鍾前後以及在收盤前1小時到30分鍾前後可能會出現調整性的小幅下跌,是順勢操作中常見的騙線;在下跌行情中,在大致相同的時間中,價格波動則容易形成上升騙線。日常走勢中這種規則波動的時間可由經驗來確定,而它的存在則常常是十分明顯的。
其四,切忌猛跌時殺跌,猛漲時追漲。短線的基本思想是:大幅快跌之時隻考慮買進之事;大幅快升之時隻考慮賣出之事。
4.當日分時走勢中的“時點一價格”相關性
經驗表明,在日分時走勢中,在一些特殊的時點,價格的漲落往往具有某種規則性。例如,在跌勢中,下午2點到2點30分常常會有一輪反彈行情;在漲勢中,同一時段常常會有一輪回檔行情。
5.聯動炒作法
利用股票板塊的聯動效應以及滬深股市之間的聯動效應,可進行超短線炒作。股票板塊及股票市場的聯動是踏空者追進行為的結果。由於缺少實質推動,被動上升的股票或股市其上升幅度往往遠小於主動上升者,而反轉下跌的速度和幅度則強於主動上升者。因此,聯動性炒作,應當是在被動股票和被動市場尚未啟動時進行,這是獲得本來就不會太大的聯動差價的前提。如果買入已啟動的股票,往往是在一個不高的最高點搶入,不僅無法贏利,而且常常落入被套中。
聯動效應的持續時間有短時瞬間的(一天中完成),也有時間較長的。對投資人來說,在“T+0”製度下,隻有聯動時間(被動上升股票的價位)能持續一天以上者才會具有炒作價值。而聯動持續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作為動因的消息的重要程度。因此,聯動炒作的必要條件就是對消息的把握和恰當評價。
定價、埋單與搶盤
限價買賣是股市委托買賣的主要的、基本的方式,我國股市廣大散戶通常也隻有這一種選擇。限價就得定價,即在發出委托時報出最高買價或最低賣價。如果定價離當前的實際叫賣價或叫買價太遠(以便捕捉價格振蕩中的高點與低點),就屬於埋單了。埋單又稱“埋地雷”、“掛籃子”,是短線炒手常用的一種買賣方式。搶盤則是指在行情即將或已經出現劇烈變化時,為了能及時買入或賣出而進行的在較高位或較低位限價的一種定價形式。
即時發單的定價方法可考慮以下方麵。
(1)成交量很少時,通常報什麼價,就成交什麼價,故報單限價宜朝有利價位適當提高或降低。
(2)價格下跌,買入限價以昨日最低價為參考基準,下跌快或成交量大時,限價可比較基準略作下調。
(3)價格上升,無論買入或賣出,報價均應參考前日最高價定價,價格升漲有力、成交量大,限價亦應偏高。
(4)無法看到買、賣盤顯示者,在價格已進入底部或頂部,或成交價的變化呈停滯狀態時,低位買入應按叫賣價定價,高位賣出應按叫買價定價,這樣可避免撮合係統中堆積的買單或賣單擋道,從而失去成交的機會。
(5)作為一種權變的方式,當投資人買入時,可站在賣方的立場,想想賣方會怎樣定價,並以此權衡自己的買入限價;當投資人賣出時,亦可作類似假想試驗。這種權變性的假想試驗對於決心買入或賣出的投資人來說,頗為有用的。
以上論述的定價方式中已有一部分具有了埋單的性質。埋單的意義在於:第一,有利於排除現場情緒對理性操作的幹擾,保證計劃或策略的有效實施;第二,可望捕捉到瞬間出現的較高價或較低價,從而擴展短線最需要的振蕩空間。埋單一般適用於行情變動較快的情況,反之則應隨機處理。在行情振蕩過程中,高峰和低穀出現的時間總是短暫的,這種給現場操作的人帶來相當困難的情況,卻正是埋單發揮優勢的機會。埋單也有其弊端,不利於隨機選股,有可能造成踏空而丟失時機等。
埋單是一種經驗性很強的炒作技巧。它要求投資人對市場振蕩的特點、慣性大小,個股的股性及其最近變動特點(包括波動空間、阻力位、支撐位及成交量等)有相當的了解,循此才有可能掌握價格變動的火候,製定出確實可行而又能得到較大利益的報單限價。
搶盤是一種高風險行為,應少用、謹用,非特殊情況,一般不用。搶盤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開盤前埋單搶盤,另一種是開盤後行情出現劇烈變化時的搶盤。這兩種搶盤麵對的電腦撮合機製很不一樣,但基本特點卻相似。以買入為例。出高價者排在撮合排隊的前麵,並以開盤價位或揭示的叫賣價位成交。在跑道通暢並且賣盤數量較大的情況下,搶盤買入者能以一個較低的價位成交,從而達到了高位報價、低位成交之目的。但在跑道不暢、賣盤稀薄的情況下,搶盤者往往以自己的高報價成交,因而搶盤的風險性比較大。
搶盤的重點,應放在時間上,即以最早、最快的速度報盤,定價則應平衡風險與機會,不宜過高。一般來說,股市人氣爆發,股價跳空高開,隨後都會有一個整理期,在整理期或平盤或有回檔(跌破開盤價)。市場人氣高,跳空缺口不大,強勢股、小盤股的回檔程度會較低或略高於開盤價。在整理期根據市場感覺、個股特性、跳空缺口大小,並參考開盤價來定價搶盤,是一種較穩妥的操作方法。
下麵是一例在多頭行情中期入貨定價的記實(見《股市動態分析》1993年第5期)。
時間:1993年1月7日
地點:深圳××證券部大戶交易室
標的股:寶安權證
預期目標:突破13元前入貨50萬股,並希望以13元以上價格收市。
背景:深指255點至241點已完成反抽,頭肩底反轉形態已形成完畢。
上午九時許,權證以每股12.8元開市,由於當時需入貨50萬股,而上一交易日隻成交82萬股,故火力不可太集中。先頭部隊以30000股試探賣方實力,結果迅速成交,顯示有大量賣盤,遂將叫買價調至12.75買入50000股,10分鍾內成交,權證價格在12.75~12.70元先後成交數十萬股,由於昨日收盤價在12.65元,最低12.30元,於是在12.50元處埋下地雷,並按賣方叫價於12.65元價位吃貨,此時價位一路下滑,於12.50元處觸雷,30萬股約有三分之一於12.45元—12.50元之間成交,之後,價位迅速回升至12.65元,此時是乘勝追擊之時,遂按賣方叫價12.65元下指令買入5萬股,數分鍾內成交。此時價位攀回12.75元,與開市價僅差0.05元。上千股的賣盤已較稀落,此時離上午收市尚有15分鍾,已入貨約30萬股,挑戰13元的前沿陣地已奪回,遂已市價委托將13元以下全數入倉,上午收市報12.85元。
下午開市,價位在短時間內被迫到12.95元,受輕微阻力,13元已顯搖搖欲墜之態,未幾,但見屏幕一閃,高報13.15元,輕舟已過萬重山!當日成交120萬股,收市13.40元。權證13元被突破後,根據技術分析,估計可達16元,保守估計可見15元。於15元開始獲利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