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技術分析(2)(3 / 3)

(2)在低迷市道中,成交量顯著放大(其持續的日數越長越有效),則無論價格是小幅上升、持平或下跌,都預示後市有一輪上漲行情,這就是所謂成交量領先漲升的買進信號。其基礎是:買盤入市,並通過較大的成交量清除浮碼,集聚人氣,從而為後市升漲提供了基礎。

能量轉換規則

“能量轉換規則”及在下一小節將提出的“出貨比值”在價量關係導向分析中,是兩種具有較多應用機會的分析方法。

能量轉換規則提供一種分析空頭市場轉多頭市場和多頭市場發展變化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可歸結為以下四點。

1、低價位絕對人氣的放大是推動股價上升的能量的積蓄過程。即在低價水平上成交量的大幅增加將消除浮動籌碼,削弱賣盤壓力,從而使買方力量增強,價格走向趨上。

2、高價位絕對人氣的放大是推動價格上升能量的耗散過程。即在高價水平上成交量的大幅增加將耗竭買盤,從而使賣盤壓力增強,價格走向趨下。

由於價格上漲導致股票市價總值增大,能量耗散過程的成交總值要大於能量積蓄過程中的成交總值,即隻有當高價位成交總值至少等於低價位放量成交過程中成交的股票量的總值加上這一股票量在高價位的增加值時,能量才會有效釋放,這意味著市場主力或大部分獲利盤已順利出貨,獲利資金將離場,因而市場上升能量已耗散。大市通常要在能量有效釋放後才能無阻礙地反轉向下。

3、在多頭市場中,如果後續資金強大,則在能量耗散後價位仍會堅挺,這就使相對前一輪積蓄的“耗散”同時成為後一輪耗散的“積蓄”,即成為新一輪高位能量積蓄過程。後市將走上一個新的台階。能量積蓄與耗散的階段性轉變,成為多頭市場中多次上升浪得以形成的基礎。

4、能量耗散階段價格振幅越小、下沉次數越少則越具有中間性質,即越具有蓄能性質。相反,價格振幅越大,下沉越頻繁沉重,則上新台階的可能性越小。據對1995年上海股市測算,振蕩幅度多次達到本次股價上升幅度的1/3時(以收盤指數計算,個股以取三天收盤平均價為宜),表明後續資金已嚴重不足,股價升漲已到尾聲。

出貨比值

在空頭市場出現反彈時,可用出貨比值來判斷是否形成出貨行情,從而判斷反彈是否終結。出貨行情有兩個基本特征:其一,股價已有一個有利可圖幅度的上升;其二,股價上升無力或停滯或轉跌,但成交量仍在大幅上升或維持在高位。出貨行情的內涵為:較高價位引出大量賣盤,賣壓強於買壓仍然是市場的主導力量,因而,反彈行情業已結束,後市趨跌。確認出貨行情是充分利用跌市中的反彈出貨並防止盲目入市被套的有效方法。

價格上升後的成交量增長幅度是確認出貨行情的關鍵。出貨行情由出貨比值決定。出貨比值的計算方法為:

反彈起點日是指股價顯著升漲日的前一日;反彈出貨日是指股價顯著升漲日的後一日,即顯著升漲停止或轉跌的當日。

隻有出貨比值達到某一水平之上時,即達到某一標準值之上時,才可認定出貨行情的形成。標準值由經驗確定。附表排列了從深圳股市中任選出來的六組形成出貨行情的出貨比值。統計表明深市形成出貨行情的最低出貨比值約在3.5倍,因而3.5倍可定為相應時期中的出貨比值的標準值。小於該標準值的出貨比值(如1994年2月23日的比值為1.60),不指示出貨行情的形成。

出貨行情在多頭市場末期出現,為大市反轉信號;在空頭市場末期出現,則為轉勢前的躁動現象,這時出貨行情本身往往表現不規則,變化多端,因而不宜作為操作的主要參考指標。

成交量淨額分析(OBV)

由美國投資專家葛南維(GRANVILE)創立的成交量淨額分析(ONBALANCEVOLUME),是運用價量關係預測股價走勢的一種量化分析方法。

1.OBV值的計算方法

OBV值由每日成交值逐日累計而成。累計方法為,當日收盤價高於前一日收盤價,當日成交值為正值,當日收盤價低於前一日收盤價,當日成交值為負值,在此基礎上,將當日的成交值與前一日的OBV值相加即為當日的OBV值。首次計算OBV值時,其前一日的OBV值可定為該日的成交值(基準日的OBV值可任意選定)。如果當日收盤價與前一日收盤價相同,則可約定當日成交量為零,當日OBV值等於上日OBV值。

以OBV值為縱坐標,交易日期為橫坐標,就可以描繪出OBV線。

2.OBV線的意義

由OBV值連接的曲線為OBV線。

股價線是一條反映市場相對人氣強弱的曲線,成交值柱狀線的包絡線是一條反映市場絕對人氣水平的曲線,OBV線則是用成交值來反映市場相對人氣強弱的曲線。

OBV值的正、負值是由市場價格升降決定的,因而OBV線反映市場供需相對強弱。它與股價線比較,具有以下優點:(1)OBV值的絕對數值受每日的成交值的大小調節,日成交值總量反映當日總的交易水平,這比較於僅僅按瞬間價格(收盤價)作出的曲線,更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出市場狀況;(2)OBV值是每日成交總值累計的結果,因而在同一方向上,OBV值也反映絕對人氣水平,而且是以累積的方式反映出來的。因而OBV線既反映相對人氣強弱,也反映絕對人氣強弱,它是在絕對人氣基礎上反映相對人氣,使相對人氣強弱所指示的方向更具可靠性。此外,由於成交價和成交值是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兩大基本指標,因而OBV線與股價線作為雙重分析手段相互間可起到互補、驗證和加強的作用。

3.OBV線的應用

(1)OBV線本身可獨立進行形態分析。原則上,適用於股價線分析的各種圖形分析都可用於對OBV線進行分析,其中趨勢線分析、三角形分析、上升(下降)管道分析等尤為常用形態。

(2)OBV線的形態分析通常與股價線的形態分析同步使用,當兩種形態分析結論一致時,結論的可靠性較大。

(3)當價格線與OBV線發生背離時,OBV線提示的方向多為股價線轉向的方向。這裏有兩種情況,其一是當股價一再創新低,而OBV值卻不跟隨創新低,這就形成所謂“收集”市道,多為主力在暗地吸籌,後市可看好;其二是當股價一再創新高而OBV值卻無力創新高,這就形成所謂“派發”市道,表明主力出大於進,後市看淡。

5·5循環分析

從一個較長的曆史時期考察市場價格高低循環出現的周期與規則,形成循環分析理論。循環分析的基礎在於股市波動的永恒性。價格波動的幅度與時間則構成循環分析兩大基本要素。依照對這兩個要素的偏重程度的區別,循環理論可分為波段論(以坐標縱軸為分析的主要對象)、時間論(以坐標橫軸為分析的主要對象)及二者相統一的綜合論三大類型。

波浪理論

美國會計師艾略特以股價波動決定於投資群體心態變化這一假設為前提,以費氏數列為工具,通過對30多年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統計分析,於1934年創立了波浪理論。1978年出版,由霍雷斯和柏瑞特合著的《艾略特波浪理論》是該理論傳播的主要版本。

波浪理論是影響麵最廣的一種波段循環分析理論,也是爭議較大的一種投資分析工具。自問世後,有過成功運用的範例,也有屢用屢敗的記錄,其內容可概要如下。

1.循環結構

波浪理論認為股價波動並無特征時間尺度,大浪之中有小浪、大循環中有小循環,但所有的循環都由八浪構成。八浪分別標為:1.2.3.4.5.a.b.c。在多頭市場中,1至5浪構成一個上升大浪,稱為大推動浪,其中1、3、5浪為上升浪(推動浪),2、4浪為下跌浪(調整浪);a、b、c浪構成一個下跌大浪,稱為大調整浪,其中a、c浪為下跌浪(推動浪),b浪為上升浪(調整浪)。

推動浪是順主流方向移動的浪(多頭市場中為上升浪,空頭市場中為下降浪),通常由5個次級浪組成;調整浪則是指逆主流方向移動的浪,通常隻能分為3個次級浪(波浪論者很強調這一點)。“主流”是指上一級波浪的趨勢。

因此,根據波浪理論,每一循環周期分為8浪,該八浪的次一級波浪一共有34個,該34浪的次一級波浪則一共有144個。艾略特把浪中套浪的情況分為九級,即超級大周期浪、大周期浪、周期浪、基本大浪、中型浪、小型浪、細浪、細微浪、超細微浪。從第二級到第七級各浪均編有代碼,以大推動浪中的第一浪為例,其代碼依次為(Ⅰ)、Ⅰ、1、(1)、1、①;大調整浪的第一浪分別為(A)、A、a、(a)、a〓。

波浪理論認為,在波浪循環的基本結構的基礎上,還存在一些特殊的變化形態。延伸浪指推動浪時間變長、幅度變大或形態變更(由數個小浪構成,或一浪延伸為數浪)。三個推動浪通常隻有一個會出現延伸情況,而另兩個的長度則往往相等。

敗浪上升5浪(或下跌5浪)中的最後一浪未能高出(或低出)第3浪而以失敗形態結束,該浪稱為敗浪。敗浪常常使圖形走出雙頂形態或雙底形態。

傾斜三角形即某一浪以傾斜三角形振蕩完成。它可能屬一種特殊形態的延伸浪。

X浪下跌調整浪可能會以兩個abc三浪走完,連接這兩個調整浪的中間浪即為X浪。X浪可能是一個簡單的上升浪,也可能是一個小上升三浪或三角形形態。

2.波段特征

在波浪理論中,一浪或一波段是指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這樣單向的一次過程。波浪理論認為,在八浪循環中,每一波段都有其特殊的市場心理狀態,價格升跌亦有其特點與個性。下麵的分析以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這一基本循環模式為樣本。

第1浪。約半數的第一浪屬於營造底部的一部分,此時該浪的上升幅度有限,回檔較深;另有半數的1浪出現在長期盤整築底完成之後,其上升幅度通常較大,可能出現爆發行情。

第2浪。是一浪的消化和踏實過程,其調整期較長,中間往往出現短暫的大幅下調,使投資人容易誤認為空頭行情尚未結束。在2浪調整中,成交量逐漸縮小,後期波幅變小,拋壓逐漸衰竭;圖表上可能出現雙底、頭肩底等轉向形態。

第3浪。是最具爆炸力的波段。其運行時間及幅度通常屬最長的一個波段,經常出現延伸浪,成交量激增,圖表出現跳空缺口等突破信號。

第4浪。是一段形態較複雜的調整浪,常以三角形調整形態運行,浪底一般不低於第1浪的頂,但第4浪通常屬強勢回調,調整幅度在前升幅的0.382以上。

第5浪。第5上升浪的升幅通常小於第3上升浪,市場被樂觀情緒主導,二、三線股十分活躍,升幅可觀,但賺了指數沒賺錢的也大有人在。第5浪隻是虛張聲勢,常有失敗情況出現(在商品期貨市場,第5浪常是最長的波浪)。

第a、b、c浪。以c浪最具殺傷力,其持續時間長,下跌目標幅度可定為A浪的一倍,而下跌的絕對價位則十分低下,市場極度萎迷不振。b浪通常成交量不大,可能延伸成下降三角形並向下突破,是多頭的逃命線。c浪的起點為b浪延伸浪的高點。

3.波幅度量

波浪理論的一個基本特色就是每一浪的上漲或下跌幅度均與黃金分割比值0.618有關。0.618是充分反映自然界和諧有序的費氏數列的基本比率,由該數列還可引申出一係列0.618的派生比率:0.191、0.382、0.5、0.809、1、1.191、1.382、1.5、1.618等。波浪理論試圖借助這些比值,把股市群體心態的韻律與大自然的和諧相互溝通並從中獲得真諦。

時間之窗理論

時間之窗理論,又稱伯恩斯坦循環理論,1981年由美國分析師伯恩斯坦在《商品價格循環手冊——時間之窗》一書中提出,是以時間軸為重點分析對象的循環理論中較有影響的一種觀點與方法,其內容如下。

1.循環周期時間長度的近似性

價格從一個低點經由一輪上升後再下行到另一個低點,或者相反,從一個高點經由一輪下跌後再上升到另一個高點,為一個循環周期。時間循環理論的一波行情,包括升跌兩次過程。

時間之窗理論的基本觀點可以歸結為:循環理論代表事物重複出現的周期,大部分事物均會傾向於依照長短差不多一致的周期一再露麵(E·R·Dowey語)。

在進行循環周期時間統計時應遵循的原則與方法是:

(1)一致性,即保持從低點到低點,或從高點到高點的周期概念的一致性,該理論認為循環高點的出現較為不規則,而循環低點的出現則較有規律性,因而取低點為周期計算單位;

(2)局部極點原則,即在一個周期中,上升或下跌幅度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周期的起點和終點必須是局部最高點或局部最低點;

(3)平均周期原則,作為操作依據的循環周期長度,由依次統計的一係列循環周期的算術平均時間長度決定;

(4)數量驗證,在一係列循環周期中,如果有四個或以上周期時間等於或十分接近該係列平均周期時間,則該平均周期比較可靠。

時間之窗理論與波浪理論一樣,認為循環周期也有大小之分,大周期中包含有小周期,周期時間尺度是非特征性的。

2.時間之窗概念

股價循環周期的時間長度各有所別,但其變動範圍大多在平均周期正、負15%範圍內。因此,平均周期日數(或周數等時間單位)前後各15%的時間範圍內,就成為下一輪局部低點最可能出現的時間範圍,時間軸上的這一段被稱為“時間之窗”。

例如,假設根據統計計算出股價變動平均周期為60天,往前減少9天(15%)為51天,往後增加9天為69天,則從循環起點算起的第51天到第69天為觀察新的局部低點出現的時間之窗。

3、時間之窗的應用

時間之窗為投資人把握股價波動中的低點及高點提供了一把時間尺子。該理論告械投資人,在時間之窗內如果出現以下四種訊號中的一個即可入市買賣。

(1)突破訊號。即圖形上的阻力、支撐線,趨勢線或頸線被突破時。

(2)轉向訊號。特指當日最低價低於上日最低價,但當日收盤價高於上日收盤價。

(3)收盤價高低換位信號。指上日收盤價接近於最低價而當日收盤價接近於最高價。

(4)三高訊號。指當日收盤價高於前三個交易日的收盤價。

伯恩斯坦在其循環理論中強調了設置止蝕點的重要性,並指出對上述第一種訊號,參考出現突破訊號當日及上兩交易日的收盤價,買入後將止蝕賣出點設定在最低的那個收盤價上;對第2、3、4種訊號,則可將止蝕點定在出現訊號的那個交易日的最低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