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基本分析(3 / 3)

政策,包括實質性的重大政策,其對市場作用的方式往往都有大幅快上(下),一步到位的特征。典型的“政策行情”總是以大幅跳空開盤,短期上衝後又逐步回複為特色。政策麵在概念明確,信息傳遞效率方麵,具有技術麵、資金麵、宏觀經濟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這使得政策性能量的釋放具有脈衝式的密集高能特征。因此,把握政策行情,需要敏銳的頭腦和快速反應的能力。

政策推出時的市場技術走勢背景,對政策行情的走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技術性行情處在高位時,利空政策可能促成行情的反轉,形成一輪持續較長時間的跌市,而利多政策則可能把行情推上一個台階;當行情處於其技術性底部時,政策的作用則會以相反的方向和相同的形式表現出來;當行情處在其變化的中間階段、技術指標無顯著意義時,新政策的推出則會形成一輪典型的政策行情。

主管部門推出新的監管政策,往往要服從一定的規則。其一,服從國家經濟活動的需要。例如,1994年7月底的旨在救市的重大實質性利好政策,就是在舉步維艱的國債發行完畢之後推出的,而市場對此政策的呼喚早已有之;又如上市公司的選擇,則往往以國家行業傾斜重點為依據。其二,受市場發展現狀調節。資金擴容過甚就推出大規模新股上市計劃,股票擴容過甚則推出救市政策;市場低迷就實行“T+0”交收製度,投機味濃了則取消“T+0”製度。其三,服從市場長期均衡發展的需要。這是較成熟的市場監管政策的主體部分。由此推出的政策更注重於市場本身的規範化建設和均衡性發展,更尊重市場本身的獨立性,更傾向於市場裁判性職能,等等。監管政策的成熟將與市場本身的成熟同步並進,而政策行情則將會變得較少、較弱。

市場基礎建設

證券市場基礎建設包括市場營業網點在全國乃至國外的擴大,交易所電腦撮合能力、信息發布能力的提高,各種管理製度的完善,物質、技術環境的改善等等。市場基礎建設對行情的影響是緩慢的,積少成多式的,但是是實在的。因為基礎建設直接影響能入市的投資人的規模,影響市場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影響交易效率和“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的實現等等,這都會影響市場供求關係,從而改變行情走勢。

4·4公司分析

投資人通過公司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各種財務報表、公司評介報告和直接調查了解等途徑,可對上市公司發展現狀及前景進行分析診斷,從而判斷其投資價值的大小。

經營業務

了解一家公司首先要知道其經營什麼和怎樣經營。

1、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什麼?兼營業務是什麼?可劃歸哪一個行業?

2、主營業務市場占有率有多大?

3、是否擁有經營特權(包括技術、規模、產品、服務、對外貿易等方麵的專有權、壟斷權)?

4、奉行什麼樣的經營方針、戰略?有何管理特色?

5、行業景氣處在高潮還是低潮?

公司經營業務狀況,反映公司的基本性質、特色,同時也是反映公司規模、素質和增長潛力與風險的基本材料。

資本構成

公司資本構成分析包括三個層麵。

1、股本構成。包括發起人股與社會公眾股構成;可流通股和未流通股構成(可流通股含已上市流通的社會公眾股,一部分早期的法人股和在深證所上市的公司的未流通內部職工股的紅股和配股);A股、B股和H股構成;股票集中持有比重等等。股本構成狀況對股票的市場價格水平有直接的影響。

2、所有者權益構成,即淨資產構成。淨資產由股本金(注冊資本),法定公積金(資本公積金、法定盈餘公積金),任意(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構成。它決定公司的紅利分配能力和分配方式。《公司法》規定,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提取利潤的10%列入法定公積金、提取5%至10%列入法定公益金(用於本公司職工福利),法定公積金累計額達到公司注冊資本的50%以上的,可不再提取;公司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上一年度公司虧損的,在依照上述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公司公積金可用於增加公司股本,但能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於注冊資本的25%。

3、資產構成。企業總資產的分類結構有: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及遞延資產①(①無形資產是指能長期給企業帶來收入的無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企業商譽,商標權、專利權、壟斷權以及其他各種經營優勢與特權。)

流動資產(流動資金)=營運資金+流動負債

把握資產構成,是準確閱讀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變動表等資料,從而把握公司資本、利潤及其他財務指標的來龍去脈,從本質上了解公司資本的營運狀態、能力和效率的基礎。

獲利能力

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有以下幾項。

股本收益率可分為Ⅰ、Ⅱ兩種,股本收益率Ⅰ的計算式中的總股本為期末實際數額,按此法進行的計算稱為全麵攤薄法;股本收益率Ⅱ的計算式中的總股本為計算期內的加權總股本(加權平均計算方法為:加權總股本=原有股本+新增股本×新增股本可運用月份數÷計算期月份數)。股本收益率也就是每股收益率,由於我國股份公司股票的標準麵值均為一元,故每股收益率同時也就是每股收益的實際數額。從1995年年報開始,我國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均隻按全麵攤薄法計算。

股本收益率表明每一份股份的獲利能力,因而是投資人評價公司股票投資價值的最直接的指標。遞延資產是指企業發生的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當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示公司每一元淨資產的盈利能力,是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基本的、綜合性的重要指標。

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總資產報酬率是衡量公司運用包括自有資產和借入資產在內的全部資產獲利的能力的指標。

公司各項利潤指標的計算方式為: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營業外支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稅後利潤(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可分配利潤=淨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金轉入數

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可分配利潤-提取法定公積金-提取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潤=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已分配優先股股利-提取任意公積金-已分配普通股股利

公司損益表(利潤表)是評價公司獲利能力的主要財務資料,但損益表是一種絕對量表,直接反映的是公司經營成果的絕對規模,因而需按上述公式求得比較數據。此外還應注意的是,損益表中的收入、成本、費用等項目的計算是按權責發生製原則進行的。權責發生製是以收入和支出是否已經發生為標準來確認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種方法,即凡在本期內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該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在本期內是否收進或支付,都作為本期的收入或費用處理,凡是不屬於本期內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項是在本期內收進或付出的,也不作為本期的收入或支出項目。

償債能力

公司的債務風險與其償債能力成反比。公司的償債能力可用以下財務指標進行比較評價。

上述指標值越大,公司償債能力越強,從而債務風險相對較小,公司資產信用等級水平相對就高。但償債能力指標並非越大越好,比例過大,說明公司利用債權人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較低、經營狀況可能並不好。經營狀況良好的公司,其資產報酬率通常要高出銀行利息率,這時擴大負債經營可以提高公司淨資產的獲利水平。

由於行業及公司經營性質上的差別,資產的流動性和對借貸資本的需求也不相同,因而公司償債能力指標的標準值也會不一致。重要的在於公司自身的縱向動態比較。指標數偏低但逐年提高,表明公司的財務狀況在改善,公司趨向穩定和安全;公司盈利水平顯著提高而償債能力指標穩定或有所降低,但保持在合理範圍內,應視為公司成長中的一種正常表現。

速動比率是流動比率的補充指標,隻有在速動比率同時也比較高的情況下,較高的流動比率才是有效的,否則,流動比率高而速動比率低,表明存貨過多,資產的流動性仍然不好,償債能力也不會高。

股東權益比率就是自有資本比例。1-股東權益比率=資產負債比率,因而股東權益比率與資產負債比率以相反的方向同樣表示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我們取股東權益比率是因為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指標分析中均列有此項指標。

營運能力

公司生產和營銷的效率與其營運能力成正比。營運能力分析側重於對流動資產運轉速度的分析。其主要分析指標如下。

(1)應收帳款周轉率,又稱收帳比率,用於衡量公司應收帳款周轉快慢。計算公式為:

賒銷淨額=銷售收入一現銷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折扣。由於公司賒銷資料作為商業機密不對外公布,因而“賒銷淨額”在實際統計中通常是用賒銷和現銷總額,即扣減銷售退回、折讓和折扣後的銷售淨收入取代。

平均應收帳款餘額=(期初應收帳款餘額+期末應收帳款餘額)÷2

(2)存貨周轉率,用於衡量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周轉次數,是測量公司購、產、銷平衡能力和經營效率的一種尺度。計算公式為:

平均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2

(3)總資產周轉率,用於衡量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總資產的周轉次數,是測量公司資產利用效率的一種尺度。計算公式為:

營業收入淨額=營業收入-銷售退回、折讓和折扣;平均總資產餘額=(期初總資產餘額+期末總資產餘額)÷2

按上述三大指標在公司與公司橫向之間及公司本身縱向之間進行比較,指標數值高,表明公司生產銷售通暢順利、經營管理狀態良好,從而表明公司營運能力強大。

領導人素質

公司領導人的素質對公司的經營質量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由於投資人大多遠離公司,對公司領導人的素質的了解可考慮著重從以下方麵或途徑進行。

1、領導層的年齡結構。老、中、輕三結合為佳,不同年齡組合群體,可在才、識、學幾個方麵互補,從而形成優良的整體素質。

2、領導層的市場敏感性。市場指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首要的是證券市場。公司領導或發言人常能就公司的發展及投資人所關心的問題發表意見,努力溝通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聯係與感情,表明公司領導層已主動接受來自股票市場的約束,並把其“消化”為積極進取的內在動力。

3、領導層的知識結構。公司董事會及高層主管的知識領域應當是“博”、“專”、“新”三統一,通過查閱《上市公告書》、公司人事變動報導、年度報告等方法,可對公司領導集體和個人的經曆、學曆等知識麵作一大致了解。

4、最高主管的素質。這是公司興衰的決定因素之一。最高主管的素質可能各有特色,也可能缺陷明顯,但是下麵兩點他必須具備,如果具備了,他就是優秀的:(1)在事業麵臨風險、個人或組織出現失誤時,勇於承認錯誤和承擔責任,這是最高主管的基本職業道德;(2)一旦有了一個好的藍圖、設想,能立即付諸實施。

領導人的素質是公司素質的核心要素,卓越的管理不僅出效益,而且還出人才、出技術、出資金、出企業所有其他的要素。買股票是買公司的未來,買公司的未來就是買公司的領導人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