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為了保證投資的安全性並獲取良好回報,必須對市場價格水平及走勢進行分析,以確定最佳的投資對象及出入市時機。證券投資分析有兩大基本方法,即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
4·1基本分析概論
分析對象
股票質量、股價水平及走勢受市場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的類型、性質、作用途徑、作用方式和作用強度構成基本分析的對象。基本分析是以影響價格變動的具體的原因為分析對象,而技術分析則是以市場價格、成交量等市場運作的結果為分析對象。
基本分析的假設前提是:股票有其真實價值,市場有其確定的供求規則。基本分析就是要依據過去、現在以致未來的各種要素的信息來進行定性、定位、定時分析,以此來評估股票的投資價值和股價的基本走勢。
分類體係
影響股價變化的基本因素可作以下分類(見下頁)。
在基本麵因素分類中,公司因素是個別因素,它隻對個股價格發生效力;行業景氣動向是特殊因素,彙率和通脹率等也具有特殊因素性質,特殊因素是對一部分股票發生作用的因素;所有的宏觀經濟變量,政治、社會和自然事件,證券市場的各因素等則是一般因素,它對整個市場價格水平發生作用。
基本因素的性質
1.利多因素與利空因素
基本麵因素的生成、變動會導致市場或個股價格上漲,從而有利於買進者(多頭),是利多因素;與之相反有利於賣出者(空頭),是利空因素。利多或利空因素是市場利多消息或利空消息的源泉。
基本因素的利多、利空性質取決於:
(1)基本因素本身的性質。有一些因素的性質本身就是利多的,例如允許機構投資人入市、分紅派息等等;有部分因素的性質本身就是利空的,例如股市開征新的稅收等等。
(2)基本因素的變動方向。例如,當銀根放鬆,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能流向證券市場的資金相對就會多一些,上市公司也更易於獲得銀行貸款,這都有利於股票價格的上漲。
(3)基本因素的相對性質。一些基本因素的出現或變動是利多還是利空,取決於其與當時市場狀態的相對關係。例如,上市公司配股一次不得超過總股本30%的規定,對盤小價高的股票是利空消息,而對於低價股以及大市來說則是利多消息;又如分紅派息,超出了市場期待水平,會強化其利多性質,而與市場期待水平差距較大,則會變成利空消息。
2.規則因素與不規則因素
規則因素是指其形成、變動、消失等是有規可循的因素。例如經濟周期變化,業績公布,分紅派息,年底機構平帳及企業在外流動資金較大等所導致的資金緊張,黨的代表大會的召開等。
不規則因素是指一次性的、突發形成的因素,例如暫停新股發行上市政策的出台、申辦奧運會投票結果的公布、地震、發生戰爭等等。1993年年中,巴以會談前景看好,以色列在美國上市的50多家公司的股票平均上漲了7%以上。
3.實質性因素與非實質性因素
實質性因素可定義為能長期發生作用、具有重大意義的因素,非實質性因素則是短暫發生作用並且意義較小的因素。基本因素對市場走勢的作用往往是以突發方式發生的。股市價格的這種突發性升跌能達到的幅度、持續時間的長短及回落(或回升)的停止位置,則與消息的實質性相關。因國債期貨暫停交易,1995年5月18日股市大幅跳空開盤(滬市跳空達158.92點,並以陽線報收),此後又連續飆升兩日,到第4個交易日,受下達新股發行額度的重大利空消息打擊,出現快速下調,但以後未再回複到前反彈起點的低位上。1995年10月24日證監會下發通知,作出嚴控市場持倉總量,禁止各期交所實行T+0結算方法等四條旨在嚴控期貨市場風險、打擊操縱市場行為的規定。25日股市跳空開市,滬市跳高幅度41.64點,但當日收一小陰線,第二天再回落,第三天便回到了起點。兩次反彈行情差別甚大,除行情本身所處的技術走勢階段不同外,就消息來說,關閉一個市場會導致資金的分流,而整頓一個市場卻不一定會導致資金分流,其次商品期貨的客戶構成、資金與股市的兼容性與國債期貨相比差距甚遠,因而兩個消息,一個是實質性的,一個是非實質性的。
市場對重大消息的消化過程往往包含以下階段:利多消息傳出後,股指跳升,在股指升漲的示範下,由對消息知曉、朦朧知曉和不知曉的投資大眾合力出擊,股指終以暴漲收市;其後,投資入又會回過頭來了解、分析消息,判定消息是實質性的還是非實質性的,以此估價股指上漲水平的合理性,並決定下一步的操作策略;在第二個交易日,股指是漲、是跌或是盤整將取決於大眾對消息的理性評判和對股指水平的估價,大市將回複理性運轉,如果消息是非實質性的,前期超漲將趨於複位。在消息為利空時,股指變動方向則相反,但消化過程的特點則是相同的。
4·2宏觀經濟變量分析
利率
股票市場對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十分敏感,利率水平會左右股價水平,利率的升降會使股市應聲跌漲,無論成熟股市或是初級股市,利率都是一個直接而強有力發生作用的基本因素。
利率對股價的影響是通過以下方麵實現的。
1、利率的升降會改變股票的投資價值區間,從而導致股價作相應調整。股票的價格水平即市盈率在標準市盈率(或略高於標準市盈率)以下的範圍,可認為是股票的投資價值區間,而標準市盈率等於一除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利率上升或下降則標準市盈率會下降或上升,從而股票的投資價值水平也會相應下跌或上漲,例如1995年10月巴西銀行利率高達30%,這一利率3倍於阿根廷(或中國),10倍於美國,15倍於德國,與這相應,巴、中、美、德四國股價的標準市盈率分別應為3.33、10、33.33和50倍,一家每股年稅後利潤率為30%的企業,在上述四國中合理的基礎價位分別應為1、3、10和15元。因此,利率水平對股市價格水平的調整幅度是相當大的,市場價格水平越接近投資價值區間,這種調整的敏感程度也越高。
2、利率的升降會影響投資人金融資產的選擇,較高的利率會使較多的資金流入銀行或債市,從而分流股市資金,削弱需求力量,從而加劇股價的下跌;利率下降,資金流向的方向就會相反。
3、利率的升降會導致上市公司成本的增加或減少,進而影響盈利和股價水平;特別是與利率升降相應的金融緊縮與擴張政策,會導致社會投資的減少與增加、影響經濟增長速度的慢與快,從而對股市形成長期向下的壓力或向上的動力。
4、利率作為一種宏觀經濟變量,調節社會總需求的大小。利率下降反映貨幣的供應量增加、社會總需求擴大,從而增強了投資人對經濟環境趨好的心理預期,這就會增強股市多頭力量,推進股價向上攀升。
通貨膨脹
流通中貨幣的增加、平均物價上漲和貨幣貶值的現象被稱為通貨膨脹。通貨增加而市場供給不變,則一般價格水平必然上升,因而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和衡量尺度。另一方麵,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總是伴隨著流通中貨幣量的過多的增長,否則供求機製將隻允許價格的結構性變動或平均水平的短暫上升,卻會阻礙平均價格水平持續上升。在這個意義上平均物價的持續上漲就是通貨膨脹。
在不同的地方,人們所指的貨幣含義並不一致。在我國金融實踐中,貨幣依涵蓋的範圍不同而分為三種:
M0=紙幣+鑄幣=現金;
M1=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由於在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基礎上開具的由該銀行承兌的支票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因而M1和M0均被稱為狹義貨幣,並都屬於通貨膨脹概念中的“通貨”範圍。
通貨膨脹對股市的影響主要有以下方麵:
1、高水平的通貨膨脹會導致中央銀行提高利率,嚴控信貸規模,從而導致股價下跌。中央銀行的首要職能是穩定幣值,因而其調整利率的最主要的依據就是通貨膨脹水平。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變動趨向,是預測利率及金融管製政策變動狀態的可靠依據。
2、通貨膨脹使生產成本增加,並使產品價格增加慢於成本增加的企業經營狀況惡化、盈利下降以至陷入虧損。這一部分企業的股價將因此下降並脫累大市下跌。
3、一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大於成本增加幅度的生產企業和相當一部分消費品商業企業會從價格上漲中獲得利益,一些資本密集型企業則會從資產增值中獲得利益。這部分從通貨膨脹中能獲得收入的公司的股價則會上升。
彙率
彙率對股市的影響是複雜的。我們從個股和大市兩方麵來考察。
本國貨幣的貶值,會給出口產品生產公司帶來雙重利益:其一,以外市標價的外銷產品收入可兌換更多的本國貨幣,從而會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其二,外銷產品在保持以本國貨幣計算的價格水平的情況下,以外幣計算的價格將降低,這就會加強公司的競爭力,擴大產品的銷售量,從而增加公司的盈利額。因而出口產品生產廠家的股票價格會因彙率的下降而上升,美國商機公司1995年一季度獲利豐厚,其中有30%以上來自同期美元對日元和德國馬克等彙價的大幅度下跌。相反,本國貨幣的貶值則會使進口原料和零部件等的公司的成本增加,盈利減少,競爭能力降低,其股價則會下跌。本國貨幣升值,情況就倒過來了:出口業公司競爭能力下降,利益受損,同時由於進口商品增加,推動物價下降,也使得一部分無進出口業務的公司的狀況惡化;含進口業務的公司則會成本下降,競爭力增強。
彙率變動對股市大盤的影響主要有:
1、彙率的升降對大市的影響依上市公司總的進出口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及進出口業在股票市場中所占比重以及商品市場競爭狀況的不同而各異。日本既是商品出口大國,又是燃料、原材料的進口大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日元多次大幅升值,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成為股市強勁上升的動力之一;1990年代以後,日元升值勢頭不變,對股市的影響卻走向了反麵,1995年3月開始,日元對美元比價扶搖直上,對日本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負麵影響,據日本企劃廳估算,日元升值10%,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將下降0.5%,反映到股市上,就是當美歐一片紅時,日本卻獨耐寂寞。
2、在彙率上升的情況下,一方麵由於貨幣升值,另一方麵由於外彙儲備增加(流入本國資金增多),這就可能形成大量遊資,從而有利於股市價格的上揚。
3、彙率下跌導致進口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這就可能推動通貨膨脹的增長,從而對股市形式壓力。另一方麵,彙率上升,中央銀行為了維持貨幣彙率的穩定,可能會大量收購外幣,這就會加大貨幣供應量,但也可能成為通貨膨脹的推動力。我國1994年實行人民幣彙率並軌後,外彙儲備迅速增長,從外彙短缺國轉變為外彙寬鬆國,隨之而來的大量外彙占款(通過銀行結彙和售彙用外彙換取人民幣),被認為是高通脹的原因之一。
4、彙率的變動,也和利率的變動一樣,會導致投機資金在不同投資市場的轉移,從而形成股市與其周邊市場的消長變化關係。
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是指市場經濟體製下國家總體經濟活動的景氣循環,測度經濟周期波動的主要指標之一為國內生產總值(GDP)或國民生產總值(GNP)。GDP增長率或GNP增長率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率指標,是主要的綜合性的宏觀經濟變量。但判斷經濟周期的變化階段並不隻限於國民經濟增長率指標,而應當全麵考察工業產量、銷售量、資本借貸規模、物價水平、利息率及就業水平等指標的變動。美國股市研究人員曾選擇63種股票,考察其在1927年~1960年期間價格變動的情況,結果發現股價變動的原因有52%來自以宏觀經濟變量為主的各種市場性因素,有11%來自行業性因素。
由於產量和價格的增長,股票的盈利水平和淨資產額也會隨之增長,當過程相反時結果也相反。因此周期擴張,股市勢旺;周期衰退,股市勢弱。經濟周期的這種影響有兩個特點:其一,一個周期是由很多經濟活動的差不多同時擴張,繼之以普遍的衰退、收縮與複蘇所組成的(密契爾語),因而周期對股市的作用也是全麵的,它營造的是大盤的多頭行情或空頭行情;其二經濟周期有短、中、長之分,短周期平均長度約40個月,即長達3、4年,因此,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是長期的,是長期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