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中國證券市場的運作(1)(2 / 3)

(3)不會發生賣空行為。當投資人賣出證券數量超出其在中央登記係統中帳麵記載的證券餘額時,交易所主機撮合係統會自動拒絕接受委托。

(4)股票集中托管下的通買通賣給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機,他們通過偽造他人股票帳戶或盜用他人帳號易地非法賣出他人股票,使投資人的安全受到威脅。為此,上證所於1994年5月30日起實行可選擇性指定交易製度,其後又改行全麵指定交易製度,以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證券公司

證券公司是指為證券發行與交易提供中介服務並經營相關證券業務的法人機構。我國的證券公司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綜合類證券公司,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5億元,證券業務經營範圍包括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和證券承銷業務等;另一類為經紀類證券公司,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5千萬元,經營範圍限於證券經紀業務。證券公司的自營業務是指使用自有資金和依法籌集的資金買賣證券、從事投資性活動。因此,綜合券商具有市場中介組織和市場投資主體雙重性質。

1987年9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我國首家證券公司——深圳證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我國首家股份製證券公司——上海萬國證券公司成立;1992年末,我國三大全國性證券公司(注冊資本均為10億元人民幣)華夏證券公司、國泰證券公司和南方證券公司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立。到1994年底,全國有證券機構567家,其中近100家為專業證券公司;證券業務部5246家,從業人員6.75萬;股東人數3800萬人。

1995年是我國證券商發展史中一個劃時期的年份。遵照新發布的《商業銀行法》,金融業進行了分業改組,以往銀行、保險公司、財務公司以及租賃公司都辦證券經營部的混業經營狀況隨著證券經營機構的獨立化而開始涇渭分明。銀行與證券的分業管理規範了各類金融機構的經營範圍,為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提供了基礎。分業經營使銀行營運資金和投入有價證券的資金相互獨立,使證券市場的資金來源趨於穩定;證券業的獨立化則有利於本行業必需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的形成,這都有利於證券公司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1999年隨著《證券法》的實施,我國證券公司為獲得綜合券商的地位而掀起了一輪以增資擴股和兼並重組為特征的發展浪潮。湘財證券成為第一個獲批增資擴股的券商,其注冊資本金獲準從1億元增至10億元,其後湖北證券等也相繼獲準增資擴股,海通證券公司則被批準增資至30億元。與此同時,證券公司之間的合並以及各大券商借信托證券分業的良機“招兵買馬”、“開疆拓土”也在悄然有序地進行著。1999年8月8日由國內兩家大券商合並組成的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創立大會,該公司是我國首家注冊資本達30億元的證券公司。

監管機構

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機構也經曆了從混亂到統一,從分散到集中,從政出多門到權威機構形成的過程。我國的股份經濟和證券市場是在經濟體製改革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國家體改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順理承擔了其主管與監督職能。1992年10月組建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市場統一監管體製開始形成。

國務院證券委是國家對證券市場進行統一宏觀管理的主管機構。中國證監會是國務院證券委的監管執行機構。1998年4月,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證券委與中國證監會合並組成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並明確規定中國證監會是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

世界各國證券市場集中監管模式主要有四類:1、美國式的獨立的監管機構,其體係包括由總統任命、參議院批準的證券交易委員會(5人組成),委員會下設中央機構和地區派出機構;2、新加坡式的以中央銀行為主體的監管體製;3、日本式的以財政部為主體的監管體製;4、德國式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級監管體製。中國證券監管體係類似於美國模式,也由中央機構和地區派出機構組成。中國證監會的直屬派出機構包括天津、沈陽、上海、濟南、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北京等十家證券監管辦公室。

中國證監會的主要職責是:①研究和擬定證券期貨市場的方針政策、發展規劃;起草證券期貨市場的有關法律、法規;製定證券期貨市場的有關規章。②統一管理證券期貨市場,按規定對證券期貨監督機構實行垂直領導。③監督股票、可轉換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的發行、交易、托管和清算;批準企業債券的上市;監管上市國債和企業債券的交易活動。④監管境內期貨合約上市、交易和清算;按規定監督境內機構從事境外期貨業務。⑤監管上市公司及其有信息披露義務股東的證券市場行為。⑥管理證券期貨交易所;按規定管理證券期貨交易所的高級管理人員;歸口管理證券業協會。⑦監管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登記清算公司、期貨清算機構、證券期貨投資谘詢機構;與中國人民銀行共同審批基金托管機構的資格並監管其基金托管業務;製定上述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證券期貨從業人員的資格管理。⑧監管境內企業直接或間接到境外發行股票、上市;監管境內機構到境外設立證券機構;監督境外機構到境內設立證券機構、從事證券業務。⑨監管證券期貨信息傳播活動,負責證券期貨市場的統計與信息資源管理。⑩會同有關部門審批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及其成員從事證券期貨中介業務的資格並監管其相關的業務活動。(11)依法對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調查、處罰。(12)歸口管理證券期貨行業的對外交往和國際合作事務。(13)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中國證監會稽查局的舉報電話為:010-66210166。

法製環境

規範化的證券市場必定具備一個嚴明完善的法製環境。中國證券市場以不到十年的高速度實現了從“無法可依”、“起訴無門”狀況到相對完備的法規體係形成的轉變。

1992年6月國家體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製定的關於股份製企業組建和試點的一整套政策、規章基本形成並陸續向社會公布。

1993年4月22日由國務院發布的《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開始施行。

1993年8月2日國務院發布《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1993年6月12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草案)》,並與之相配合在其後的數年中係列發布並修訂了《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

1993年12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定於1994年7月1日起施行。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發行和轉讓,公司債券,公司財務、會計,公司合並、分立,公司破產、解散和清算,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等,得到國家法律的基礎性規範。

1994年7月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並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在本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不動產。

1995年5月13日國務院證券委發布《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管理暫行規定》。

1995年12月2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上市外資股的規定》。

1996年5月3日中國證監會發布《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上市外資股規定的實施細則》。

1996年6月17日國務院證券委發布《證券經營機構股票承銷業務管理辦法》。

1996年8月21日國務院證券委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

1996年12月2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股票發行與認購方式的暫行規定》。

1997年3月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證券市場禁入暫行規定》。

1997年11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頒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對基金的設立、募集和交易,基金的托管人和管理人,基金的運作等作出了規定。

1997年12月25日國務院證券委發布《證券、期貨投資谘詢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12月2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

1998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由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定於1999年7月1日起施行。證券業的這一根本大法共12章214條。包括總則、證券發行、證券交易、上市公司收購、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法律責任、附則等。規定證券法的適應範圍是“在中國境內,股票、公司債券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的發行和交易”。

1999年6月2日國務院發布《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對期貨交易所、期貨經紀公司、期貨交易規則及監管等作出了規定。

據統計,我國全國人大、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及其他市場管理機構頒布的涉及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規章、指示等已上百個。已形成由證券法律、證券行政法規、證券規章、證券操作規程四個層麵組成的、初步完善的證券法律體係。一個高度成熟、完善的證券業的法製環境正日益走近投資人的生活空間。

信息渠道

證券市場信息可分為三大類:

一類信息為證券主管部門、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或其他法定機構按照法定程序發布的有關證券的發行、交易及其相關活動的信息。1993年5月12日深證所“重大信息披露係統”正式啟用,1994年10月24日上證所取消周五信息通報例會,實行信息即時披露製度。自此,滬深證交所均通過已有的衛星(光纜)數據傳輸係統,把各種重要信息以電子文件的形式傳遞到信息網絡的各類顯示終端,並通過各地營業廳內的電子顯示屏即時公之於眾。1997年3月滬、深證交所對A股和基金類證券的交易實行公開信息製度。其內容為:1)需要公開交易信息的證券包括在一個交易日內收市價格相對於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格的漲跌幅各超過7%的前5隻證券,如果漲幅(或跌幅)出現相同,則依次按成交量和成交金額的大小選取證券:2)需要公開的交易信息內容包括,第一條所涉及的每隻證券的名稱(代碼)、漲跌幅、成交量、成交金額,第一條所涉及的每隻證券當日成交金額最大的前5家證券營業部的名稱及其席位(或席位分支)代碼及當日交易金額;3)上述信息將以信息公告的形式通過證交所的交易網絡傳送到各證券營業部,各營業部應在開市前將上述信息向投資者公告。

二類信息為國家及政府各部門或其他法定機構發布的可影響證券市場行情走勢的重大經濟、社會活動的信息。

三類信息為證券經營機構、證券谘詢服務機構及股評人員預測證券市場行情走勢等作出的分析報告、評論等。

證券市場信息渠道則可分為兩級。一級渠道為一、二類信息的第一時間傳播渠道。一級渠道信息是原始的、最新的和最可靠的信息。我國證券市場一級信息渠道主要有:

1.同步傳播媒體。主要有各證券營業部的證交所交易網絡信息發布係統的顯示終端、互聯網信息係統、有線電視圖文終端、無線證券信息接收機、電話委托查詢係統等。其中互聯網證券資訊是適用於各種不同需求層次、內容豐富又可有效節省費用的重要證券信息來源。投資人通過163和169撥號上網,均可找到許多證券資訊站點,其中多家網站備有各種證券分析係統以資下載,並向個人用戶免費提供即時行情、新聞及曆史數據下載等服務。海南“精信互聯網股票投資分析係統”(網址:www.jingxin.com)、杭州“天網互聯網證券分析及委托係統3.0版”(網址:www.hexin.com.cn)、深圳“盛潤Stock2000”(網址:www.stock2000.com.cn)、北京“康熙勝券係統V2.0”(網址:www.kangxi.com.cn)等,均為功能強大的網上證券分析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