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知名人士(7)(2 / 3)

自20世紀50年代,安天榮教授就是新中國武壇上叱吒風雲的優秀運動員:1953年榮獲東北區民族形式體育觀摩交流大會武術比賽少年優秀表演獎。1954年至1955年全國整頓武術界,停賽兩年,1956年隻有12個省市試評賽,安教授無緣參賽,繼而從事花樣滑冰與競技體操運動,多次榮獲吉林省少年全能冠軍和全國比賽少年組單項前3名的好成績。1957年武術比賽恢複後,安天榮教授連續兩年(57、58年)榮獲中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的二等獎。1959年4月在首屆中國青少年武術錦標賽中,安天榮教授以超群的技藝榮獲青年組個人全能亞軍,並獲劍術,長拳對練金牌。1959年第1屆中國全運會武術比賽,榮獲傳統拳術金牌,長拳並列銀牌(劍術試評第一名,決賽時意外失誤,遺憾終生)。1960年末晉升為吉林省武術隊教練,帶領趙其生、張佐石、戚金娣、張新華、張婉霞、付愛英、劉建萍、趙林燕、尹金鈴、楊豔華等一批運動員苦練基本功。幾年後這批運動員進入中國武術比賽的先進行列,在中國武術比賽中名列前茅。

60年代初,安天榮協助中央歌舞團趙婉華編導,創編了優秀舞蹈《大刀進行曲》。1964年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和大型歌舞《椰林怒火》、《風雷頌》的演出,擔任主演和武打設計。在《風雷頌》中,安天榮教授成功塑造了反對種族歧視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的舞台形象,生動感人,充分顯示了安天榮教授多才多藝的藝術才華和博大精深的武學知識,受到周恩來總理、肖華主任以及廖漢生政委的稱讚。

1977年,安天榮教授被聘為湖北省武術隊主教練。20世紀80年代初,湖北省武術隊男隊團體在中國全國武術比賽中,總分戰勝北京隊,榮獲團體冠軍,個人獲中國金牌者11人,武英級運動員13人。其中,羅競、鄧斌、餘斌、王晴利、肖漢斌、趙勇、翟貴奇、楊俊、熊素琴、李茜、周靜、胡蘭芬、張均玲、龍劍俠等都是中國武術界一流的武林高手,知名度頗高。安天榮教授為湖北省武術隊創編、設計、教練的《集體九節鞭》6次蟬聯中國武術比賽的桂冠,享譽中外。中國武術團出國表演時,《集體九節鞭》作為大會的壓軸節目,飽受好評。同時,在全國武術比賽時,曾點撥、提攜過武打巨星:李連傑、“地趟拳王”趙長軍、“太極王子”王二平、“刀神”劉海波、“太極女王”程愛萍、陳氏“太極皇帝”陳小旺、“女劍王”李淑紅、“劈掛皇後”李茜、“女南拳王”吳秋花、“雙鞭女王”熊素琴等後輩,為他(她)們創造優異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0年任高等院校體育係(包括體育部)武術和公共體育課教師,培養了成千上萬的武術專業大學生,在國外任專家的就有17人。在第4屆中國大學生運動會的武術比賽中榮獲團體冠軍、個人金牌4枚,囊括了男女太極拳的冠軍。1982年與門惠豐教授被聘為電影《武林誌》的武術指導,所創造的武打設計,成為傳統武術功夫片的典範,因“打出了中國人的誌氣,洗刷了東亞病夫的恥辱,振奮了民族精神”而榮獲1984年中國電影“百花獎”。國家體委領導李夢華、袁偉民、徐寅生等看過《武林誌》後,稱讚《武林誌》“故事真、武藝高、感動人”。是少有的好武打影片。從此安教授成為80年代紅極一時的功夫片武打設計明星,先後完成了《戰國鍾聲》、《東方珠寶商》、《天下第一間諜》、《少林女妮》、《水滸外傳》、《雪片刀》、《追蹤桑塔納》、《李時珍》等14部影視片的武打設計。1985年晉升副教授。1990年被評選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優秀會員,成為著名的武術理論家。1992年晉升正教授。在大學任教的20多年和在國外講學中,他專心致力於武術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撰寫了《中國拳史》、《太乙五行擒撲》、《龍形八卦劍》、《止戈風塵記——武林春秋》、《我的武術觀》等八部武術專著和《論武術的風格(套路演練)》、《武術套路演練中時空特征的美》、《太極拳的內涵與現代價值》、《武術需要正名》、《論傳統武術》、《論競技武術》等68篇論文,成為著名武術理論家。上述著作觀點新穎,材料豐實,研究深入,很多觀點至今具有指導意義,尤其是他開創了“武術美學”研究的先河。安教授的《止戈風塵記》反映了建國五十多年以來各個曆史時期優秀武術運動員的技術風格,受到武術界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