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知名人士(4)(3 / 3)

溫敬銘一生專攻武術,造詣較深,享譽中外。他幼年練翻子,壯年攻綿掌,一生愛掄大槍。他練的大槍,槍法確切,身槍協調,勁力突出,變化多端,確有獨到之處。為了弘揚中國的武術,溫敬銘著重實踐,鑽研理論,很早就開始著書立說,可稱為文武雙全的武術家。解放前,他編撰出版的《短兵術》一書受到了當時武術愛好者的歡迎。新中國成立後,溫敬銘在武術教學中深深感到,武術雖然是“國粹”,但關於武術的理論和實踐的著作卻少得可憐。弘揚中華武術需要這類著作的大量出版。於是他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項具有深遠曆史意義的工作。解放後的30餘年間,他除了在報刊雜誌上多次發表專論外,還和張文廣合著了長達90餘萬字的武術教材《中國式摔跤》,填補了武術理論這一塊的空白。編編纂出版了《初級長拳一二三路》、《初級刀槍劍棍》、《甲級套路六套》、《乙級套路五套》及《女子拳》等著作。在他的影響下,夫人劉玉華的《雙刀》、《龍鳳劍》、《棍術》也相繼問世。這些著作奠定了新中國武術的理論基礎,具有開創意義。他的《銬手翻子》一書就是他在醫院病床上口述由其子協助完成的。直到1985年病逝前,溫敬銘還在日以繼夜地奮筆疾書,他說:“最要緊的是寫書,不能讓我這輩子積累的資料隨著我進了骨灰盒呀!”

溫敬銘的一家可謂“武術之家”,他的兒子們,有的是學武術的研究生,有的是武術專業的本科生。

溫敬銘一生為人剛正不阿,以“直”為立身之本,以“勤”為治學之道,以“誠”為待人之方;對工作兢兢業業,對人謙和寬厚,對己以身作則。數十年執教,桃李滿園。1985年6月27日,在溫敬銘先生80大壽之時,武漢體育學院黨委在院內專門為他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祝壽活動。湖北省人民政府還專程送來了一塊金字大匾,上書“一代武宗”。遺憾的是僅僅過了3個月,溫敬銘先生因身患癌症,不幸去世。(鄧先海)曾子忱——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先賢

1983年5月的一天,是曾子忱老先生80壽辰。這一天,華中師範大學的主要領導聚集在一起,為他召開了一個祝壽會,祝賀老人從事體育工作60年,執教60年並擔任教授40年。老人噙著熱淚感謝黨和領導的關懷,他的好幾代學生們,老的亦60開外了,共祝老人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這一天,《體育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報紙都在顯著的位置報道了這一消息。幾天後,《體育報》還發表了老先生的女兒曾立慧的散文《父親的生日》……在中國現代體育教育史上,曾子忱是永遠值得紀念的先賢。

執教60年桃李滿天下

曾子忱(1904.5—1991.7),湖北大冶殷祖馬叫下曾村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辛亥革命爆發那年鄂東地區發大水,6歲的他隨母親及叔父一挑水餃擔子流落到安徽和縣。自此便在和縣度過了青少年時代。他先後在和縣國立第一國民小學及中學讀書。和縣臨近南京,現代體育活動開展得比較早。大約在1914年,和縣舉辦了全縣首屆運動會,比賽的項目有兵操、球竿操、啞鈴、遊戲比賽等,曾子忱曾以少年運動員的身份參加了比賽。這次運動會讓曾子忱受到了最初的體育啟蒙。

1920年和縣來了位畢業於中國體操學校的李可航老師,在他的引導下,曾子忱和同學陶善任報考了中國體操學校學習體育,中國體操學校是徐一冰(著名詩人徐遲的父親)創辦並兼任校長。曾子忱在這裏受到了較為全麵係統的體操知識方麵的教育。之後,曾子忱又進入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學習,畢業後回到安徽,先後在和縣、蕪湖、安慶等地作中學體育教師。1924年6月,曾子忱受和縣縣長的委派籌建全縣第一個體育場。

在安徽工作期間,曾子忱組織創建的安徽省第一支省級足球隊參加了1925年4月在江西南昌順化門外大會場舉行的第3屆華中運動會,並奪得足球比賽的冠軍。安徽省足球隊由曾子忱執教的蕪湖萃文中學和安慶聖保羅中學的校隊選拔後組成,由曾子忱擔任指導員,這是他首次擔任省隊教練。

1925年6月,蕪湖體育會成立,蕪湖體育場負責人和蕪湖五中、二女師、省甲種商業學校、省二農、蕪關中學的體育教師10人為體育會的成員,曾子忱、趙有三為正、副主任。這個體育會主要是推動各校際之間的球類比賽活動,開展校際之間的球類比賽和觀摩交流活動。在體育會的積極推動下,蕪湖地區的體育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

1928年8月,曾子忱離開安徽回到湖北工作,在武昌的湖北省立一中(今市第十四中學)擔任體育教師。1932年底湖北省教育廳體育委員會成立時,曾子忱和劉昌合、孟壽澎、陳叔澄、楊文采、王文博5名體育專家和公共體育場場長柯南山被推選為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