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附:朱元璋生平大事年表(2)(2 / 3)

十月,南京皇城宮殿改建完工。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 五十一歲

正月,下詔改南京為京師,罷北京,仍稱開封府;封立第二批皇子為蕃王。

三月,令吏部考核入京朝覲之布政使和知府等官員。

四月,北元皇帝愛猷識裏達臘病死,脫古思帖木兒即位。

十一月,令沐英、王弼率軍討伐西番的叛亂。

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年) 五十二歲

二月,令李文忠前往河州、岷、臨洮、鞏昌等地督辦防務。

七月,令李文忠掌大都督府事。

九月,沐英大破西番叛逆;占城使者入貢,中書省未及時奏報,朱元璋“盡囚諸臣,窮詰主者”。

十二月,汪廣洋坐事貶海南,旋又賜死。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 五十三歲

正月,胡惟庸、塗節大臣等以“謀反”罪被殺,“胡惟庸黨案”發,罷中書省,廢丞相,提高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為中、前、後、左、右五軍都督府;詔令設置軍器局。

二月,詔令郡縣舉薦聰明正直、孝弟力田、賢良方正、文學之士及精通術數者入京授官。

三月,沐英進軍亦集乃路,擒獲故元國公脫火赤;燕王朱棣就藩北平。

四月,下詔蠲免全國田租。

五月,下詔罷禦史台。六月,置課院官,當年複革除。

九月,置“四輔官”;宋濂因其長孫坐“胡黨”罪株連下獄;朱亮祖父子坐罪被鞭死。

十二月,各地薦舉人才至京八百六十餘人,被授予各種官職。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 五十四歲

是年,全國統計共有一千零六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二戶,人口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三千三百零五人;全國官、民田共計三百六十六萬七千七百一十五頃四十九畝。

正月,令全國郡縣編製賦役黃冊;令新授官員薦舉人才。

二月,下詔核實全國官田。

四月,徐達、傅友德、沐英等攻下全寧。

五月,宋濂於貶謫茂州的途中自縊於夔州。

九月,設置中都留守司;令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率師征伐雲南。

十月,詔令禁止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十一月,趙庸率部鎮壓廣東曹真等起義。

十二月,傅友德大敗元兵於白石江,隨即攻克曲靖。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 五十五歲

正月,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在普寧自殺,藍玉、沐英攻克昆明;朝廷設置貴州都司;趙庸鎮壓東莞縣民起義。

二月,朝廷設置雲南都司和雲南布政司。

閏二月,藍玉、沐英攻克大理,設置平緬宣慰使司,以土酋思倫發為宣慰使,

四月,設置僧錄司、道錄司;設置錦衣衛;定全國學田之製。

五月,新建國子監完工。

七月,詔罷“四輔官”。

八月,恢複科舉取士,三年一次,以為定製;馬皇後卒。

十月,設置都察院;趙庸鎮壓廣東“鏟平王”起義。

十一月,設置“殿閣大學士”。

明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年) 五十六歲

是年,為朝貢諸國頒發勘合,自此實行朝貢勘合製。

三月,召征南師還京,留下沐英鎮守雲南。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 五十七歲

正月,令湯和“巡視閩浙城池”,防禦倭寇。

二月,貴州宣慰使奢香率土官入朝,朱元璋令其開辟驛道。

三月,李文忠“暴卒”;下詔大赦天下。

七月,下令禁止內官幹預外事,敕令外朝諸司不得與內監發生公文往來。

八月,黃河開封段決堤,蠲免河南諸省逋賦。

十二月,蠲免雲南省逋賦。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 五十八歲

正月,在藏區置俺不羅行都司。

二月,魏國公徐達病死。

三月,“郭桓案”發,中央六部及各布政司官員牽連被殺者達數萬人。

六月,下令各府、州、縣主官三年入京朝覲一次。

七月,五開蠻夷首領吳麵兒作亂,命湯和、周興會同楚王前往平叛。

十月,《禦製大誥》成書,頒示天下;明軍攻破古州,吳麵兒起義失敗。

十二月,百夷首領思倫發反叛,沐英率軍征討。

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年) 五十九歲

是年,令戶部核查全國田畝。

正月,令湯和與方國珍之侄方鳴謙備倭海上。

三月,《禦製大誥續編》書成,頒示全國。

四月,詔令實行工匠輪班製。

六月,詔令有司撫恤慰問全國老者。

十月,林賢案發,遂與日本斷交。

十二月,《禦製大誥三編》書成,頒示全國。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 六十歲

是年,完成全國田畝核查和魚鱗圖冊的編製。

正月,令馮勝為征虜大將軍,傅友德、藍玉為副,征伐北元遼陽行省左丞納哈出。

四月,令周德興築福建瀕海城池,備邊防倭。

六月,馮勝統兵越過金山,迫降納哈出。

閏六月,馮勝還師,濮英率三千精騎殿後,遭遇伏擊,三千明軍全部戰死,濮英被俘,自殺殉國。

七月,下詔奪馮勝大將軍印,命藍玉代之,召馮勝還京。

九月,詔令藍玉為征虜大將軍,唐勝宗、郭英為副,北征蒙古;置大寧都司。

十月,將馮勝罷官安置中都鳳陽。

十二月,《禦製大誥武臣》書成,頒示全國。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六十一歲

正月,改大寧都司為北平行都司。

三月,沐英擊敗百夷酋長思倫發。

四月,藍玉在捕魚兒海擊敗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後者西逃,俘獲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