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湯和退休安置於中都鳳陽。
九月,詔令全國衛所督軍屯種。
十月,詔命五軍都督府更定軍士屯田之法。
十一月,北元遼王阿劄失裏、惠寧王塔賓帖木兒歸降。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六十二歲
是年,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為其族人也速迭兒所殺,也速迭兒篡位,是謂元恭宗。
二月,朱元璋下詔禁止武臣幹預民事;藍玉督修四川城池。
八月,更定《大明律》。
十一月,百夷首領思倫發遣使求降,麓川之亂平定。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六十三歲
正月,令晉王、燕王率傅友德、趙庸、曹興等大將出征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
三月,燕王師次迤都,咬住、乃兒不花等人歸降。
五月,下詔遣公侯還鄉;李善長、陸仲亨等開國元勳坐“胡黨”罪被誅;輯成《昭示奸黨錄》頒示全國。
六月,命吏部選耆老有才德、知典故者授官;賜還鄉公侯“鐵冊軍”,名曰保護,實則監視;
十月,重申沿海軍民交通外番之禁。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六十四歲
是年,完成賦役黃冊工程;全國共計一千零六十八萬四千四百三十五戶,五千六百七十七萬四千五百六十一人;全國官、民田共計三百八十七萬四千七百四十六頃七十三畝。
正月,令傅友德、王弼、郭英備邊北平。
二月,下令在京師曠土廣種桐、棕、漆等樹,在江南曠土種植苜蓿。
三月,令徐輝祖、李景隆、藍玉等備邊陝西。
四月,冊封第三批皇子為蕃王。
五月,令漢、衛、穀、慶、寧、岷六王在山東臨清練兵。
六月,令禮部清理整治佛、道二教。
七月,遷徙各地富民五千三百戶充實京師。
八月,皇太子朱標巡撫陝西,考察建都關中事宜。
十一月,皇太子朱標返回京師。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六十五歲
二月,詔令全國衛所軍隊以十分之七屯田,十分之三守城。
三月,改封豫王朱桂為代王,漢王朱楧為肅王,衛王朱植為遼王。令馮勝等十四人分理陝西、山西、河南諸衛軍務。
四月,皇太子朱標薨;涼國公藍玉率師征討罕東,爾後移師鎮壓建昌衛指揮使月魯帖木兒叛亂。
六月,西平侯沐英卒於雲南。
八月,詔令公侯將賜田歸還官府,改為歲給俸祿。
九月,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十月,沐英之子沐春襲封西平侯,鎮守雲南。
十一月,藍玉擒獲月魯帖木兒,解至京師伏誅。
十二月,詔令馮勝、傅友德、藍玉等人兼任東宮師、保官。
閏十二月,以馮勝、傅友德為正、副總兵官,練兵山西、河南,兼領屯衛。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六十六歲
是年,規定禁止浙江、江蘇人任職六部。
正月,召令馮勝、傅友德、常羿、王弼、孫恪諸將還京。
二月,藍玉以謀反罪被誅,“藍玉黨案”爆發,諸多功臣被誅;輯《逆臣錄》頒示天下。
三月,頒布《稽製錄》誡諭功臣;《諸司職掌》輯成刊行,書中公布全國共計一千零六十五萬二千八百七十戶,六千零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二十一人;全國田土共計八百四十九萬六千五百二十三頃。
四月,詔令有司如遇災荒,先行賑貸而後奏聞。
七月,下詔赦免胡、藍餘黨。
十月,擢國子監生六十四人擔任各省布政使、參政等職務。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六十七歲
正月,下令停止外國入貢,惟琉球、真臘、暹羅許之;禁止民間使用番香、番貨;令李景隆為總兵官,鎮守甘肅。
三月,命工部行文教授百姓廣種桑棗;令徐輝祖、吳傑前往浙江練兵備倭。
八月,遣國子監生分赴各地督理吏民興修水利;令吳傑、張銓率退休武臣至廣東練兵備倭。
九月,令徐輝祖前往陝西練兵備邊;在建昌衛置四川行都司。
十一月,穎國公傅友德在禦前自刎身亡。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六十八歲
正月,令周王、晉王率河南、山西諸衛軍士出塞,築城屯田。
二月,宋國公馮勝被逼自殺。
三月,秦王朱樉薨。
六月,下詔廢除嚴刑,規定以後嗣君隻守《律》與《大誥》,並永不許複立丞相。
八月,信國公湯和病卒。
閏九月,重定《祖訓錄》,改名《皇明祖訓》;規定嚴禁後世變更祖製;重定諸王、公主歲祿。
十二月,湖廣布政司上報所屬郡縣已種桑、棗、柿、栗、胡桃等果樹計八千四百三十九萬株。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 六十九歲
正月,頒布《擒獲倭賊升賞格》。
九月,召退休武臣二千五百餘人入京,各賞給大量銀鈔。
十月,詔令給退休武臣進秩一級。
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年) 七十歲
正月,在山西、北平、陝西、甘肅、遼東等省置行太仆寺,掌邊鎮衛所之馬政。
三月,下詔嚴禁民間以金銀交易,嚴禁私茶出境。
四月,再度禁止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戶部上報全國富民名籍。
五月,《大明律》、《欽定律誥》改定完畢頒行。
六月,附馬都尉歐陽倫因販運私茶被賜死。
十二月,朱元璋始染重病,而後病情好轉。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十一歲
三月,晉王朱棡薨。
閏五月,朱元璋於初十日這天駕崩於西宮;閏五月十六日,皇太孫朱允炆奉遺詔即皇帝位,葬朱元璋於孝陵,追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