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附:朱元璋生平大事年表(2)(1 / 3)

正月,常遇春攻克大同;倭寇侵擾山東濱海郡縣,此後,倭寇幾乎年年犯境。

二月,朱元璋下詔修編《元史》。

三月,徐達攻克奉元,常遇春攻克鳳翔。

四月,朱元璋詔令中書省編纂《祖訓錄》,製定封建諸王和官屬之製;徐達在西安擊敗元豫王;馮勝兵至臨洮,李思齊歸降。

五月,徐達攻克平涼;元朝慶陽守將張良臣降而複叛。

六月,常遇春、李文忠攻克開平,元惠宗逃往應昌。

七月,常遇春暴卒於軍中。

八月,元軍反撲大同,被李文忠擊敗;徐達攻克慶陽,殺張良臣,平定陝西。

九月,朱元璋下詔以臨濠中都,。

十月,朱元璋下詔天下郡縣並設學校。

十一月,元將王保保攻破蘭州,俘殺明將於光。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 四十三歲

是年,動工修建中都;江南地區實行裏甲正役。

正月,朱元璋令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等將,兵分兩路,再度北伐。

二月,下詔選賢才任職六部。

三月,下詔在全國範圍大規模開展民屯、軍屯。

四月,朱元璋封建諸位皇子為蕃王;徐達在沈兒峪大敗王保保,後者逃到和林。元惠宗在應昌病故,其太子愛猷裏達臘繼立,史稱“北元”。

五月,李文忠攻克應昌,俘獲元惠宗嫡孫買的裏八剌,元嗣君北逃。

六月,元朝鎮西武靖王卜納剌和陝西行省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歸降。

七月,朱元璋誅殺中書省左丞楊憲。

九月,《大明集禮》輯成頒行。

十一月,大封功臣;下詔清查全國戶口,編製戶帖。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 四十四歲

正月,命令左丞相李善長退休,以汪廣洋為右丞相;下詔開科取士,連舉三年,之後三年一舉;詔令全國郡縣編製賦役黃冊,推行裏甲製度;令湯和、傅友德、廖永忠等兵分兩路征伐夏國。

四月,令朱亮祖率軍增援伐蜀大軍。

六月,湯和進逼重慶,明異投降,夏國滅亡。

七月.傅友德攻克成都,蜀地平定。

十二月,下詔禁止瀕海人民私自出海。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 四十五歲

正月,令徐達、李文忠、馮勝兵分三路北征北元。

三月,詔令全國舉行“鄉飲酒禮”;藍玉在土刺河擊敗王保保。

五月,徐達在嶺北遭受敗績。

六月,頒布實施《六部職掌》;作鐵榜申戒公侯;馮勝攻克瓜州、沙州等地,俘獲北元平章長加奴;李文忠與元兵激戰於阿魯河畔,宣寧侯曹良臣,指揮周顯等人戰死。

七月,負責中路軍殿後的湯和在斷頭山被元兵擊敗,禦史中丞章溢之子章存道戰死。

八月,北元攻破雲內州城,州同知黃裏戰死。

十一月,元將納哈出進犯遼東,五千明軍戰死或被俘。

十二月,詔令以農桑、學校考課有司官員。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 四十六歲

正月,貶謫汪廣洋為廣東行省參知政事。

二月,在藏區置烏思藏衛和二個宣慰司、一個元帥府、四個招討司、十三個萬戶府、四個千戶所,對青藏實施有效統治。

三月,頒行《昭鑒錄》訓誡諸王;令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等大將備邊山西、北平;令於顯、朱壽為正、副總兵官,巡海禦倭。

五月,初編《祖訓錄》輯成,朱元璋為之作序。

七月,任命胡惟庸為中書右丞相。、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 四十七歲

是年,遷徙江南富民十四萬人安置於鳳陽。

正月,令吳禎、於顯為正、副總兵官,巡海禦倭。

二月,頒行《大明律》。

七月,提升藏區的朵甘、烏思藏二衛為行都衛。

八月,申定兵衛之政,正式建立衛所製度。

九月,遣北元皇子買的裏八剌北歸;在藏區設置朵甘思宣慰司;罷寧波、泉州、廣州三市舶司。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 四十八歲

是年,發生著名的“空印案”。

正月,令鄧愈、湯和等十三人率兵屯戍北平、陝西、河南;詔令天下設立社學;令有司賑濟窮民以衣食屋舍。

二月,詔令將死罪以下和官犯私罪者到鳳陽屯種勞改贖罪。

三月,製定鈔法;廖永忠坐事賜死。

四月,朱元璋巡視中都,工匠以“厭鎮法”發泄不滿,悉數被殺,遂罷中都工程;劉基疑被胡惟庸派人毒死。

六月,在吐蕃地區設置安定、阿端二衛。劉基疑被胡惟庸派人毒死。

八月,元將王保保病死。

九月,改建南京皇城宮殿。

十月,詔令改都衛為都司、行都衛為行都司,當時全國共計設置十三個都司和三個行都司。

十二月,元將納哈出再次侵擾遼東,被指揮使葉旺擊敗。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 四十九歲

正月,令湯和、傅友德、藍玉、王弼、丁玉等人備邊延安。

二月,製定諸王、公主歲祿。

六月,詔令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當時全國共計有十二個布政司。

閏九月,平遙訓導葉伯巨上書,指責皇帝“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被下獄餓死。

十一月,遷徙山西和真定無產業之民到鳳陽屯田。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 五十歲

是年,鄧愈、沐英攻吐蕃,大破之。

正月,宋濂退休回鄉。二月,詔令免除現任官員徭役。

五月,戶部主事趙乾賑濟湖廣水災遲緩被誅;令李善長、李文忠“總中書省、大都督府、禦史台,議軍國大事”。

六月,下詔臣民言事皆實封直達禦前;命政事啟皇太子裁決奏聞。

七月,始遣禦史巡按州縣,詔令設置通政司。

九月,任命胡惟庸為左丞相,汪廣洋為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