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劉福通扶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稱帝,號“小明王”,建都亳州,定國號“宋”,建元“龍鳳”。
三月,郭子興病死;方國珍攻占慶元。
四月,小明王任命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從此奉龍鳳正朔;常遇春前來投軍。
五月,巢湖水師頭領廖永安、俞通海等率部歸附。
六月,朱元璋率部渡江,攻克采石、太平,陶安、汪廣洋等儒士歸附;月底,首攻集慶失利。
七月,徐壽輝攻克武昌、漢陽等地;張士誠攻克杭州;朱元璋分兵令徐達攻略集慶的外圍州縣。
八月,朱元璋再攻集慶。
九月,郭天敘、張天祐被降而複叛的陳埜先設計擒殺。
十二月,元將答失八都魯大敗劉福通於太康,包圍亳州,小明王退避安豐。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宋小明王龍鳳二年,1356年) 二十九歲
正月,天完政權實權人物倪文俊協迫徐壽輝將都城於漢陽,倪擔任丞相,改元“太平”。
二月,張士誠攻占平江路,改各為隆平府,並自高郵徙居隆平,改稱“周王”;朱元璋遣徐達攻打鎮江,克之。
三月,朱元璋攻占集慶路,改名為應天府,得夏煜、楊憲等儒士。
六月,朱元璋部將鄧愈攻克廣德路;朱元璋遣使與張士誠通好,對方不理。
七月,小明王升任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稍後又升任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張士誠遣將爭奪鎮江,被徐達擊敗。
九月,劉福通令李武、崔德出征陝西,攻破潼關。
十月,張士誠遣使向朱元璋請和,遭到拒絕。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宋小明王龍鳳三年,1357年) 三十歲
二月,朱元璋的部將耿炳文攻破長興。
三月,朱元璋的部將徐達攻占常州;劉福通的部將毛貴攻占膠州、濱州一帶。
四月,朱元璋攻占寧國路,老儒朱升歸附,並進獻“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策略。
六月,劉福通分兵三路進行北伐西征。
七月,朱元璋的部將趙德勝攻占常熟,生擒張士誠之弟張士德。
八月,剛剛降元的江浙行省參政方國珍擊敗張士誠部,張也降元,被授“太尉”之職。
九月,陳友諒殺死前來避禍的上司倪文俊,成為天完政權實權人物。
十月,朱元璋遣部將繆大亨攻破揚州,收降青軍元帥張明鑒。宋政權西路軍攻占陝西大部分地區。
十二月,徐壽輝的部將明玉珍攻克重慶。
元惠宗至正十八年(宋小明王龍鳳四年,1358年) 三十一歲
是年,元朝大都大饑疫,死者二十萬。
二月,宋政權的西路軍被元軍擊敗,轉入四川;東路軍毛貴攻占濟南。
三月,宋政權中路軍攻克晉寧,分兵兩路攻略晉、冀。
五月,劉福通攻破汴梁,定為都城,自安豐迎小明王入居。
十一月,朱元璋建立寓兵於農的民兵製度。
十二月,宋政權的中路軍攻破元朝的上都開平,然後攻克遼陽,進入高麗;朱元璋親自督師攻克婺州,改為寧越府,設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分省。
元惠宗至正十九年(宋小明王龍鳳五年,1359年) 三十二歲
正月,朱元璋的部將胡大海、謝再興攻克諸暨。
三月,方國珍遣使向朱元璋表示歸降,並欲以其子方關為質,被朱元璋放歸。
四月,宋將領毛貴被趙均用所殺,趙均用又被部將趙繼祖所殺。
五月,宋小明王授予朱元璋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之職。
六月,朱元璋自浙東返回應天。
八月,元將察罕帖木兒攻破汴梁,劉福通保護小明王退守安豐;朱元璋遣使與察罕通好。
九月,朱元璋授方國珍福建行省平章,方國珍以疾辭。
十一月,胡大海、耿炳文攻破處州,胡深歸降。
十二月,陳友諒以江州為都,自稱“漢王”,迎徐壽輝居住。
元惠宗至正二十年(宋小明王龍鳳六年,1360年) 三十三歲
是年,元將孛羅帖木兒與察罕帖木兒相互攻殺;明玉珍聞聽徐壽輝被殺,便阻塞關隘,與陳友諒斷絕往來。
三月,浙東名士劉基、宋濂、章溢、葉琛等人至應天效力朱元璋。
閏五月,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改國號為“大漢”,改元“大義”,隨即進攻應天,兵敗退回江州。
七月,徐壽輝的浮梁守將於光歸降朱元璋。
九月,徐壽輝袁州守將歐普祥歸降朱元璋。
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宋小明王龍鳳七年,1361年) 三十四歲
正月,小明王下詔封朱元璋為吳國公。
三月,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任命朱文正為大都督。
六月,察罕帖木兒大舉反撲山東紅巾軍。
八月,朱元璋親征陳友諒,漢將丁普郎、傅友德歸附,奪下江州,陳友諒退回武昌,遂分兵攻下南康、蘄州、黃州、廣濟、饒州等城池。
十月,明玉珍於重慶自稱“隴蜀王”。
元惠宗至正二十二年(宋小明王龍鳳八年,1362年) 三十五歲
正月,朱元璋前往龍興接受陳友諒的部將胡廷瑞投降,遂改龍興路為洪都府,並設置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瑞州、吉安守將相繼歸降。
二月,朱元璋返回應天;苗軍元帥蔣英、劉震等人在浙東反叛,胡大海、王愷、耿再成等人遇害。
三月,胡廷瑞的部將祝宗、康泰降而複叛,攻占洪都,葉琛、萬思誠等被殺。
四月,應天政權的二把手邵榮率部平叛,收複處州;徐達收複洪都。
五月,朱元璋令朱文正率趙德勝、鄧愈等將鎮守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