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青山有真情(3 / 3)

正光沒有辜負眾望,他教學嚴謹,對同學認真負責,諄諄善誘,同學們不懂的地方,他總是從各方麵進行講解。他和同學們談論各種問題,交流思想,還給有些同學以生活上的幫助。時間長了,相互間都有了較深的理解。他為人正直、豁達,待人誠懇、熱情,具備了許多東方男子的特點。他也說伍真學習刻苦、意誌堅忍,是一位聰明善良的中國女子,他們的接觸漸趨頻繁,談話也極為廣泛,他向她講述越南的風土民情、科壇、政界,她向他講中國的曆史,秦始皇、武則天,講中國的造紙術和指南針。當她講到她的身世時,他就像聽一部動人的童話,極其認真。

伍真有三個父親,親生父親是陝西扶風縣一個姓曹的農民。由於家庭的貧窮,1921年伍真生下剛40天,父親便把她給了省城的裁縫。她七歲時,養父突然得了“黃水腫病”,無法醫治,為此賣了房子和一些家具,全家搬到城門洞。後來,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突然把伍真叫到床前說:“孩子,你長這麼大了,該給你起個名字了,我看你愛笑,就叫歡喜吧。”說完便咽氣了。沒辦法,母親帶著伍真和弟弟改了嫁,來到一個名叫伍海周的家裏。他是山西人,因賣玻璃瓶發家,開了五間點心鋪,兼賣油鹽醬醋,生意很是紅火。但父親不識字,常受賬房先生的騙,不得已,讓伍真上了縣上的第一女子小學。當時她已八歲,白天上課,晚上幫父親挑水磨油劈柴,稍不注意,還要挨打受罵,夜裏常幹到12點……盡管如此,她的學習成績仍名列前茅。學校有個老師,非常敬佩二萬五千裏長征,他當著全校的師生高度讚揚共產黨的抗日愛國精神。國民黨特務說他作赤色的宣傳,立即拉出去活埋。這位老師麵不改色心不跳,當土埋到脖子,嘴裏仍高喊:“共產黨萬歲!”他的80歲老母趕來看他,竟被國民黨人一腳踢死了。……伍真氣不過寫信將校長告到大舅那兒,大舅撤了校長的職,讓伍真上了西安女子師範學校。

“伍真,咱們到外邊去走走。”午飯剛完,正光來到伍真的宿舍門口。這時,伍真已抗大畢業,留校工作,可以說和正光是同事了,陽光下他們並肩走著。隻見正光揚起拳頭在伍真的麵前晃著,伍真也不甘示弱地迎上去,他們正在爭論什麼。他們笑著,快樂無比。他們的關係發展著,由好感到傾慕,由傾慕到愛慕,終於,他們於1941年結合了。真是有緣千裏來相會。

他們的婚禮儀式是由女大高級班指導員、延大校長趙毅敏主持的。儀式簡單,氣氛卻熱烈活躍,充滿革命大家庭的溫馨。

四年後,1945年,他們的大女兒黃安娜已經一歲多,小女兒黃白蘭已八個月了。她們都憨態十足,可愛極了。日本帝國主義即將投降,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召集了在延安的越南同誌,開了三天會,為迎接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的新形勢,決定立即送他們回國。

正在編譯局工作的黃正光此時心情十分複雜,既興奮又憂慮。興奮的是自己不久就要回到祖國了,憂慮的是他舍不得離開這裏的同誌和戰友,更舍不得離開妻子和女兒。

“伍真,咱們一塊兒回去吧,抱著咱們的女兒,去見咱們的父母兄妹,讓父母也見見他們的乖孫女、漂亮能幹的兒媳婦,咱們一塊兒回去吧,我求你了。”正光用極其哀婉又懇切的語氣勸說伍真。伍真又為難了:“正光,不是我不想去,孩子舍不得你走,我也舍不得離開你。可是,我跟你去了,語言上有障礙,你在政府做事,我能幫你什麼忙?中國的現狀你也清楚,就是日本帝國主義馬上投降,中國人民要從這種災難深重的局麵中走出來,還需要很大的努力和付出,我怎麼能在這個時候離她而去呢?”正光沒什麼可說的了,麵對伍真的慷慨陳詞,他知道,伍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寧願犧牲自己一切的人。他尊重伍真的選擇和觀點。可是伍真愈這樣,他愈舍不得離開伍真。

臨走,他對伍真說:“中央領導同誌答應,待時局好轉後,一定送你們母女去越南,無論如何你要等著。”他將兩個女兒親了又親,抱了又抱。他對伍真千叮嚀萬囑咐,要特別照顧好兩個寶貝女兒,並說:“你不會做秦香蓮,我也不會做陳世美,唐明皇說過,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下堂。你是我的糟糠之妻,我怎麼也不會背叛你。我黃正光不是忘恩負義之人。”

走時,伍真沒去機場送別。因為交通不方便。可是,她是怎樣一手抱白蘭一手領著安娜,站在窯洞外麵,抬頭瞭望起飛的飛機,她是怎樣默默無語淚流滿麵……正光飛到重慶後,組織上給他們每人發了16塊銀圓作回國路費。正光從中取出6塊,給每個女兒買了雙小皮鞋和高級水果糖,還有一床被麵,托人捎給伍真,尤其珍貴的是,給她寫了封情深意長的信。

解放後,由於種種曆史原因,伍真組成了另一個家庭,1953年10月,以黃正光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教育代表團來中國還特意看了他們母女。他首先參觀了女兒所在的育才小學。國慶節,還領著兩個女兒上了天安門見了毛主席和周恩來,越南的黨政領導胡誌明主席也多次來中國,每次讓越南駐中國的大使親自接姐妹倆去釣魚台住幾天,蔡暢、鄧穎超、康克清幾位同誌還專為胡主席舉辦聯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