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延安物質生活困難,醫院條件差,常英的病一時還難於很快治好,於是幾位崇拜她的讀者、朋友就拿著刊登她的《火焰》的《解放日報》去請國際友人符萊大夫為她治病,符萊大夫看了她的文章,被她的事跡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親自到這個山溝醫院給她治好了病。從此,常英更加樹立了拿起筆寫文章的勇氣,她又很快寫了《母親死後》的文章,《解放日報》又及時給予發表。時隔不久還刊登了一位讀者讀了這篇文章的來信,這就更加堅定了她大膽創作的信心,緊接著又寫了《從奴隸到解放》,《解放日報》在年底仍予及時刊登。當時延安就這麼一張《解放日報》,竟能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給一個無名之輩的作者連續發表三篇文藝作品,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在《解放日報》的鼓勵、幫助下,常英更加刻苦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不長的時間,先後在《解放日報》、《晉綏日報》、《群眾日報》發表文藝作品、新聞報道十多篇,在延安文藝界和青年讀者中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1946年6月國際民主婦聯決議邀請中國解放區婦女界代表出席巴黎會議。延安為了開好這次會議積極搜集準備婦女界典型材料,著名攝影家肖冰專門采訪了常英,給她攝了影;邊區文協高敏夫整理了她的材料,把她的照片和發表後的作品送給出席巴黎會議的代表蔡暢同誌,希望把她的事跡介紹給國際友人。
常英的成長還受到延安的革命老前輩和專家們的關心和重視,黃齊生先生曾在他的住所會見了常英夫婦,他為常英的精神和事跡深深感動,親筆題詩予以鼓勵:
誰束縛你?解放!
誰壓迫你?反抗!
隻有那甘心墮落的人們,
才會規規矩矩
服服帖帖,
一聲兒不敢響,
一點兒也不敢強!
黃老先生的題詞讚揚了常英的精神。從這一段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延安這座熔爐是怎樣鍛煉人的,延安這塊神聖的土地是怎樣誕生和成長出新的一代文藝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