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解讀悲鴻(4)(2 / 2)

但最能表現現實生活,最能直接關注民族危亡的,還是人物畫。徐悲鴻在中國學不到人物畫的時候,他就向西方去學習。現在看來,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設想,他去學人物畫,是為了表現他的現實生活,表現他對當時的中國現實的一種看法。那麼照他這種才能,要是在山水花鳥上去發展,他也不會是沒有成就的畫家。但是他在人物畫上麵,他去西方學了油畫,又把油畫的一些能夠表現現實的因素加入到中國畫裏麵來,創作了一種彩墨,在那個時候就叫彩墨。現在看來還是中國畫的一個分支,隻不過是“中歐化”的工具、筆墨,甚至還有很多中國畫的要素,加入了西方的所謂科學的因素,形成一個新的品種。這個品種當時是合適的,現在也有很多人在延續。

至於徐悲鴻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條道路,我覺得,就是因為他是為人生而藝術。他是非常有個性的、有民族氣節的畫家。雖然在西方學習,但是他去西方之時,就沒有拜倒在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腳下,他完全是取它可以用的東西,在他的畫中也能體現出來,西方有用的東西我們自己把它拿來,我們自己好的東西我們留下,不好的東西揚棄,西方好的東西加入,這個思想是非常明確的,最後形成了徐悲鴻的體係。

至於徐悲鴻受到的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可以從18世紀之前講起。以真為美,古希臘哲學已經給藝術定義有這麼一層意義。就是藝術是什麼?藝術是生活的一麵鏡子,能夠完整地、真實地反映生活的現象,這就是繪畫的主要任務。當然,在亞裏士多德那個時代,同時也有理念更重視深層次人的感受,人對這個世界獨特的看法,而不是像鏡子一樣,表麵地反映生活。但是後來發展到徐悲鴻這個時代,無論從西方,還是我們直接借鑒的蘇聯,都不是說自然主義者完全地反映生活的表象。

徐悲鴻處在這麼一個時代,由於政治經濟的落後,使得中華民族對自己傳統文化有一種不滿意,在這個時候,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的現實主義,或者叫做現實主義中間的寫實畫就顯得尤為突出。這裏要特別說明一點,就是寫實畫法不一定就是現實主義。現實主義也不一定是寫實畫法。因為這個寫實畫法完全可以表現神話,可能表現的是聖經故事,表現的是宗教,不能說寫實畫法就一定是現實主義,但是現實主義往往采取寫實的手法,比如俄羅斯巡回畫派和法國17世紀以來的現實主義,就是用寫實的畫法表現所見所聞,就是周邊的生活,他生活環境中間一點一滴的瞬間。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寫實表現手法在中國幾十年往往容易被混為一談,這個必須把它嚴格的區分開。

至於徐悲鴻引進的寫實畫法為什麼能在中國這麼快被藝術界接受,被中國的政府接受,被這個時代接受,我覺得跟中國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有關係。因為在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已成頭等大事,成為一個最大的問題的時候,文藝是什麼?文藝的最大作用是什麼?應該說文藝在這時候已經變成了一種武器。

毛澤東在延安座談會上講,文藝應該成為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武器。成為武器的這種美術,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是寫實畫法,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你畫得真實,大家能看得懂,你是表現現實的,跟每一個人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

那麼,徐悲鴻引進了西方畫法,結合中國畫的畫法,就能讓已經在歐美成為過去式的寫實畫法到了中國還能剛剛興起。為什麼?因為廣大的勞動人民要看得懂,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個人價值是要通過國家的價值來體現的,此時,你必須讓大家看得懂,並且畫的是我們看到的現實。於是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寫實的表現方法就成為1949年和之後的60年主要的主流畫法。

我想,是這個時代造就了徐悲鴻,也是他個人的天才適應了這個時代,所以使得徐悲鴻在這個時代不可替代。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大民族,它實際上落後隻有兩百年,在明代的時候,中國的經濟,中國的版圖,甚至在清代的中期,中國的版圖和軍事都很強大。但是作為一個社會形態,它也有它老化、死亡的一天。封建社會必然滅亡,這是社會規律所決定的,任何一個生命都有它的發生、發展、壯大,最後也有它的滅亡。那麼徐悲鴻這一代人處在中華民族最低潮的時候,作為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有一定的年齡經曆的大家,他對自己民族處在這樣的一個積貧積弱的狀況是不滿的,他學習西方不是為了拜倒在西方的腳下,他完全是拿來西方的科學的東西,為我們所用。實際上他的目標已經達到了,徐悲鴻可以說是有一個無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