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解讀悲鴻(4)(1 / 2)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在接受紀錄片《百年巨匠》攝製組的采訪時,對徐悲鴻的藝術探索曆程以及他開創的徐蔣體係作了一個非常全麵的概括。

徐悲鴻在當代中國美術發展史上是一個轉折性的人物,也可以說是開啟性的人物。從徐悲鴻開始,把前一百年來西畫的傳入更加係統化。他親自到西方去學習,然後回到國內以後,他把中西結合的路子開辟以後,成為一直影響到中國當代美術的一個主流。他在西方受到係統的油畫教育,古典畫法方方麵麵他學得比較紮實,他從西畫整個創作體係出發,展現藝術和生活的關係,從寫生到構思,到創作,到表現,到構圖,包括中間的一些學科的係統的研究,比如說解剖學、色彩學、構圖學、透視學等等,這些都是西畫的古典畫法支撐因素,而他都研究得非常係統和透徹。回國以後他參與到當時美術教育的創辦中去,在好幾個美術學院,作為院長也好,教授也好,作為後來的一代教育大師,包括他自己的創作,以及他的油畫創作最後到兼攻中國畫,都是在把中西結合的畫法傳揚開來。因此,徐悲鴻先生的英年早逝真是非常可惜,他剛剛跨入大師之門就由於身體原因離開了我們。

徐悲鴻先生從他學習到引進西畫的整個體係,以及自己的教學和自己的創作,他是非常完整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所開創的徐蔣體係從基礎訓練,基礎課程的設計,基礎訓練的時間,基礎的寫生對象的設計方麵都非常的完整。盡管早年可能是一個學習班,後來可能擔任一個係主任,再後來又擔任一個組織者,但是他的這個係統是非常明確的。

屬於徐蔣體係的代表作品應該說是蔣兆和的《流民圖》,但是徐悲鴻自己的很多創作都滲透了中西結合的方方麵麵的因素。我覺得徐悲鴻在自己建立的教學體係裏實施教學,包括自己的創作及理論研究。比如說“寧方勿圓,寧髒勿淨”,“盡精微,致廣大”,這些在他的語錄中都是非常有名的,現在看來這些原則都是牽扯到很深的美學範疇的一些問題。到現在為止,其實都不能說他的這個體係被其學生完全領悟到了,因為很多問題就出在對徐悲鴻的思想理解不夠深入不夠透徹。所以徐悲鴻當時堅持的一些原則,如果堅持下來,估計現在對他的評價還要高得多。

到目前為止我認為在新中國成立前後,跨越一百年,能夠超過徐蔣體係的,係統的、完整的體係是沒有的,比如說我們古代的中國畫的係統是完整的,我們引進西畫的傳統是完整的,但是當下中國既不同於古代,又不同於西方,那麼當下中國畫的主流和根源在哪裏?就在徐悲鴻。雖然徐悲鴻和蔣兆和先生他們一前一後,互相影響,但或許更多是蔣兆和受到他的影響,或者是受到那個時代,那股風潮的影響,如果沒有前麵的徐悲鴻,我覺得蔣的創作可能也達不到這樣完整的程度,而徐悲鴻先生在自己的創作基礎訓練、教學以及畫論,這所有的一切對後世的影響沒有人可比。

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畫家,沒有一個不受到這個係統的影響。盡管說我們是蘇聯體係,實際上蘇聯體係是一個技術體係,從創作方法、創作理念,一直到創作實踐教學理論,還是徐悲鴻的體係最完整。我覺得他開啟了中國現代現實主義美術的先河。他是一個開拓者,或許說他是一座高山,他是一個大師,這樣的評價都不為過。當然任何一座大山並不是唯一,任何一個大師也還有後人對他有突破、有發展。但徐悲鴻是不能代替的。

徐悲鴻的畫法和他的體係在中國美術史上,前無古人。我認為後人都是在他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中國的傳統跟徐悲鴻體係有很大的區別。

徐悲鴻在去西方學習之前,受到中國的傳統教育,應該講是很係統的。他的出身、他的家庭,他所經曆過的方方麵麵,使得出國之前,他的人格塑造其實就已經完成了。他在出國之前所處的時代是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時代,他看到了西方對中國的這種強勢,也感覺到中國畫的弊端。比如說他曾經明確表示,他對中國近代兩百年人物畫非常不認可,他以為近代中國已經沒有人物畫了,除了少數像任伯年,還有一點寫生能力,有一點表現當代人物的,其他的人物畫已經滅絕了。為什麼呢?由於從我們的封建社會走下坡路以後,異族統治,社會動亂,人物畫的主題鮮明了以後,經常惹來殺身之禍,中國在唐宋以後,尤其在明清,名人畫的係統非常有成就,而文人畫的這個係統的成就主要在山水花鳥畫。為什麼?因為山水花鳥畫既能抒發自己的情懷,又不至於惹來殺身之禍,不食人間煙火,我自己表現我的閑情逸致就好。在世界範圍內文人是一個特殊的階層,這個階層基本上有兩種人組成,一種是仕途渺茫,他最後歸宿山水,鍾情筆墨。還有一種,就是家有萬貫,他對現實不滿,也不願意出來做事,這兩種人構成了中國畫的文人畫係統和文人階層。而這個文人階層,對人物畫基本不去涉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