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領軍之師(4)(2 / 2)

聽到這個消息,侯一民也十分激動,他內心更對徐悲鴻加深了崇敬之情。“第二天我就知道消息了,那天晚上很有戲劇性,這個傅作義一提出來征求大家對北平怎麼辦的意見以後,沒有人敢講話,冷場很長時間,徐悲鴻先生第一個帶頭。為了北平的曆史文物不被破壞,為了北平的幾十萬人的生命免遭塗炭,建議傅作義將軍接受共產黨的和平談判,和平解決北平的問題。多麼有膽識,他(徐悲鴻)第一個講了這個話以後,第二個站起來講話的是北大的一個曆史學教授,叫楊人梗。

他說‘我完全支持徐悲鴻校長的這個意見,如果傅作義將軍能夠接受這樣的一個意見,和平解決北平的問題,我作為一個曆史學家,我要在中國曆史上為傅將軍大書一筆。’第二天馮法祀就把這個事情告訴我了,我也就立刻報告我們地下黨的上級領導,這個就是徐悲鴻這個人在關鍵的時候的骨氣。徐悲鴻說,人不可有傲氣,但是不能沒有傲骨。他性格有兩麵,一方麵那麼天真,一方麵又在原則問題上那麼勇敢。”

1949年1月31日,北平市民在一片歡騰中慶祝北平的和平解放。徐悲鴻與從陝北解放區來的故友一一重逢:周恩來、田漢、郭沫若、沈鈞儒、沈雁冰、鄭振鐸、李濟深、柳亞子、翦伯讚、洪深……這些誌同道合的朋友讓一輩子堅持自己人生信念的徐悲鴻內心感到無比暢快。他出身貧苦,靠自我奮鬥改變命運,對舊中國底層老百姓一直充滿同情,如今,對新中國的向往讓他再次提起畫筆,畫下尺幅巨大的奔騰駿馬,並在畫麵上題詩:“百載沉屙終自起,首之瞻處即光明。山河《在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1949年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

1949年3月,徐悲鴻作為新中國的代表應邀前往布拉格出席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就在會議舉行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國民黨政府所在地南京的消息傳來。代表團團長郭沫若此後上台代表新中國演講,他說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勝利是對世界和平的重大保障。”話音一落,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徐悲鴻在現場親身感受著這一切,回國後,他運用大量的速寫和高超的默記能力,創作了著名的中國畫《在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

和平是經曆過慘痛戰爭的人們最為希求和渴望的。徐悲鴻自己也曾在戰火中幾經輾轉,如今,為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而創作,徐悲鴻夜以繼日,傾盡心力,剛畫完便病倒了。熱烈盼望著為新中國工作的徐悲鴻此時並不知道,病痛的陰雲正悄然而至,醫生說,他有半身癱瘓的先兆。這一年,徐悲鴻隻有54歲,在新中國成立後剛剛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當選為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