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領軍之師(4)(1 / 2)

1948年,北平時局緊張,南京政府緊急電令北平一批大專院校南遷,教育部又彙來一筆作為南遷之用的“應變款”,徐悲鴻也被列入“搶救大陸學人計劃”的名單中。國民黨要員紛紛離京,北平出現一片驚慌與混亂。解放軍的炮火已經打到了機場,於是,國民黨在城裏又修了一座機場,專為接送一批知識分子去台灣。而這個時候,徐悲鴻卻選擇了留在北平。

“悲鴻不怕,他主要就是要辦教育,要教學生,要培養有能力的新的一代美術界的學生。”廖靜文女士在接受我們攝製組采訪時說,“因為國民黨知道,這些有名的知識分子是國家的寶貝,應該把他們接走,不要讓共產黨利用他們。當時我們在北平,解放軍的炮已經能打到城裏麵了。有一天我跟悲鴻在家,還有一些客人,都是美術界的悲鴻的一些大弟子,北平藝專的教授,大家一起在家裏討論時局會怎麼發展。正討論的時候,就‘轟’的一聲,我們跑到院子裏一看,隻見一團黑煙,知道有什麼東西爆炸了。後來打聽,說是國民黨在城外的軍火庫給炸掉了。這就宣告了北京快要解放了,所有的軍火全給炸掉了。當時北京的城門都不開,不讓進去了。我們連蔬菜都吃不上了,就用黃豆泡豆芽吃。黃豆泡豆芽很容易泡,吃了好久的豆芽。當時國民黨的飛機第二次來了,停在了城裏修的臨時機場。這時候北京許多的大學校長、有名的教授,全都坐這個飛機走了,但是徐悲鴻沒有走。當然不走,北京藝專都不走,不是悲鴻一個人能決定的,悲鴻召集學生代表、名教授、各個部門負責人一起開會商量:北平藝專走不走?因為當時教育部給悲鴻寄了一筆錢,要把北平藝專的人都搬走。悲鴻拿到這筆錢以後,就在會上提出來怎麼辦,北平藝專搬不搬到南方去?悲鴻一向辦事不是自己決定,他很民主,都問大家。”

北平藝專去留問題的民主大會上有90%投票選擇不南下,因此,一批美術界的重要力量都自願跟隨徐悲鴻留在了北平,大家還商議將“南遷費”用於購買小米等糧食,分給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會。

但年事已高的齊白石先生受到了驚嚇,當他正要訂機票去香港的時候,徐悲鴻和廖靜文前去探望,廖靜文回憶說:“齊白石在我們沒來看他的時候,就聽人說,‘共產黨來了就得殺你’,因為你賣畫有很多錢,共產黨專殺有錢的人。齊白石聽了害怕。我們去了以後,就告訴他,共產黨來了不會殺你,共產黨也不會要你那點錢。老人很聽悲鴻的話,因為悲鴻一直很尊敬他,他有什麼事都是到我們家來問悲鴻怎麼辦,悲鴻給他出主意,他就聽。”就這樣,齊白石也留了下來。

在那樣一個前途未卜的動蕩年代,作為北平藝專校長的徐悲鴻就像一麵旗幟,他的勇氣和一身正氣鼓舞著全體師生。16歲就考上北平藝專的侯一民,在接受攝製組采訪時說:“我從人品這方麵向他(徐悲鴻)學得更多一點,他非常值得我尊重,特別是臨近解放的時候,這一段,真的是不容易,你想想,在傅作義麵前敢第一個說話多不容易啊。”

北平解放前夕,國民黨駐軍將領傅作義曾邀請留下來的北平文藝界名人就和平解放北平一事召開座談會,徐悲鴻首先打破沉默,與會代表紛紛響應,終於促使傅作義下了決心向共產黨投誠。

說起這件事,廖靜文不免有些後怕:“當時悲鴻去開會,我一個人在家等著,也很擔心,北平藝專有好幾個悲鴻的老學生也到我家裏來等消息。因為打不打可能就是這一次會議來決定了。我們等了很久才把悲鴻等回來。悲鴻把情況向大家講了以後,大家都高興了,覺得傅作義是真誠地征求意見,不是表麵的,所以大家都放心了。他要是不是真誠地征求意見,是表麵征求意見,那他就不會讓這些主張不打的人都回家,他要是假的就會把這些人抓起來。所以悲鴻回家以後,把那個情況一講,大家都覺得北京和平解放的希望已經就在眼前了。果然是這樣,沒有幾天,北平就宣布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