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為了籌辦中國美術學院,徐悲鴻從重慶經貴陽輾轉到桂林,要將當年從南洋避難回國存放在七星岩岩洞中的一批藏書取出來帶回重慶。因工作需要,徐悲鴻登報為學校招聘一位圖書管理員。
當時剛高中畢業,年僅19歲的廖靜文,為了參加抗戰救亡運動,隨文工團來到廣西,進行抗日宣傳義演。這個愛讀書的湖南姑娘無意中在閱覽室看到招聘信息。
“因為我想到重慶去考大學,所以我看有重慶來招考的,我就去報名。而且我又喜歡看書,當圖書管理員我非常願意。”當我們采訪廖靜文女士時,她對報考一事還記憶猶新,“當時有40多個人報考,我覺得我不一定有希望,所以回到單位以後,我就沒有想我能夠錄取。但是過了幾天,我就接到錄取的通知,叫我去複試,徐悲鴻先生親自主持,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
徐悲鴻一向愛才,對這個以第一名成績進入複試的女學生格外關注,於是,他問了廖靜文好多問題。問到她的興趣愛好時,廖靜文原本想說自己很愛唱歌,在“抗戰文藝演出團”合唱隊是唱女中音的。當時合唱隊中八人小合唱女中音隻選了兩個,其中之一就是廖靜文,可見她的女中音唱得相當不錯,但同時她還喜歡看書。於是她留了一個小小的心眼兒。“徐悲鴻先生問我,你喜歡什麼?我沒有說我愛唱歌,我告訴他我愛看書。他又問我看什麼書?我在中學就讀了很多的世界名著,比如托爾斯泰、高爾基,還有英國的狄更斯、法國的巴爾紮克等等,還有中國的巴金。我大概每一個人舉了一兩本書。另外我還告訴徐先生我喜歡中國的舊詩詞,我也把陸遊的兩首詩背給他聽。總之,在那次考試裏,徐悲鴻覺得我讀書挺多的。我當時雖然知道徐悲鴻的名字,但不知道他就是徐悲鴻。”
就這樣,廖靜文被徐悲鴻親自錄用。文工團知道這個消息後,本來還不同意廖靜文離團,但廖靜文經過再三思量,還是決定抓住這個新的工作機會。那時,她還不知道,這個決定竟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很快,徐悲鴻便帶著這位新上任的圖書管理員來到廣西的七星岩,這裏存放著大量徐悲鴻在抗戰期間帶不走的書籍畫冊。新工作讓廖靜文大開眼界。“我以前愛看書,但是我從來沒有看過那麼多西方的畫冊,所以對我來講也是第一次接觸那麼豐富的西方美術。我看到徐悲鴻捧著一本一本的畫冊,就像跟親人在一起一樣,那麼高興。那個時候我還跟他不怎麼熟,而且第一次在一起工作,我也不敢問他。可是他要捧到一本好畫冊,就會主動跟我講,這個是西方哪個派,哪個有名的畫家的畫冊,他也講他在巴黎讀書的時候很窮,買這些畫冊都要省著,要餓著肚子不吃飯去買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