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北部有許多景致,像東嶽廟、文昌閣、三清祠、關帝廟、朝陽洞、唐叔虞祠、三台閣、待鳳軒、呂祖閣、讀書台、貞觀寶翰亭等。這個地方的各種建築隨山勢布置,參差有致,高低錯落,以樓宇宏偉壯觀取勝。貞觀寶翰亭內立有“晉祠之銘並序”碑,為唐太宗李世民撰文並書寫。行書體,飄逸瀟灑,勁秀挺拔,堪稱行書傑作。此碑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晉祠南部有許多景點,如勝瀛樓、三聖祠、白鶴亭、難老泉、真趣亭、水母樓等。這一區域亭橋雅致,流泉穿繞,風光綺麗,是晉祠中最富於江南園林特色的部分。難老泉俗稱“南海眼”,為晉水的主要源泉。泉名取自《詩經》中“永錫難老”之句。泉水自懸甕山下崖層中湧出,水勢旺盛,常年不息。泉上建有難老亭,八角攢尖,形製精美,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與聖母殿旁善利泉亭相互對應。泉源西側有水母樓,重簷歇山頂,四周圍廊,內有水神柳氏及侍女塑像。旁有真趣亭跨建水上,亭下有石階通向水邊。水中有石雕小舟,稱不係舟。水中還有一座石壩,壩下十孔分水。難老泉一帶是晉祠中風景最佳之處,泉水清澈見底,錦魚漫遊嬉戲,周圍建築精雅,讓人切身感覺到處在江南園林。

晉祠最南部的建築有“十方奉聖禪寺”,寺內有一座七層八角舍利塔。此塔始建於隋開皇年間,清乾隆年間重建。塔高30餘米,每層四麵開門,並飾有琉璃勾欄。每逢夕陽西下之時,高塔沐浴在霞光中,景色優美無比,人們稱此景為“寶塔披霞”,是晉祠勝景之一。登塔遠望,所有景觀呈現在眼前,這裏便屬於晉祠中最好的登高觀景的地方。

晉祠是一座祭祀性的園林,它的格局對稱嚴整,而采取的布局屬靈活分散式,這真是難能可貴。園內布局利用懸甕山麓自然地形,因地製宜,循勢置景,使祠廟殿堂、樓閣亭台等建築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體現了意境和畫境的完美結合。園裏眾多的古跡,聖母殿、魚沼飛梁等許多建築均為宋、金時舊物,且在我國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餘近百座建築大都建於清代以前,一座園林中擁有如此眾多的古建築,晉祠堪稱獨一無二。園中周柏、唐碑、宋代彩塑等亦是曆史給晉祠的珍貴饋贈,使這座古園更加富有魅力。晉祠稱得上是我國紀念園林中比較出眾的一處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