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夫治病,是用強硬的手法,把手腳關節處左右移動,這種方法有效是因為製止了關節的更多僵硬,能夠減緩惡化,使風濕病人能下床出外活動。不好處是疼痛難忍。記得母親一天早上進入治療室被進行這種治療時,聽到母親被用活力挪動左右關節時疼痛而撕心裂肺的大聲哭叫聲,我恰在門外,聽到後,可能是常人說的母子連心吧,不由得我也大聲號哭起來,淚水直流,飛快地跑到遠處樹林的小房那裏,直到聽不到母親的痛哭聲,才歇下氣來喘息,當時驚魂未定,不知所措。
後來在陪伴母親時,若看見她去進行治療時,我會提前跑遠,以免聽到哭聲,後來每每想到此種情景,即使年長成了大人眼淚也不由得流下。
20世紀80年代,我考入大學,母親一直高興。後來,又出國留學,母親說:“去這麼遠了,平常看不到娃了。”後期,母親多幫助鄉下人寫信,以寫信人為榮,樂度晚年。吾無慈母,無已至今日,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古人曰: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母親在病故前,還發信讓我積極向上,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做了對親友和故裏有益的一些事,她一直高興地鼓勵我。慈母病故後,我在外幾年雖沒讀出什麼大名堂,但也今非昔比,論條件也可帶母出國旅遊,四處轉轉,享享人間的清福,但現在真是人去樓空:“子欲孝而親不在”,時常感到痛心,後悔不已。
詳思前輩,動亂時代為了撫養孩子,曆盡千辛萬苦,可惜沒有好好享福過,就這樣離開了我們,就一個個可憐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為使我們能出人頭地,她犧牲了太多太多。
此後,看了母親的所有來信,輕輕地將其保存,不敢輕易打開,不願再次揭開記憶的傷感,人的感情有時很脆弱,尤其是想到母親時。
母親呀,想著在北方初春的野花開放的季節裏,在清風徐來的呼喚中,在山野鳥啼的夜晚裏,我在南洋美麗的島嶼上給你送來我的祈福禱告的信息。
是你給予了我生命的軀體,是你給予了我生命的含義,是你賦予我慰藉的溫暖,是你給予我回味生命的記憶,也是你給予我生命的自信和力量,而我竟然毫無所報,你隻是那樣對子女無私的奉獻,你的形象時常出現在我的夢裏,點亮了我生命的每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