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牛年——豪言牛語(1 / 1)

金牛鳴鳴牛年到,牛牛氣氣過牛年!

記得大學時讀《戰國策》(2000多年前)有句最早最牛的也與牛有關係的名言“寧為牛後,不為雞前”。後來忽然想到戰國時代的說客們如張橫、蘇秦等有如此精神,加上:“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的信念和“割雞焉用牛刀”的本事,混的真的是古書描寫的“出有車,食有魚”的生活,也真的牛過一時。現代俗語又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牛皮不是人吹的,火車不是人推的”和“老黃牛精神”等。看到中國內地報道,現代社會風氣不正,評價物質為“牛氣不牛氣”為成功不成功的最常見標準,有錢有勢有大屋,就牛氣得很,不可一世。可以大講牛氣的話,做牛牛氣氣的事;反之則沒啥“牛氣”的或者“你有啥牛氣的?!”不牛氣的,像牛一樣有時不得不夾住牛尾巴乖乖地走路,等待牛氣的一天才牛。像我在南洋混了20多年,一無所成,大不了走了幾個小兒科的“小國”和出了幾本“連環畫”的書。標準問題上,也就最不牛氣了。最向往的仍然是以前童小時的生活“赤足走在田埂上,暮歸的老牛是我的同伴”的美景,每每思此,心有餘歡,阿Q得很!

古今中外,我一直認為,世上最牛的人,必有最牛之才,有最牛之才,必有最牛之功,亦必有最牛之德,那才叫牛牛牛或者可以喚聲牛哥真牛真牛真正牛!

記得讀古代故事時,唐詩“鋤禾日當午”的原句本是:

鋤地日當午,

老牛汗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後來此詩被改為描述人的辛苦,其實人是十分精明的,地裏做重活的,多數還是老黃牛,也有黑牛,白牛少見也就珍貴,地裏就少見了。南方熱帶也多有水牛,機械化時代也加上了鐵牛。不管怎樣,都是牛。人成了指揮者罷了,地裏耕地的重活都是牛做的,人都是玩腦子的,除了吹牛外,犁地的實實在在的重活哪裏能幹的了,也哪裏有那樣大的勁?人稍微累一點兒就胡說開了!漢字的“犁”除了犁地用牛外,牛上麵又承載的是“利”,牛基本不識字,除了看懂《牛津英漢雙解詞典》裏的兩個字“草—Grass”和“水—Water”,去銀行的路碑肯定看不懂,所以牛上麵承載的“利”基本上100%是對人的。簡言之,人類的根本利益也少不了牛,人類欠牛的情太多了,多如牛毛!無牛不成字,多公道啊!可惜如《古蘭經》講的,人類多是孤恩的!所以,上天又專定牛年!十二生肖裏,牛二虎三,老虎雖為百獸之王,在此,牛的地位卻高於老虎了!牛就是有一點點缺點,就是“老牛偏愛吃嫩草”,那種牛可是牛類中最最牛的牛了!一般牛瞧見也隻能望塵莫及了!

在印度,牛被認為是神聖的動物,即使走在大路上,車輛都要讓路,牛可以想尿就尿,想睡就睡,自由浪漫的多了,命確實大得很!在地球上的其他國度,牛的待遇就截然不同了。什麼特別情形下,尤其受了驚嚇和過分勞累,牛不會說話,就隻會馬上開步跑,跑不開,也就隻有喔喔喔的叫喚了,到了最後的關頭,牛就流淚了。每回看到牛流淚,也就不由自主地跟上流淚,多沒出息!因為自己知道一般情況,下牛兒也和男人一樣“好男有淚不輕彈”,可能跟幼小貧窮年代放過牛有關,對牛的感情及了解就比其他人多些。

有詩一首,曰:

一頭金牛牽府前,

左搖右擺來拜年。

對牛彈琴牛不懂,

隻緣糧草堆上麵。

牛頭實不對馬嘴,

又怪長睡牛欄邊。

更喜一年春時節,

Happy牛Year拜拜年。

牛年牛牛牛,牛年牛言牛語,牛牛隨便吹吹牛。庖丁解牛,遊刃有餘;學士揮筆,情之所趨,文之所成。

牛氣的話千萬不要笑話!恭請君子陶然笑納,再頌春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