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佩刀女俠:秋瑾(2 / 3)

東渡日本

分居後的秋瑾決定東渡扶桑,到日本去尋找誌同道合的革命同誌。1904年7月秋瑾衝破封建家庭束縛,毅然變賣自己的手飾自費留學日本,並以賦詩《泛東海歌》來抒發自己東渡日本的目的:因之泛東海,冀得壯士輔。

秋瑾到達日本東京,正是櫻花怒放的季節,日本有許多革命的同誌,秋瑾的心情就像那盛開的櫻花。她先入中國留學生會館日語講習所,埋頭苦學日語,並常常參加留學生大會和浙江、湖南同鄉會集會,每遇大會,秋瑾必登台演說革命救國和男女平權道理。

在此期間,秋瑾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作為開展婦女運動的團體;和劉道一、王時澤等十人結為“十人會”。至此,秋瑾最終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鎖,以反抗清廷、恢複中華為其理想。同時創辦《白話報》,以“鑒湖女俠秋瑾”署名,發表《致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傳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權。後又參加馮自由在橫濱組織的“三合會”,受封為“白紙扇”(即軍師)。1905年7月,秋瑾由馮自由介紹,在黃興寓所加入中國同盟會,秋瑾成為浙江省加入同盟會的第一人。這時她起名“競雄”,這時的秋瑾生活中充滿了激情,在留日學習期間,她寫下了許多充滿強烈愛國思想和飽滿革命熱情的詩篇,慷慨激昂地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將生命作犧牲。”“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不久,中國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遭到沉重的打擊,清廷駐日公使唆使日本文部省,頒布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使得中國留日學生的言行受到極大的限製,留學生隨時有遭逮捕的可能。《猛回頭》、《警世鍾》的作者陳天華跳海自殺,表示抗議。秋瑾不得已,於1906年春天回國。回國後的秋瑾是否能一展自己複興祖國的願望呢?

巾幗英雄

秋瑾回到上海,由徐錫麟介紹,她加入了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組織的“光複會”,她一麵創辦中國女報宣傳女權,一麵在虹口租界租屋與陳伯平製造炸彈。由於炸彈不慎爆炸,租界將她視為“危險分子”。

於是,秋瑾又在“馬足車塵知己少,繁弦急管隆誼稀”的情況下,回到祖籍紹興,主持大通學堂的校務。

為辦大通學堂,光緒三十三年初,秋瑾回到婆家索要銀兩。王蘊璉在《回憶嬸母秋瑾》一文中說:“我家原住湘鄉荷葉神衝。我四五歲時,看見秋瑾嬸母來我家,她每天在我母親房裏看書,不出大門。她在湘鄉住了一個月,便回湘潭去了。聽我母親說,秋瑾嬸母曾向她家娘要錢,家娘不理她。秋瑾嬸母就把刀子向桌上一砸,揚言要殺一個人。她家娘家爺見她這樣凶猛,就要管家拿了四千元給她。”於此,可見秋瑾剛烈的一麵。

大通學堂表麵上是開展新式教育,實際上是培養革命軍事人才的學校。1907年1月至1907年6月間,秋瑾一麵與教員王金發、竺酌先等,在和暢堂秋宅製定反清武裝起義的秘密計劃;一麵派親信去諸暨、嵊縣、新昌、義烏、金華、麗水等地聯絡會黨。

秋瑾多次往來於上海、杭州,在浙江新軍和杭州武備學堂、弁目學堂中發展同盟會組織,吸收光複會員,將會黨人員編為“光、複、漢、族、大、振、國、權”八個軍,統稱“光複軍”,並親擬《光複軍軍製稿》,《光複軍起義檄稿》,推徐錫麟為首領,自任協領,商定7月浙、皖聯合起義合攻南京。

然而,此次起義卻因事機不密,致使清政府有所警覺,開始搜捕光複黨人,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倉促起義,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失敗,被捕犧牲,清政府軍很快查明秋瑾是這次起義的主要策劃人,於7月13日,派兵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入獄。

敵人用嚴刑拷打審問秋瑾,讓她招認同黨時,秋瑾指著審問她的人說道:“我的同黨就是你!”嚇得審問人麵無人色。當審問者問她有什麼遺言時,已經被打得肢體成殘的秋瑾,趴在地上用血手艱難地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