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搓軋製法
橫搓軋製法,是國外研究出的一項軋製新技術。以往,軋鋼廠生產金屬扁條,一般采用帶鋼縱切部分,或者用線材常規縱軋法軋出。而用戶往往要求窄扁條兩側邊具有一定形狀,如球麵、橢圓形、梯形或不對稱麵等,這類形狀用帶鋼縱切法難以實現,因為縱切後還要對邊部進行拉削加工。而用線材常規縱軋法生產,如用硬線大壓下量軋製成扁條時,會從中央開裂。如采用小壓下量多道次軋製,扁條側邊易產生細微裂紋,最終也很容易斷裂。
隨著線材生產的發展,在盤重增大,質量提高,多鋼種的情況下,采用線材軋成金屬扁條比用帶鋼多任務序加工生產(熱軋帶鋼一一冷軋帶鋼一縱切剖分??拉削邊部)要合算搏多。
橫搓軋製法,猶如擀麵杖擀麵皮一樣,來回碾。軋機為二輥式,輥身傾斜一個角度,二根軋輥作高速的往複擺動,線材從軋輥橫向喂人,進行橫向搓軋。其結果是,在常溫下,可夫壓下率一道次軋製,壓下率硬線可達70多,軟線可達85%,其寬展量為線材直徑的3~5倍(軟線時為4~5倍,硬線時為3~4倍),軋出扁條的硬度分布沿寬度方向均勻一致。線材橫搓軋其延伸率僅3%。軋機穩定軋製最高速為每分鍾6米。
在250毫米二輥式橫槎軋機上,用9毫米的低碳鋼為原料,在常溫下,經一道次橫搓軋後,可軋出厚1。35毫米、寬45毫米的帶鋼。用6。5毫米的硬線為原料,在常溫下,經一道次橫搓軋後,則可軋出厚1。8毫米、寬17。5毫米的扁條,軋機的軋製速度均為每分鍾4米,這種高效率的新軋製法,是二輥式常規縱軋法所不及的,如用5。6毫米線材,經一道次橫搓軋製,可軋出厚1。25毫米,寬19毫米的扁條。而用常規的200毫米二輥式軋機軋製,軋出厚度也為1。25毫米時,其寬度僅6。5毫米,且在扁條的兩側產生細微的裂紋。
橫搓軋製工藝及其設備的問世,將為線材的深度加工開創一條新路,同時,對於生產窄薄扁鋼和帶鋼來說,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原料新渠道,很適合地方小企業生產。
高爐噴吹煙煤
高爐噴吹煤粉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對降棲高爐焦比,減少生鐵成本,強化高爐冶煉有著獨特的作用。我國高爐噴煤技術發展較早,且工藝成熟,麵廣量大,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然而,直到70年代末期,全國高爐所噴的煤粉都是無煙煤,無一座高爐噴吹煙煤。為什麼?原來噴吹煙煤容易爆炸,不安全。60年代中期,美、法、英、蘇等因,都進行過高爐噴吹煙煤的試驗研究,但由下無法解決易爆問題而未成功。70年代,美國的阿姆科公司成功地實現了高爐噴吹煙煤,從而打破了這個禁區,但有關資料嚴密封鎖。連科技發達、仿效力極強的日本也不得不從阿姆科公司買進技術。
我國的鞍鋼、首鋼和太鋼,在60年代初都試噴過煙煤,也未成功。1978年,馬鋼在第二煉鐵廠4座中型高爐上全麵展開了噴吹煙煤試驗,經過兩年多的摸索研究,終於解決了煙煤易爆的不安全問題,而且煙煤噴吹量比類國、日本等國高,爐還要大,從而結束了我國高爐單一噴吹無煙煤粉的曆史。1981年10月,噴吹煙煤技術正式在馬鋼二鐵廠4座高爐上投入使用。1982年元月經冶金部鑒定,認為高爐高壓噴吹煙煤裝?安全可靠,能自動報警,靈活好用;可以避免誤操作,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可以就地使用兩淮煙煤,經濟效益顯#。馬鋼使用兩淮煙煤後,避免了運距遠、運費高等不利因%-,而且高爐噴吹煙煤其噴吹量較之無煙煤可提高50%。另外,噴吹煙煤采用了新式除塵方法,可以消除因使用老式除塵器而造成的環境汙染。經測定,其除塵效率達99%以上,粉塵排放濃度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
高爐“吃”煙煤填補了我國煉鐵技術中的一項空缺,擴大了煤源,從而使我國許多高爐都可以就近解決煤源問題。這項研究成果1983年柴荻冶金部科技成來二等獎和安徽?科技成來一等獎。1985年又榮獲國家科委三等發明獎。1984年,馬鋼又實現了高爐噴煤微機控製係統,進一步提高了噴媒的以動化水平和操作水平,在同類型高爐上其有推廣價他。這朵煉鐵技術奇葩,目前正在全國各地開放溢香。
高爐解剖與內窺鏡
如果以1735年第一座使用焦炭的煉鐵爐?為現代高爐的起點的話,那麼現代高爐已經有200多年的曆史了。人類應用煉鐵爐的曆史比這長得多,然而至今人類對高爐內部的認識還很不完善。在人類已經實現航天飛行的今天,高爐的內部對人類仍是謎一般的世界。
為了解高爐內部的秘密,冶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近十多年發展起來的高爐解剖技術就是一項突出的成
高爐解剖就是讓工作著的高爐迅速冷卻下來,然後將?剖開,觀察、研究其內部情況,以便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要想將這龐然大物迅速冷卻下來談何容易,開始人們擔心用水澆會引起爆炸,因為“水火不相容”的傳統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已根深蒂固。然而實踐證明從爐頂往爐內澆水的方法安全可靠。
國外對高爐解剖研究最有成效的國家首推日本。他們自1968年對一座646立方米的高爐進行解剖以來,至今已解剖了十幾座大、中型高爐,取得了不少寶貴資料。特別是發現了高爐內部的“軟熔層”,它介於軟化與熔化之間。同時發現軟熔層的形態和高妒的爐況有密切關係。這一發現對改善高爐操作製度,進一步強化冶煉提供了依據。
我國首鋼近年也對一座試驗高&進行了解剖研究。
高爐解剖像對屍體的解剖一樣,雖然可以進行仔細的觀察研究,但觀察到的畢竟不是“活”的情況。是否可以用類似胃窺鏡觀察活人那樣的鏡子來觀察工作著的高爐內部情況呢?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技術上難度較大。原因是高爐內部溫度很高,特別是風口前區溫度高達2000℃。但經過不斷努力,國外終於製成了可以插入爐子內部的窺鏡,並已在?座0。8立方米試驗高爐上使用。這種鏡子的鏡筒由三層銅管構成,外層用水冷卻,內層用氮氣冷卻,完成冷卻作用的氮氣由前端噴出,以保護石英玻璃。這種鏡子還可以與攝影機或錄像機相配合,將高爐內部的情況不斷記錄下來。但如何將這種內窺鏡用於大型高爐,尚待研究。據?近外刊報?,一種采用光導纖維的高爐內窺鏡也已試驗成功。
隨著高爐解剖及內窺鏡等一係列新的檢測手段的發展,人類對高爐內部變化的認識將進一步深化,相信人類最終解開高爐內部之謎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