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2 / 3)

“嗨,耀成,你先別急,耀宗的想法不是還沒說完嘛,”張頌臣看了看薑耀成,又轉眼看了看薑耀宗,“耀宗,你說,你說,你慢慢說,說詳細點!”

“成哥,漫說我並不是想寫湖南人才史,即便是要寫湖南人才史,那又有何難呀,”薑耀宗年輕氣盛,一向非常自負。如今見薑耀成好像有點輕看的意思,以為他並不了解湖南自古以來的人才情況,心裏頭便有些坐不住了,話說得很急,“你以為小弟我是在漫天誇海口,實際上根本就寫不出來,是嗎?成哥,你如果這樣看小弟,那可就真是太看扁小弟我了!不瞞你說,這些年你在張大哥手下撥拉算盤珠子掙大錢,忙得不亦樂乎,我在鄉下可也沒閑置光陰,虛度年華呀!我趁著沒事做,有的是時間,便大量翻閱史籍,看了一些書,積累了一些資料。這其中,就有不少是關於湖南人才方麵的東西。不是小弟我誇海口,一部湖南人才史實際上已經了然於胸了!”

“是嘛?你有這本事?那、那好吧,”薑耀成淡淡一笑,自覺不自覺地抬手摸了摸下巴頦,“既然你有這方麵的才幹,那倒也可以一試。”

薑耀宗沒有笑,滿臉嚴肅地說:“不騙你,哥,這些年我確實看了不少書。據我考察,中國人才之出,大體上經曆了一個從西到東、由北及南的過程。夏、商、周時期,河南、陝西及甘肅東部一帶,人才出得最多。春秋、戰國時代,山東、河北、安徽一帶,人才最稱鼎盛。儒、法、兵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差不多大部分是產在山東。漢、唐時期,各地人才出得比較平均,蘇、浙、皖、川、豫、魯、陝、晉都出產了不少大人才。自宋代起,中國人才之產出現了向長江以南移動的明顯趨勢。”

“沒錯,自北宋起,江南人才開始蓬勃興起。”薑耀成插話說。

“是呀,成哥,你說得很對,自宋代起,江南人才開始蓬勃興起。這其中,首當其衝者,便是江西。兩宋時期,江西人才之產為天下冠。而湖南人才之產,清以前實在微不足道,能提得上名的,大概也就是蔡倫、蔣琬、黃蓋、懷素、歐陽詢、歐陽通、周敦頤、夏原吉、李東陽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了。就是這幾個人,也難以算得上是最傑出的人物。其功業、成就、聲名、影響及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何能與孔、孟、顏、曾及李、杜、韓、柳、歐、蘇等人相提並論!”薑耀宗說。

“湖南出人才,那完全是清代以來的事。清代以前,湖南出的人才很少,成就大事業的大才尤其罕見。你剛才說的那幾個,如蔣琬一類,充其量隻能說是一般人物,難稱大才。”薑耀成又插話說。

“對,成哥,你說得對!湖南盛產人才完全是清代以來的事,”薑耀宗的情緒完全平靜下來了,話說得很慢,“嚴格地講,湖南盛產人才應該是近幾十年以來的事。明末清初,湖南出了個王夫之。這可以說是湖南本土所出的第一個真正對中國曆史有巨大影響的偉大人物。王夫之後百餘年,湖南又出了一個魏源。這也算得上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人物。魏源以後,隨著曾、左之起,湘軍之興,湖南人才就開始如同雨後春筍般地大量湧現了。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以迄今日,湖南人才之盛堪稱冠絕天下。我粗略統計過,在這一時期短短的六七十年中,湖南人在官府中出任要職的就不下180人。例如:曾國藩、左宗棠、陳大受、劉權之、瞿鴻機等5人,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陶澍、彭玉麟、李興銳、楊嶽斌、劉長佑、劉坤一、劉嶽昭、楊昌浚、曾國荃、魏光燾、陳鵬年、賀長齡、李星沅、勞崇光等29人,官至尚書或總督;胡林翼、江忠源、劉蓉、劉典、李續賓、李續宜、郭嵩燾、唐訓方、江忠義、蔣益澧、陳士傑、田興恕、劉錦棠、曾紀澤、常大淳等20人,官至侍郎、巡撫或禦史;鄧紹良、羅澤南、王開化、李臣典、劉鬆山、劉連捷、彭毓桔、黃翼升、肖慶衍、肖啟江、張運蘭、蔣凝學、李元度、王德榜、羅榮光、歐陽利見等一百餘人,官至總兵、提督、參將、副將、知府或道員。入民國以後,熊公希齡出任過國務總理、財政總長;黃公克強、宋公教仁、蔡公鬆坡、範公源濂、劉公揆一、譚公人鳳、譚公延闓等人,也都出任過各部總長、大臣、次長、川粵漢鐵路督辦、長江巡閱使及各省都督或督軍等職。上述這些人都是官做得比較大的。其實,人才一詞,又豈是官職所能全部概括的呢!還有不少湖南人,如上麵已經提到的王夫之、魏源,戊戌變法中英勇獻身的鐵血好漢譚嗣同,以及唐才常、陳天華、禹之謨、劉道一、焦達峰、陳作新、寧調元、蔣翊武、仇亮等人,雖不是做官的,或者官做得並不很大的,但他們對國家、民族、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難道不也是名垂青史,值得千秋萬代景仰的人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