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盈利術九:嚴把衛生關(1)(2 / 3)

c使用的頻率

176.如何控製餐廳設備部分的衛生

●空調設備

為使空調設備達到完善美的效果,應製定每周清洗過濾係統計劃。一套完善的空調係統,應具備將吸入的空氣先作“幹式過濾”的條件,再經“濕式過濾”,將可溶性物質、細小固體、懸浮物沉澱,達到“雨後天晴”的效果,降溫並除去多餘水氣,使相對濕度RH(RelativeHumidity)達到一定標準,有“秋高氣爽”的效果,經“熱交換器”清潔,達到露點,經“電子積塵過濾裝置”,靜電吸附,空氣中10微米以上的微粒。

●排油煙機、餿水處理設備,也應定期清洗、保養。

●冷藏櫃、冰箱、冷凍櫃等設備,應定期除霜、清理,並保持清潔、無異味,過期物品應清出,不再儲存。

●爐灶、烹飪器具應每日清潔,或用後立即清洗,不可有油汙,應保持幹淨。

●洗碗機的使用與保養清洗,可依廠商所附保養使用手冊的程序操作。洗盤皿前,先用橡皮刮刀將多餘的油汙殘肴刮到餿水槽內,再放進洗碗機內清洗,比較容易清洗,也會並約用水。注意洗碗精的劑量,太少洗不幹淨,太多則洗後餐具碗盤會殘留洗劑,傷害人體。因此,可先試洗幾次,找出最佳的洗潔劑量,做為清洗標準。

第三節食品衛生

177.如何控製食品衛生

食物的儲存,應依不同儲存要求,分別訂定儲存標準,依“先進先出”的法則,使儲存中的食物保持最佳的新鮮度。冷凍食物解凍後,千萬不可再冷凍儲藏備用,二次冷凍會產生“愛斯基摩人的冰屋效應”。在二次冷凍階段時,食物內最中間仍然保持解凍時的常溫狀態,即仍處於危險溫度(7℃~60℃),一旦維持此溫度超2小時,食品會發生腐壞、變質。

在上述情況發生後,不知情的員工,把二次冷凍食物拿出來烹飪後食用,會有中毒危險。以肉類為例,可能有產生肉毒杆菌。

烹飪時的佐料及添加物的管製:任何佐料、使用過量,都可能造成人體危害。

過量的添加物都比過量的佐料對人的危害更大,有關情況可參考衛生部所出版之相關書籍。

178.如何控製生產過程中的衛生

1.盛物器皿

●碗盤餐具、玻璃器皿,如有破損,不可再用,應立即更換。

●金屬餐具如刀、叉、湯匙,表麵不可有花飾脫落、油汙。

●盛裝食物的器皿,不可用於烹飪、調味而應專物專用。

2.烹飪器皿

●不可用同一塊砧板,處理熟食和生食。

●不可使用同一刀具,處理不同的食物。切肉專用切肉刀,切水果專用水果刀。

●烹飪時,應注意各種器具不可混合使用,如煎鍋與煮湯鍋有其不同的適用範圍。

3.洗後的儲存

洗好的餐具放入櫃中,要密封好,否則可能受到蟑螂、老鼠的二次汙染。

櫥櫃要開對流窗,在不流動的空氣裏,容易使餐具、碗盤產生回潮,沾染水霧,產生黴菌汙染。水霧對人的影響不大,但卻是細菌繁殖的溫床,有水霧就有汙染的可能,中國人說“幹淨”,就是要先“幹”後才能“淨”。

因此,現代新觀念是:洗過後的碗盤、餐具要放在保溫60℃的儲存器中,保留適當的排風口,並加裝保護網,以防蟲害侵入,還要常清潔,且須調節多餘的水氣,達到“幹淨”的儲存。

179.如何對服務人員進行衛生控製

1.員工健康檢查

身體健康檢查,主要的目的是:

●判定是否適合從事此行業。

●依據身體狀況,給予適當的工作分配。

●作為日後個人健康資料管理的基本材料。

2.員工衛生習慣

全體員工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清潔的服裝:工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目的是防止頭發、雜物等異物混入食物之中。

●整潔的儀容:不可留長發、蓄胡子、配戴飾物、戒指等。

●在工作場所內吸煙、飲食、嚼檳榔或口香糖,以免造成食物汙染。

●咳嗽、打噴嚏不可對著食物或烹飪用器具,應用衛生紙或毛巾捂住口鼻。

●不可用手直接處理熟食,應用幹淨的夾子或其他的器具處理。

●端送食物時,要用托盤,並且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食物,或盛食物的器皿內緣。

●掉落的餐具要洗幹淨後,才能使用。

●手部的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如有割傷,則應立即包紮傷口,並更換工作範圍,不可烹飪食物,或接觸食物。不可留指甲,或用手指搔頭、挖鼻孔、擦拭嘴巴,飯前、上廁所後,更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