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餐飲店財務管理規範(5)(3 / 3)

(2)可利用實際之營運數字與預算作比較。

(3)績效改善策略實施後,是否會增加營業收入或是會減少費用支出都是效益麵的考慮點。針對菜單項目、顧客對象、經營的功能(如小吃、喜宴、開會等),加強新產品開發,以提升業績。

(4)從市場麵來看,餐飲店所提供菜式的口味符合哪些層麵的顧客,是否與當初所設定的顧客層有所偏離。

對上述幾個層麵的研究分析討論作一總結,決定這個改善策略是否可行。

三、激勵管理

餐飲店經營的目的是獲取合理的利潤。要達到獲取利潤的目的,必須製定相關的激勵製度,通過績效評估來實施,這對提高餐飲店的經營效益有很大幫助。

1餐飲店激勵製度的作用

激勵製度是從經營者增加的收益中,支付資金或紅利給員工,對員工而言,則是多一分努力就多一份獎勵,由於其激勵作用,更能增加營業額,獲得更多利潤。激勵製度具有以下的作用。

(1)精簡人員。獎勵製度的實施,促使員工想獲得資金,就必須努力工作,例如某餐飲店實施獎勵製度前,一位服務人員在營業高峰時間可以服務三張餐桌,十二張餐桌則需四位服務人員;實施獎勵製度後,一個服務人員可以照應四張餐桌,因而可節省一人,所節省一人的人事費用,可提拔一半作為資金。

(2)提高績效。員工要想獲得獎勵,必須先提高績效。所謂提高績效,包含了提升工作效率、服務品質,減少浪費損失,達到業績目標等。提高績效與獲得獎勵,兩者良性循環,對於餐飲經營者及員工雙方,都是一種利多的雙贏策略。

(3)改進工作方法。實施獎勵製度,員工如想多拿獎金,除努力工作外,還必須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提升工作能力,研究改進工作的方法及服務流程,以降低成本,減少損耗。

(4)減少加班。實施獎勵製度,員工於正常工時內努力工作,工作效率提高,即可獲得獎金,加班工時必可減少。

(5)減輕監督管理。人類都有惰性,如無獎勵製度,員工難免產生偷懶心理;有了獎勵製度,因為想獲得獎金,即使管理人員不在場,員工也能自動自發地賣力工作,可減少管理者督導的工作。

2激勵的基本原則

餐飲業因業種、業態的不同,自有不同獎勵因素與激勵辦法,必須選擇最有利於本行業的辦法推行,且推行之前注意下列幾個原則。

(1)製定合理的激勵。激勵標準的訂定必須明確、合理、可行,如果標準偏高,則員工不易達到,缺乏激勵作用;如果標準偏低,則員工易於達成,則失去獎勵意義。一般以經營者與員工雙方獲得好處,即為合理標準。

(2)計算方法簡便易行。獎金辦法經常涉及營業額及成本,因此,隻有公開才能減少員工的猜疑,而且獎金計算公式必須簡單明了,讓員工隨時可以知道自己的目標與獎金數額,員工才能感受到勤奮工作的重要性,獎勵製度也才能發揮效用。

(3)信守獎勵標準。獎勵製度必須要有持續性,不可因員工獲得獎金增多時,而逐漸提高標準、降低獎金。

(4)認真執行。獎金製度不要流於形式,變成固定性津貼,將無法提高績效,且破壞獎勵製度精神,製度如有缺失應立即修正,而不可遷就員工。

3員工激勵評估標準

員工的工作績效如何評估、如何激勵,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但要做到公平與公正,而且不可讓激勵對員工造成太大的精神壓力。如果是定期性的獎勵,就得經由相關人員充分而坦誠的討論,力求達到公平、公正又公開。

激勵有其一定的標準或依據,以外場服務人員來說,即為生產力與服務品質。

(1)服務能力。一位服務人員在營業高峰時段可以服務或照應四張餐桌,每張餐桌上的顧客平均為四人,以此為服務人員的生產力標準,如果服務人員在任何時段都能符合這個要求,即可視為表現良好而給予獎勵。這是一種相當清楚而具體的評估標準,一般餐飲店的員工要訓練也大都以此標準作為獎勵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