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也是創辦人李取中的心聲,放著掙錢分紅的企業不做卻來做這樣一本社會企業性質的雜誌,在創辦之初頂著眾人的反對,支撐他的應該就是這“愚人精神”了吧。原來還有這樣一群“愚人”,原來一直與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的我並不孤獨。我想起離職前,有前輩找我談話,問我追求的是什麼,我說:“在初入職場時,往往有前輩告訴我們,一定要快速找準你在項目組、在公司的定位。於是我觀察身邊的同事,有人媒體關係強,有人極富洞察策略,有人創意十足,有人善於維護客戶。找了一圈後,我卻發現自己不是那種會在職場快速發展的人,並不適合在一家大公司一直往上走。這個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很單一,太多人都崇尚著一年從菜鳥變高手,三年從基層升總監。年紀輕輕做到高管是成功,年紀輕輕創業有為是成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難道不是成功了嗎?”前輩聽後說:“現在的年輕人追求的東西是和我們不太一樣了。”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純粹和堅持不妥協,我想是很多學過藝術的人都有的特質,這就是愚人精神吧。這是那段鋼琴歲月為我刻上的烙印,所以在工作中,我也一直盡量讓自己晚一些、再晚一些去考慮那些現實因素。朋友跟我說,你是我認識的人中最不現實的一個。在職場,無論薪水還是職位,我很少去爭任何東西,把精力花在如何算計這些上對於我是很痛苦的事。在工作及生活中,除了必要的商務場合和公眾演講外,我的話也極少,這與“能做又要能說”的社會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這也曾讓我在工作中吃虧,但我始終不想改變,即使我的上升速度可能不如能言善道者快。我清楚,這不是我的路。我一直是用作品說話的人,好作品會替我說話。我一直專注於所熱愛的事物,無論是鋼琴、公關還是公益,隻想潛心把作品做好。當你把這些做好時,無論是錢,還是職位就會自己來找你。我承認,能掙很多錢是很厲害的事,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業也是很厲害的事,但我為之不斷努力的是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以此為生。
喬布斯說:“你必須找到你的最愛,人生伴侶如此,工作上亦然。
你的工作會占據你人生大部分,唯一能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認為偉大的工作,而唯一能做偉大工作的方法就是深愛你所做的事。”然而,現實中呢?
赴台旅程中,我曾順路去找大學最好的哥們兒,我看著他在父母的“愛護”下一步步迷失自己,剛畢業就被家人強行“召回”,回到家鄉做收入穩定的工作,買房,結婚。在他家吃飯時,一邊是母親一邊是女友每天討論著新房在哪裏買、以後生了孩子送到什麼學校……他憤怒地嚷著,別說了。然後扔下碗筷跑到廚房。我追過去安慰他時,隻聽到一個男人語重心長地說:“你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要像我這樣。”
在做公關樹的一年中,除了初期的業務困難和匱乏的資源外,最讓我難過的其實是團隊。曾經有一名成員極有公關潛力,開始時也勢頭良好、積極參與,卻突然好久都聯係不上。幾個月後,她留言給我,在不斷掙紮下,最終還是聽了父母的話,放棄了喜歡的公關工作,回到老家一家穩定的銀行上班。
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我們身邊每天都有人放棄夢想。
然而讓我欣慰的是,我的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在拚命堅持自己的夢想。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北京男孩,在做了一年家裏安排的一份安穩工作後,糾結很久下決心去了內蒙古開拓公司市場,原本相對悠閑、下班較早的他開始每周奔波於呼和浩特和北京市區,我很佩服他的勇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已經不是我們原本印象中的少爺了。我的另一個朋友,福建女孩,在家鄉工作了兩年後不顧家裏和單位反對,毅然上京開始了北漂生活。作為廣告人的她,每天都是後半夜兩三點才到家睡下,有時則是四五點天亮了才結束工作。每次見她,卻從沒聽她抱怨過一句,一直都是神采奕奕、容光煥發,不是因為任何保養品,而是因為夢想的滋潤。我租房的室友,畢業時一個宿舍的四個女生一起來到北京打拚,一年後其他三個人全部放棄打拚離開北京,隻有她,雖然因此動搖過,卻依舊堅守。
對那些曾經的戰友,我尊重他們的選擇,永遠懷念在一起的時光,也祝福他們在新的工作生活中能夠找到幸福。而對於身邊還堅守的朋友,倍感珍惜,繼續在夢想的道路上相互扶持著磕磕絆絆地走下去。
我想,我更堅定地知道到底什麼是該堅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