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石窟藝術》一文是王朝聞在麥積山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寫就的。麥積山石窟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譽。但在當時,麥積山石窟還埋沒在荒山野嶺之中,並不為人所熟知。麥積山周圍的風景異常秀麗,此起彼伏的山巒上層層疊疊密布著翠柏蒼鬆,野花茂草。在敦煌石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這些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1953年7月,考察隊員對其進行了細致的勘察、測繪和臨摹。在這些隊員和藝術家的集體協作之下,他們驚喜地發現石窟具有非常之高的藝術審美價值,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特別是北魏和西魏的造像,更是這些珍寶中的極品,其所蘊含的價值甚至超過了三大石窟中的一些作品。在王朝聞的筆下,考察團對於宗教藝術的態度是十分積極的。盡管他們並不否認石窟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宣傳宗教思想的消極方麵,但是從辯證的角度來分析,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也客觀地反映了實際生活中普通百姓的真實願望。對於這方麵的積極特征,專家們認為是可以被利用的。因為經過相應的改造之後,可以為社會主義時代的藝術家所繼承。在這段奇妙的考察過程中,王朝聞既要攀登淩空的飛橋和棧道,又要在滿地的鳥糞中艱難前行,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但有誌者事竟成,艱苦的環境並沒有阻擋王朝聞不斷探索的腳步;苦心人天不負,辛勤的王朝聞終於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在這些國寶級的藝術品中,王朝聞尤其欣賞第123窟西魏的童男童女供養人。因為王朝聞是學雕塑出身,所以對待雕像有著與常人不同的洞察力和判斷力。獨具慧眼的他認為這兩尊雕像塑得非常人性化。尤其是那個童女,既從她稚嫩的臉上體現了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天真可愛的特點,又從她的著裝上可以看出作為一個佛家弟子的虔誠。

王朝聞不僅在宏觀上探究文藝的一般規律,在微觀上也十分注意一般規律的普遍性。生活中的每一個有意義的細節,都有可能成為王朝聞寫作的對象。麵向生活,就是向整個生活開放;麵向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取其精華;麵向生活,就是在積累的基礎上貼近生活。之所以要麵向生活,則必定是因為平時的生活積累不夠。對於生活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表麵上,淺嚐輒止肯定不能得到生活的精髓。相反,隻有同生活進行親密的接觸,才能透過現象看問題,才能抓住生活的本質,才能掌握生活的規律。要想得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必須依靠長期的生活經驗。一個沒有生活實踐的人,是永遠無法創造出啟人心智的好作品來的。用藝術點亮生活,用生活體味人生,王朝聞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在《談文學書籍的插圖》中,得到了充分而深刻的展現。他在文中論述了插圖與文學作品之間的關係。試問,如果是一個對生活不細心的人,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從王朝聞在延安為魯迅和沙汀小說創作插圖的體會中窺探到他對書籍插圖一種細膩的態度:既要獲得文學原著的具體描寫所不能代替的造型的鮮明性,又必須使它和原著的內容緊密結合。而前者就是插圖的相對獨立性,後者就是插圖應有的從屬性。

這本論文集很好地總結了前麵兩本論集的精華,同時也較好地吸取了以往的寫作教訓,無論從論點、論據還是語言、文字,都體現出了王朝聞一貫嚴謹做學問的態度。他沿著《新藝術創作論》所開拓的理論道路,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從更高的理論研究層麵和更新的時代發展角度深入探求如何發揮文藝的一般規律和門類藝術的特殊規律。